遲子建
大自然親切的觸摸使我漸漸對文字有了興趣。我寫作的動力往往來自于它們給我的感動。比如滿月之夜的月光照著山林,你站在戶外,看著遠山藍幽幽的剪影,感受著如絲綢般光滑涌動的月光,內心會有一種濕漉漉的感覺,這時候你就特別想用文字去表達這種情感。我愛飛雪,愛細雨,愛紅霞漫卷的黃昏,愛冰封的河流,愛漫漫長冬的溫存爐火。直到如今,大自然給了我意外的感動后,我仍會怦然心動,文思泉涌。
我出身的家庭清貧,但充滿暖意;我出生之地文化底蘊不深厚,但大自然卻積蓄了足夠的能量給予我遐想的空間;我的祖父和父親早逝,親人的離去讓我過早感覺到人世間的滄桑和無常。我明白一朵云聚了會散,一朵花兒開了會謝,河水總是向前流,春夏秋冬,日月更迭,周而復始。大自然的四季輪回,令我們每時每刻都能感受到,讓我們明白它們是萬古長青的,而人生的四季戛然而止后,我們還看不到人的輪回,只能用心靈去體悟、發(fā)現(xiàn)和領會。我渴望著年事已高時能做到“不說人間陳俗事,聲聲只贊白蓮花”,能夠在老眼昏花時看到人生真正的絢爛境界,那將是一種大喜悅、大感動。
對于生活,我覺得庸常的就是美好的。平常的日子浸潤著人世間的酸甜苦辣的情感,讓你能盡情品咂。對于文學,我覺得應持有樸素的情感,因為生活是變幻莫測的,樸素的情感能使文學中的生活煥發(fā)出某種詩意,能使作家保有一顆平常心和永不褪色的童心,而這些在我看來都是一個作家最應具備的素質。
(選文時有刪節(jié))
(本文朗讀作品請于10月5日后收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