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德玉
(廣西桂林市荔浦縣荔城鎮(zhèn)沙洞小學 廣西 荔浦 542400)
作為學生,最大的希望是用最少的時間學會更多的知識,作為教師,最大的希望是用最少的時間教會學生更多的內容,這就是我們常說的高效課堂,這可想而知是個很難達到的境界,二十多年來筆者一直在探索著這個目標,下面就是筆者對如何實現小學數學高效課堂的幾點論述。
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曾說過:“沒有任何興趣,被迫地進行學習會扼殺學生掌握知識的意愿?!庇绕涫堑湍昙墐和?,年齡小,有意注意時間短,持久性差,往往影響到課堂學習效果。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想提高小學數學的課堂教學效率,讓學生對數學產生學習興趣起著非常關鍵的作用。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把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放在首位,結合學生的年齡、性格以及喜好特點,合理的運用各種方式去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積極引導學生變“苦學”為“樂學”,變“要我學”為“我要學”。例如,在教學“雞兔同籠”時,利用多媒體輔助創(chuàng)設了這樣一個有趣的畫面:很多大公雞和小兔子在草地上來回不停地跑,畫面上看到的是滿地的腳,還能聽到咯咯的雞叫聲,學生看了這動畫就哈哈大笑,接著出示條件和問題:這里有小雞和小兔一共是20只,但腳呢,卻有44只,請問雞和兔各有多少只?這時學生就來興趣了,積極的投入到計算過程中。
其實,每一課的教學流程是由許多個小環(huán)節(jié)組成的,每個教學環(huán)節(jié)雖已經預設,但實際課堂教學如果一味地按照固有的環(huán)節(jié)進行而不考慮動態(tài)生成的變化,就會陷入機械的、僵化的、沉寂的泥潭。所以,教師每節(jié)課實際的教學流程必須根據實際情況注入鮮活的學情,隨即進行有效的調控。兩年前筆者上了一節(jié)教學《平行四邊形面積》的公開課。按照教學流程,先和學生一起復習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計算公式,然后再出示平行四邊形,同時提問:“同學們你們想知道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是怎樣的嗎?”“這就是我們今天所要學習的內容。”而此時,意想不到的事情出現了,一位孩子突然站起來說:“老師,平行四邊形的計算公式我知道,只要用底乘高就可以了?!鳖D時,整個教室鴉雀無聲,似乎掉落一根針的聲音都清晰可見,孩子們不明白發(fā)生了什么事,但是,全場的所有聽課老師都屏住呼吸在等待著老師如何答復這位學生。筆者微笑著問這位學生:“孩子,你是如何知道的?”這位學生說:“老師,我是在書上看到的?!崩^續(xù)追問:“孩子,你知道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公式,了不起,那你知道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是如何推導出來的嗎?”學生繼續(xù)回答道:“只要把平行四邊形沿著高剪下來,再拼成一個長方形?!庇掷^續(xù)追問:“孩子,那你知道為什么一定要沿著高去剪下來,如果不沿著高剪可以嗎?”這時,學生搖搖頭,似乎在表示:老師,我不知道。此時,再親切地摸著他的頭說:“不要緊孩子,”并對著大家說道:“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來驗證一下,好嗎?”就在這時,下面聽課的老師個個都豎起了大拇指,課后評課時有一位老師說到:我真為你如此完美的調控能力感到折服,你這是多么完美的課堂調控藝術啊。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注重多媒體的優(yōu)化利用,借助多媒體集“圖片、音像、動畫”等于一身的特征,構建高效課堂。以“圓”章節(jié)下的“圓的面積”為例,在課堂教學中,先引導學生回顧“圓”章節(jié)之前所學的“圓的認識”、“圓的周長”課題內容,并借助多媒體多樣化優(yōu)勢,讓學生初步感知“圓的面積”新課題,和前面相關知識初步串聯起來。在講解“圓的面積”知識點中,利用多媒體暫停、回放等功能,引導學生推導圓的面積公式,將其和圓的周長公式以及長方形、三角形等面積公式區(qū)分開,優(yōu)化構建的數學知識結構體系。隨后,將圓新舊知識融合,巧設課堂關于圓的練習試題,有效突破新課題教學重難點,提高數學課堂教學實效性。
懸念是激發(fā)求知欲的催化劑,在開課中,要使學生的注意力盡快集中,激發(fā)求知欲,使學生產生非知不可之感。如在教學“年、月、日”一課,筆者就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老師——我今天要過8歲的生日,你們相信嗎?”課堂氣氛一下活躍起來,有的學生說“怎么老師比我們年齡大得多,今年才過8歲生日呢?我們的8歲生日都早已過了,何況老師?”有的說:“8歲怎么能當我們四年級的老師呢?”有的干脆喊出來:“不可能,不可能!”這時大家都議論開了。學生的求知欲望被激起來了,同學們迫不及待地期望找出答案,于是成了主動探索者。
為了讓學生的學習更有針對性與方向性,不至于跑偏了主題,經常將小組合作法與主題任務法結合,讓學生在主題任務中去展開合作。以六年級上冊《扇形統(tǒng)計圖》為例,這個單元的主要教學目標是讓學生認識圖表對數據統(tǒng)計處理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選擇合適的統(tǒng)計圖。為此,筆者設計了若干個主題。比如,班級內學生的身高、出生月份、體重、課堂測試的成績、晚上休息時間、早上起床時間等。以6名學生為一組,每個小組隨機抽取自己的研究主題并據此展開調查。,每名學生都有自己要負責的任務,最后大家再聚集到一起來分析這一數據所繪制出來的扇形圖可以看出什么規(guī)律,比如,大部分學生的身高是集中在哪一個區(qū)間,這個區(qū)間約占整個班級身高情況的百分之幾等??梢园l(fā)現,當學生帶著明確任務去開展小組合作時,其目的性更強,合作的效果也更好。
傳統(tǒng)的數學課堂,教師都希望學生保持安靜,聚精會神聽課。課堂稍微活躍一點,“亂”一點,教師就會馬上制止,生怕老師教的這一點學生沒聽到,沒學會,這種教學方式,對于學生掌握知識和技能確實非常有效,但屬于“灌輸式”教學模式,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應用意識。生活中到處都是數學,生活離不開數學。同樣,數學也源于生活,甚至高于生活。如果教師能夠把生活搬到課堂,這對提高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將有非常大的幫助。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提高教學效果對小學數學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應該樹立現代教育理念,從學生的學習實際需求出發(fā),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才能提高小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終身學習的良好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