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 洋
(四川省眉山市東坡區(qū)大北街小學 四川 眉山 620000)
高年級階段的小學生,處于生理發(fā)育期的萌芽階段,他們的心理較為敏感,對老師既有想要脫離掌控,又有很強的依賴的矛盾性。所以教師的一言一行對他們都有很大的影響。所以教師在上課期間,采用正確的肢體語言,拉近與學生的情感距離,讓他們隨著老師熱愛數學的情感而熱愛數學。比如正確的使用眼睛用語,眼睛是心靈的窗戶,向外界傳達內心情感的途徑。國外“AIDI”課堂教學公式對教師眼睛用語進行了詳盡的研究,研究過程分為如下七個階段:(1)上課時教師的眼睛不同時間、不同程度的看所有學生;(2)上課期間大多注意力在教學內容上,但是偶爾看一看一個學生;(3)上課時經常地看向對某一位學生;(4)上課時對某一位同學的關注程度很大經常看他;(5)上課時對某一位同學不斷地眨眼或皺眉;(6)上課時對某一位同學表現出瞪眼、皺眉等不滿意的眼神;(7)上課時長時間對某一位同學表現出不滿意的眼神。經過長期的實踐證明,前四項的合理運用能夠有效調節(jié)上課的秩序,控制學生學習情感,可以經常合理運用;而后三項卻副作用較大,一是學生容易喪失自信心、失去學習興趣,另一方面也容易引起其他同學的注意,分散學生注意力,所以不宜在教學過程中經常使用。教師的表情在學生的心中如同一個放大的晴雨表,教師的情緒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學生的情緒。因此教師要用積極向上、樂觀開朗的態(tài)度來影響學生,走入學生內心。讓學生感受到老師的愛,并且以愛來回饋老師,進而引發(fā)學生對學科的喜歡。
小學高年級階段,好多知識比較抽象,簡單用一把尺子一個粉筆很難向學生講解地非常透徹。如今多媒體技術非常發(fā)達,所以讓信息技術與數學學科有效結合能夠切實提高課堂效率。高年級小學數學中,行程問題是一大難點,學生從題目的敘述中很難理清思路。利用多媒體課件把此類知識以圖形的形式表現出來,動態(tài)展示運動過程、用彩色線段展示經過的路程,能夠幫助學生快速理清思路。另外幾何圖形知識點也是學生感覺很難學會的一塊內容,尤其是組合圖形求面積的問題,學生缺乏空間想象能力,很難理清各部分之間的關系。利用多媒體把組合圖形進行分割、移動、補充,能夠形象地幫助學生找到各部分的關聯,找到問題解決的突破口。所以信息技術的功能十分強大,它能夠把傳統(tǒng)教學中難以描述的內容變得形象、生動,使得抽象的知識具體化、形象化,有效降低知識難度,幫助學生順利掌握數學知識。
傳統(tǒng)教學方式之下,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占有主要地位,這種單向知識地傳遞方式造成課堂氣氛沉悶,學生容易開小差。在體驗教學方式下,學生與教師共同參與到學習的探究過程當中,師生交流大大增多,學生活動也大大增多。知識來源于生活,也服務于生活,所以在小學數學課堂上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進行知識的探討也是一種獲取知識的有效途徑。比如在學習成本計算的時候,我們就可以設置生活化場景——到商場購買衣服。我們可以讓學生分角色扮演,一個同學扮演老板,他負責把進貨成本等級在冊。一個同學扮演售貨員,對商品價格向顧客介紹。一個同學扮演顧客,與售貨員討價還價。最后讓班里同學根據情節(jié)中提供的進價售價進行計算——這位老板最后賺了還是賠了。這種生活化場景的設置,讓學生感到知識就在我們生活當中,并且游戲過程中售貨員和顧客討價還價也非常有趣。同時也訓練了學生有效獲取信息的能力。這樣一來,通過體驗式學習方式,學生既獲取了知識,又加強了與同學配合交流的能力,也有效改善了課堂氛圍,對于課堂效率的提高有著積極促進作用。
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好多知識可以通過學生親手操作來加深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如在講解“時分秒的認識”的時候,教師就可以把這堂課和美工課結合起來,與美術老師合作上一堂精彩的課程。在數學老師和美術老師的共同引導下,學生制作出精美的鐘表模型,學生一邊操作模型,一邊學習知識。教師講解小時和分鐘關系的時候,就引導學生按照比例來撥動時針和分針,讓他們感受小時和分鐘的關系。再比如學習長方形周長的時候,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利用火柴棍擺放長方形,然后再把各個邊拆開,分別計算每個邊的長度,最終求和。采用實踐操作的教學方法,一方面可以開發(fā)學生的智力,同時也符合了素質教育的要求提高了學生的實踐能力。
總之,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方法有多種,教學方法的采用需要教師根據本班學生的具體情況而定,只要遵守尊重學生主體,尊重學生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一切以學生的能力培養(yǎng)為最終目的這些原則,就可以拉近學生與數學課堂的距離,使學生真正愛上數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