俞來
200050上海電力醫(yī)院口腔科,上海
經口氣管插管主要針對一些危重患者,一般在重癥監(jiān)護室使用。氣管插管患者會受到吞咽和咀嚼障礙的困擾,患者經過手術后會出現口腔黏膜干燥的問題,口腔自清潔作用減弱,口腔分泌物增多,甚至會引導呼吸機肺炎。所以,針對這類患者,應該采用個性化口腔綜合干預[1]。
2017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經口氣管插管患者54 例,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27 例。對照組女13 例,男14例,年齡39~79 歲,平均(55.74±18.04)歲。觀察組女15例,男12例,年齡38~78 歲,平均(54.64±17.22)歲。對照組和觀察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無差異(P>0.05),具有可比較性。
方法:①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口腔護理,每天護理兩次。②觀察組采用個性化口腔護理綜合干預方案:護理人員對患者口腔情況進行評估,制定護理計劃。口腔具有咀嚼、吞咽、言語和感覺等功能,對患者的口腔進行評估,對患者唇部、牙齦、舌頭、牙齒和唾液等進行評估,了解患者口腔現狀。完善口腔護理技術流程,為了提升口腔護理的質量,護理人員借助聲門下吸引氣管插管對患者口腔進行護理,防止液體流入到下呼吸道中。強化護理人員培訓工作,結合口腔護理流程,合理進行口腔刷洗操作。制定經口氣管插管口腔護理檢查表,完善口腔維護頻次和護理方式,結合患者口腔評估方式,完善動態(tài)評估[2]。
評價指標:比較兩組患者口腔護理頻次評分。觀察組和對照組患者在第2、3和5天開展評分工作,兩組患者評分根據口腔護理頻次評價表??偡譃?2 分。分數<7分為一個等級。分數在7~12分為一個等級。
統(tǒng)計學方法:數據采用SPSS 22.0 軟件分析;計數資料以[n(%)]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護理效果比較:觀察組患者口腔護理頻次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口腔護理頻次評分比較
經口氣管插管通常簡稱插管,是將一根柔軟的塑料管插入氣管,以保持開放氣道或作為給藥的管道。它常用于嚴重受傷、生病或麻醉患者,以促進肺通氣,包括機械通氣,并防止窒息或氣道阻塞的可能性。最廣泛的使用途徑是經口氣管,其中氣管內管通過口腔和發(fā)聲器官進入氣管。在鼻氣管手術中,氣管內導管通過鼻子和發(fā)聲器官進入氣管。其他插管方法包括手術,包括環(huán)甲狀腺切開術和氣管切開術,主要用于預期需要長期氣道支持的情況[3]。由于插管是一種侵入性和不舒服的醫(yī)療過程,通常是在全身麻醉和神經肌肉阻斷藥物后進行插管。然而,它可以在清醒患者局部麻醉或在無任何麻醉的緊急情況下進行。常規(guī)喉鏡、彈性纖維支氣管鏡或視像喉鏡通常有助于插管,它們可以識別聲帶,并將聲帶之間的導管插入氣管,而不是食道,其他設備和技術也可以交替使用。氣管插管后,通常會在氣管遠端上方充氣一個氣囊套,以幫助固定氣管,防止呼吸氣體泄漏,并保護氣管支氣管樹免受胃酸等不良物質的侵襲。然后將管子固定在面部或頸部,并連接到t型片、麻醉呼吸回路、袋式閥罩裝置或機械通氣器上。一旦不再需要通氣輔助或氣道保護,氣管導管就被取下,被稱為拔管或脫管。幾個世紀以來,氣管切開術被認為是唯一可靠的氣管插管方法。然而,由于只有少數患者在手術中幸存下來,醫(yī)生只能把氣管切開術作為最后的手段,對那些幾乎死亡的患者進行氣管切開術。然而,直到19世紀末,解剖學和生理學的進步,以及對疾病微生物理論的理解,才使這種手術的結果有所改善,使其成為一種可以接受的治療選擇[4]。同樣在那個時候,內鏡儀器的進步也已經達到了相同程度,直接喉鏡檢查已經成為一種可行的方法,通過非手術的經口氣管路徑保護氣道。到20世紀中期,氣管切開術、內窺鏡檢查和非手術氣管插管已經從很少使用的步驟,發(fā)展成為麻醉學、重癥監(jiān)護醫(yī)學、急診醫(yī)學和喉科學實踐的重要組成部分。氣管插管可伴有輕微并發(fā)癥,如牙齒折斷或上氣道組織撕裂。它還可能與潛在的致命并發(fā)癥有關,如肺部吸入胃內容物,可能導致致命的化學吸入性肺炎,或未經確認的食道插管,可能導致潛在的致命缺氧。因此,在進行氣管插管前,要仔細評估由于不尋常的氣道解剖或其他未控制變量的存在而可能出現的困難或并發(fā)癥。確保氣道安全的其他策略必須隨時可用。氣管插管最常見的適應證是放置一氧化二氮或揮發(fā)性麻醉劑的導管。全身麻醉藥物、阿片類藥物和神經肌肉阻斷藥物可以減少甚至消除呼吸動力。雖然氣管插管并不是全麻期間維持通暢氣道的唯一方法,但它提供了最可靠的供氧和通氣方式,并對反流和肺吸入性提供了最大程度的保護。對大腦的損傷,如嚴重中風、頭部非穿透性損傷、中毒或中毒的患者可能導致意識水平下降,當這種情況嚴重到昏迷或昏迷的程度時,氣道外部肌肉的動態(tài)塌陷會阻塞氣道,阻礙空氣進入肺部的自由流動。此外,保護性氣道反射,如咳嗽和吞咽可能會減少或消失。通常需要氣管插管恢復氣道的通暢,并保護氣管支氣管樹免受胃內容物的肺部吸入。當患者通氣不足、呼吸暫?;蚍尾繜o法將氣體充分輸送到血液時,可能需要插管治療,以降低血氧含量和血氧飽和度。
經口氣管插管的患者接受綜合口腔護理,可以改善口腔功能。常規(guī)的口腔護理很難清除患者口腔內部污垢,也不能徹底清除口腔部的分泌物。通過綜合口腔護理方式,可以有效清理口腔異物,而且不會導致口腔損傷,有效減少牙菌斑,降低感染概率。本次研究中,觀察組患者口腔護理頻次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說明采用綜合口腔護理方案,可以有效改善患者口腔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