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曉峰
(白銀市第九中學,甘肅 白銀730913)
合作學習指的是學生在學習中為了一個共同的學習目標而采取合作的方式來進行的一種學習方式、每個人都不是獨立生活在世界上,都需要與他人發(fā)生各種各樣的聯(lián)系。在一個班級中,由于每個學生的實踐經(jīng)歷和學習能力等因素的不同,在學習上也會表現(xiàn)出不一樣的特征,這些都是學生在學習中所表現(xiàn)出來的個體差異性。合作學習可以讓學生在合作交流中互相學習,取長補短,不斷提高自己的綜合能力,因此高中階段的語文教師應在課堂教學中運用合作學習的方式,幫助學生吸收其他學生的閃光點,彌補自身存在的不足。那么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高中語文教師應該如何更好地應用合作學習的策略呢?
合作學習是以小組的形式來進行的,因此在合作學習之前,教師需要給學生分配學習小組。在給學生分配學習小組的時候,教師需要考慮學生各方面的因素,比如性格特征和學習能力等,在一個小組內(nèi)應該包含不同性格特征和學習能力的學生,這樣才有助于他們之間互相學習,取長補短,讓每個學生都能夠有所收獲。比如,有的學生學習能力較強,學習思維比較活躍,有較強的邏輯思維,但是性格比較內(nèi)向,不喜歡表達出來;有的學生雖然學習能力相對較弱,但是語言表達能力很強。教師需要考慮將這些學生分配在同一個學習小組,使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可以分享學習方法,表達能力強的學生帶動學習小組的氛圍。按照這樣的方式,給全班學生搭配合理的小組成員,在合作學習的時候,鼓勵每個學生都參與進去,讓每個學生都可以找到自己的用武之地,這樣可以讓每個學生都有主動參與的意識,積極為集體貢獻自己的力量。
學生合作學習的目的是為了完成一個共同的學習任務,因此高中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可以布置一些合作型的任務,培養(yǎng)學生的小組合作學習能力。對于高中階段的學生來說,文言文的學習可能難度相對較大,因為文言文和白話文還是有一定區(qū)別的,在用法和意義上也不完全相同。教師在進行這部分教學的時候,可以給學生分配一些需要小組合作來完成的任務。比如,《過秦論》是一篇政論性散文,文章從各個方面分析了秦王朝的過失,它的主要創(chuàng)作意圖就是通過總結(jié)秦亡的歷史教訓,為漢王朝建立政治制度、鞏固統(tǒng)治作借鑒。在學習這篇文章的時候,教師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每個小組負責疏通一段內(nèi)容,找出每一段中的通假字、一詞多義、古今異義等詞語的用法。通過小組合作分工,可以減少每個學生的任務量,并使每個學生都能夠發(fā)揮自己的所長,為小組貢獻自己的力量。這種方式還可以有效幫助學生意識到合作的重要性,從而在之后的學習中主動采取合作學習的方式。
對于語文學科的學習,不僅僅需要具備一定的理解和感悟能力,還需要思維和語言表達能力。在平時的交流和表達中,學生只有具備了清晰的邏輯思維能力,才能夠更加有條理。因此高中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利用小組合作學習,鍛煉學生的思維和語言表達能力。比如說,可以以小組為單位,開展“辯論賽”的活動,就當下熱門話題,每個小組選擇一方立場和另外一個小組進行辯論。通過這種方式,可以有效訓練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同時在小組的交流與合作中,可以給那些平時不喜歡發(fā)言的學生更多的機會,讓他們能夠勇敢地說出自己的想法,其他學生給予點評,指出語言表達或者思維方面存在的問題,然后幫助其改進和提高。
總之,小組合作學習是隨著新課改的進一步推行而出現(xiàn)的一種新的學習方式,小組合作學習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拓展他們的思維,使學生在合作學習中取長補短,達到共同提高的目的。因此高中語文教師在小組合作學習的課堂教學實踐中,首先要給學生合理分配學習小組,要考慮每個成員的綜合特征,給學生布置合作型的學習任務,鼓勵他們分工合作,讓他們意識到合作的重要性,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和表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