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樹霞
(安徽省淮南市壽縣炎劉中學 安徽 淮南 232221)
中國新課程改革已全面展開。新的《全日制義務教育歷史課程標準》已制定和頒布。新課標提出,歷史課程改革“應有利于教師教學方式的轉(zhuǎn)變,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觀念,有利于學生學習方式的轉(zhuǎn)變,倡導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教學過程,勇于提出問題,改變學生死記硬背和被動接受知識的學習方式”。從中可以看出這些教學的理念與模式與傳統(tǒng)的授受式教學相比,發(fā)生了很大的變革。按新課標編寫的歷史實驗教材中,安排了許多探究式學習的內(nèi)容,給探究式學習提供了范例和條件。
教師是探究式學習得以實現(xiàn)的關鍵因素。教師在這一活動過程中,必須要充分發(fā)揮其主導作用。
1.1 在探究開展之前,教師要做好充分準備:設計探究目標,創(chuàng)造探究條件。
1.2 在自主探究中,教師應該創(chuàng)設一種問題情境,注重尋疑設問,關注并觀察學生,加強組織指導。教師既是基礎知識的傳授者,更是學習的組織指導者。在歷史課堂學生探究時,教師要從歷史認識的邏輯出發(fā),循循善誘、循序漸進地指導學生,運用多種方法來解決問題。課外探究活動如去圖書館查找資料、去博物館或歷史遺跡實地考察,教師就一定要先明確注意事項,特別是在安全問題方面,給予指導和組織,以免出現(xiàn)意外。
1.3 在探究過程中和結(jié)束后,要適時引導學生對探究的過程方法和結(jié)論進行總結(jié)和評價,布置課后的探究與思考題。
總之,在學生自主探究的過程中,教師要全面系統(tǒng)、認真細致地觀察學生,或者閱讀學生的探究記錄。在學生探究的過程中,教師要不斷地做出決定:什么時候改變討論的議題,如何讓學生投入,如何保持探究的活躍性,甚至還要考慮到班級的紀律。
開展探究式學習需要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轉(zhuǎn)變學生被動接受,死記硬背的學習方式,這就要讓學生主體地位體現(xiàn)出來。
2.1 課前充分預習。每一個學生在上新課之前必須先對教材有初步的接觸,并根據(jù)自己的理解和分析寫預習提綱、提出問題,問題應該是開放的。要給學生充分發(fā)展個人見解的機會,提高學生用各種方式、個人觀點和在獨立思考基礎上得出正確結(jié)論的能力。如在《專制皇權的不斷加強》一課的預習中,有學生就提問:專制皇權帶來的不良影響有哪些方面?在如今中國,政府精英政治與全民政治,誰更有效?這些都是一些基于課本知識而又觸及有所深入思考并聯(lián)系現(xiàn)實的問題。
2.2 探究活動過程要保證學生課堂積極參與,通過自主交流、合作等活動方式,共同探究完成任務。學生在探究式學習的過程中,許多問題不是一個人在短時間所能解決的,而是通過交流、合作等活動方式,共同探究而解決的,可以說探究過程就是活動過程。要通過開展各種探究式的教學活動,調(diào)動學生學習歷史的熱情,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探究式學習中去。問題的解決過程是開放的,學生可采取多種多樣的方法來解決問題。學生圍繞一定的主題,提出各種問題,利用圖書館、博物館、因特網(wǎng)進行調(diào)查、尋訪等查找收集多方面的資料。然后,對收集的資料進行整理、比較、篩選、分析、歸納,最后得出探究結(jié)果。
教師應充分相信學生,在探究方案的設計與實施過程中,解放學生的頭腦,放開學生的手腳。給學生們更多的空間和機會,用他們自己的眼睛觀察,用他們自己的頭腦思考,自己去得出結(jié)論,教師要鼓勵學生間的交流、討論甚至辯論。從高一必修一第二單元就嘗試讓學生來完成教學任務。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nèi)可能只得出少量的結(jié)論,但這些結(jié)論卻有著重要的價值和意義,因為他們是通過自主的努力獲得的。
當然,在這一過程中教師作為探究共同體的一員,教師有與授受式學習中完全不同的責任。學生必須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探求、感知知識,培養(yǎng)技能,發(fā)展個性。整個完成學習任務的過程是體驗、領悟的過程,也是學習、提高的過程,這也是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思想的體現(xiàn)。學生可以在自主探究中體會到學習的樂趣,在奉獻出自己通過調(diào)查、搜索、收集、處理信息后獲得的成果時品味到成功的愉悅。學習不再是被動地接受,不再是苦差,而是一件快樂的事情,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讓學生自主的綜合探究課往往能更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充分體現(xiàn)學生的自主精神。以本人《綜合探究:思考古代政治制度的異同》為例,事先我只是布置了任務,讓學生安排如何展開探究,結(jié)果出現(xiàn)了豐富多樣的課堂形式:研討交流式、知識競賽式、辯論式。從雙方的唇槍舌劍中探討了古代中西政治制度的異同和各自的優(yōu)劣之處。課堂上他們的發(fā)言,詳細、客觀的、深入、新銳,打開了師生的思路,帶來不少的驚喜,收到意料不及的良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