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慧娟
(江蘇省沛縣大屯鎮(zhèn)小屯小學 江蘇 徐州 221618)
新型教育以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創(chuàng)新人才為教學目標,而數學教學不僅僅能提升學生邏輯推理能力,而且還有益于提高其思維擴展能力。將小學數學和游戲結合,能夠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在快樂中思考、在快樂中成長。這樣才能順應教育發(fā)展的趨勢,不斷發(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開拓能力。著名教育家提出,游戲可以鍛煉孩子的身心,可見,通過合理的設置游戲并融入到教學中,不但可以令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還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
游戲是學生最喜愛的一種活動,將小學數學知識引入游戲,提升教學質量的同時也能讓學生對學習產生興趣,吸取更多的知識。游戲開始只是一種教學輔助手段,慢慢的發(fā)展形成一種流行的教學方式[1]。游戲活動也是有利有弊,當數學老師在設計游戲活動和開展游戲活動時應遵循如下基本原則:
(1)根據小學生身心發(fā)展設計:小學生因為思維方式的單一,理解事物還并不成熟,邏輯方式跳躍,情緒不斷豐富、感知脆弱,不恰當的游戲會使得小學生產生不良影響。教師在進行游戲教學活動設計時應考慮到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點,從而設計出更合適學生的教學游戲活動。(2)根據教學內容進行設計:對于小學生而言,數學知識抽象而復雜,在學習數學知識方面還需要思維的不斷轉變,教師在設計游戲時,更應該按照課本內容、教學重點和知識難點來設計游戲,將學生思維逐步打開,更容易吸收其中內容,并在其中尋找到樂趣。此外,活動設計時把課本內容好游戲精密結合,利于學生在游戲中學習思考。(3)根據學生生活環(huán)境進行設計:小學生容易受到生活環(huán)境的影響,設計數學游戲時應該充分考慮其住所的地理位置、地理差異、文化習俗。源于生活的游戲更容易被學生吸收理解,從而教師應該根據學生生活環(huán)境設計游戲,使學生引發(fā)思考,取得良好的教學成果[2]。
2.1 改變教學觀念,化被動為主動。游戲教學只是一種教學方式,學習知識才是目的。在這個游戲活動過程中使學生變得更具有主動吸收知識的能力。學生眼界開闊了、思維靈活了,才能吸收更多的知識并且靈活應用。應試教育導致以往的教學方法多以“灌輸式”、“填鴨式”為主,這就忽略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而教師通過轉變自身的教學觀念,有助于彌補傳統(tǒng)教育中的不足。例如:在學習減法的時候,教師可以通過游戲結合教學,將20名學生減去10名,然后由學生自己站隊,最后分為了每組各10名同學,也就是“20-10=10”,這樣一來,學生在這個小游戲中充分發(fā)揮了自主能力,在學習的同時也活躍了課堂氛圍。
2.2 不斷開拓知識,提高學生數學思維。游戲本身就是為了提升思維方式,設計游戲之時更應該注意學生的學習感悟和想法,在游戲之中加入一些有趣的知識不僅僅能夠提升學生聽課和玩游戲的興趣,更能讓學生從其中獲益匪淺。在這個過程中不斷打開學生思維,使其養(yǎng)成階梯式的思維能力,達到提高其數學思維的目的[3]。例如:在學習長方體體積計算的內容時,就可以使用游戲教學的方式??梢宰寣W生先點一個點,由點構成一條線段,測量線段長度。接著讓學生以一條線段構建出一個長方形,這時就可以讓學生計算自己畫的長方形面積,接著提出疑問:請問你有十厘米這樣厚的長方形需要占多少空間呢?不僅僅提出疑問引得學生思考,還能為學生鞏固點構成線,線構成面,面構成體的知識。
2.3 培養(yǎng)競爭意識,樹立積極的心態(tài)。眾所周知,游戲中有輸有贏,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如果要積極融合游戲教學模式,那么就應當幫助學生正確看待其中的“輸與贏”,這樣一來,教學老師可以對游戲的結果進行評比,并且給予相對的獎勵與懲罰,從而幫助學生形成一種有益的競爭意識,有利于從小樹立一種積極的競爭心態(tài),這對于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著重要的意義。例如:在學習三角形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融合游戲,開展一個課堂比賽,將學生進行分組后,選定一名小組長,要求其帶領其他組員尋找生活中所見的三角形性狀的物體,然后通過小組之間比賽,評比哪一個小組尋找的三角形物體較多,即可獲勝。最后教師再給予適當的獎勵,以激發(fā)學生不斷學習,通過這種游戲的方式開展數學教學,讓學生明白身邊無時無刻都存在“競爭”,而有益的競爭能夠促進學生之間共同進步,有利于其健康成長。
總而言之,在小學數學課程教學中積極融合游戲教學模式,不但能夠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主動吸取知識,而且還能通過游戲來培養(yǎng)其思維及學習積極性,使其以一種良好的狀態(tài)學習數學。不僅如此,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通過了解游戲教學的基本原因并科學地將其融入到課堂中,不僅能夠激發(fā)學生主動吸收知識的積極性,而且還能鍛煉其思維能力和邏輯能力,提高其學習效率的同時又能促進數學教學質量進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