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海門市平山小學 黃美娟
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下,教師作為課堂的主體,學生作為知識的被動接受者,通過教師的講解和分析,學生機械式地進行理解和記憶。這種教學方式能夠快速完成教學任務(wù),但是對于學生想象力的發(fā)展和學生視野的拓展十分不利。為了幫助學生取得最佳的閱讀體驗,教師應(yīng)當尊重學生的個性,讓學生通過自主閱讀來形成對文章的見解。
很對學生由于對閱讀興趣不大,在閱讀過程中注意力難以集中,自控能力低下。因此,教師如果要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可以從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開始。教師可以通過為學生設(shè)立有趣的情景,活化課堂氛圍,幫助學生感受閱讀的魅力,了解文章的內(nèi)涵。
在課堂上,教師可以利用多種教學方式活躍課堂閱讀氣氛,如“對話表演”“問題競猜”,學生對于閱讀的活動熱情高漲。當學生對閱讀有了一定的興趣后,教師要重點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幫助學生更進一步理解文章,感知文章的情感,對文章進行鑒賞。教師可以以通過讓學生進行朗讀或者是默讀的方式,幫助學生建立與文本之間的交流通道。一位教師在進行《拉薩的天空》的教學時,教師通過向?qū)W生展示拉薩風景,讓學生領(lǐng)略到拉薩天空的“湛藍、透亮”,學生再結(jié)合文章理解,能夠更加直觀地體會到文章的內(nèi)涵,加深對文章的理解,為以后的閱讀也奠定了基礎(chǔ)。
當前,教師在進行教學時,已經(jīng)不會局限于課堂教學,而會利用前置性學習以及課后的拓展新學習來幫助學生拓寬視野,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讓學生獲得更加深刻的閱讀體會。如果將這三種進行比較的話就能發(fā)現(xiàn),學生在進行前置性學習時,困惑更深一些。學生多數(shù)是利用教師提供的提綱展開前置性學習,閱讀過程中的感悟也是圍繞提綱產(chǎn)生的,課堂教學也是對這些感悟進行簡單的匯報而已。這樣的方式實際上并不是個性化閱讀,真正的個性化閱讀是以學生為主體,學生通過自身與文章的交流來產(chǎn)生出的最直觀的感悟。教師在教學時只對學生閱讀進行循序漸進的引導,而不對閱讀感悟進行任何提示,學生的感悟都是源自自身的想法。
比如一位教師在對辛棄疾的《清平樂·村居》進行教學時,教師可以發(fā)現(xiàn),詞里并沒有奢華的辭藻,描繪的也都是古代日常生活中十分常見的東西,對于動作的描寫也十分隨意,并沒有進行夸大性的描寫。如果教師只是讓學生去閱讀文字,那么學生的腦海中很難有直觀的畫面,教師這時可以利用多媒體來輔助教學,給學生展示詞中的場景。學生通過欣賞場景能夠感受到文字的美,體會到什么是動靜結(jié)合。除此之外,詞中描繪的恬靜清秀的田園風光也深深映入了學生的腦海中,教師這時可以給學生提供一些與寫作背景相關(guān)的知識,幫助學生理解作者想要抒發(fā)的感情是對于和平以及幸福生活的珍惜與追求。學生的感受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通過教師的慢慢引導,學生通過學習養(yǎng)成閱讀習慣,提高自身的語文素養(yǎng),為以后的學習打下基礎(chǔ)。
學生在進行閱讀時,可以利用批注來幫助自己學習。所謂批注,并非在文章上進行簡單的涂畫,而是標注出自身的難點或者疑點,方便自己查閱資料或者仔細聽教師的講解后將其備注在旁邊,從而方便今后的學習,形成對于文章正確的理解。在閱讀過程中,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自己的批注,都是思維間的碰撞形成的,是師生之間或者學生與文章之間的有效交流,都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文章,加深學生對文章的正確理解和認知。通過批注的方式,能夠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加課堂的學生參與度,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
比如,一位教師在對《祁黃羊》展開教學時,先請學生自主進行課文閱讀,初步了解課文的內(nèi)容,在閱讀過程中,學生大部分都先入為主地將“解狐”這個名字讀作“jiě hú”,有部分學生能夠準確讀作“xiè hú”。教師發(fā)現(xiàn)這個問題并沒有立馬糾正,而是在黑板上寫了三個人的名字“祁黃羊、解狐、祁午”,請學生讀,學生紛紛舉手示意要讀,在學生進行了錯誤示范之后,教師再進行進一步的引導教學:許多漢字在當做姓時,讀法往往和平時的不一樣,并請學生一一查字典,將正確的讀音標注在文章上。學生在查閱字典以后,對于名字的讀音有了不一樣的認識,之后再遇到這類問題時,會主動查閱字典。通過這種教學方式,學生能夠在記住生字的同時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為今后的自主閱讀做準備。
綜上所述,教師在進行閱讀教學時,對于個性化閱讀一定要高度重視,要聯(lián)系學生實際情況,為學生建立十分愉快的閱讀氣氛,讓學生享受到閱讀的快樂,得到良好的個性化閱讀體驗,從而激發(fā)學生對閱讀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全面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