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卓林
(蘭州市十九中教育集團,甘肅 蘭州730000)
啟發(fā)式感覺教學法是我國著名聲樂教育家金鐵霖教授提出的一種聲樂教學理論,即通過教師在日常生活中能做到和體會到的一些感覺讓學生找到正確的歌唱方法,取得比較合理的比例關系,建立起科學的發(fā)聲狀態(tài),把復雜、抽象的聲樂理論簡單化,從而快速有效地運用到實際的歌唱中來。下面筆者談談自己的看法。
古人云:“善歌者,必先調其氣?!痹S多聲樂教育家指出:誰懂得呼吸,誰就學會了唱歌,可見呼吸在歌唱中的重要作用。在合唱訓練中氣息練習胸腹式聯(lián)合呼吸時,應先指導學生學會快吸慢呼。如練習時,筆者啟發(fā)學生想象在毫無防備的情況下受到驚嚇倒吸一口氣,喊叫出來,然后保持這種狀態(tài)幾秒鐘后,感覺仿佛有一股外部的力量將小腹向后推壓,感到小腹在與這股外來力量的對抗中氣息緩緩向著齒根的背后呼出,在氣息的支持下進行歌唱;在做慢吸慢呼練習時,筆者啟發(fā)學生想象在欣賞一朵朵爭奇斗艷的鮮花,情不自禁地去聞花的芬芳,這時會覺得胸廓自然地向前、向上抬起,而肋肌和腰部同時向四周擴張,保持這種狀態(tài)將腹部橫膈膜以下肌肉群放松,再慢慢呼氣,做到自然平靜柔和;在練習急吸急呼時,筆者啟發(fā)學生體會體育課上跑完一百米跑后吸氣呼氣急促的感覺。通過這些日常生活中容易體會到的感覺,讓學生在充滿興趣中練習并學會歌唱的呼吸方法。
打開喉嚨是學習歌唱發(fā)聲中較難解決的問題。練習時,筆者讓學生體會日常生活中打“哈欠”的狀態(tài)。“打哈欠”的訓練方法是指在歌唱中用來降低喉頭和擴大咽腔的方法。法國著名生理聲學家于松稱它為“隱蔽的哈欠”。這種“哈欠”狀態(tài)就是“打開喉嚨”的狀態(tài),也就是歌唱時的狀態(tài),它給聲音和氣息的流通提供了必要條件。練習“打哈欠”時,筆者要求學生先不要把哈欠打出來,強行把嘴閉上,這時軟腭部分會自動上抬,鼻腔興奮擴張,同時喉頭也會自然下降,咽管(鼻咽、口咽、喉咽)隨著“打哈欠”的動作拉開上下的距離,擴張腔體的空間容積,使聲音的共鳴通道寬敞而又通暢。
打“哈欠”時口腔和喉嚨是打開的,軟腭是抬起的,符合科學發(fā)聲狀態(tài)。歌唱時保持這種狀態(tài),唱出的聲音垂直通暢,容易調整好氣息和歌唱位置的關系。學生容易理解和實踐,也容易掌握。練習時,一定要要求學生真正體會打“哈欠”的感覺,不要將“哈欠”打過了頭而出現(xiàn)僵硬不自然的聲音,這就需要教師認真且有耐心地指導。
歌唱時共鳴一般分胸腔、口腔和頭腔共鳴三種。歌唱時能否很好運用共鳴,對歌曲的表現(xiàn)有重要的作用。在胸腔共鳴練習時,筆者啟發(fā)學生用嘆氣和自然咳嗽的方法體會震動胸腔的感覺,提醒注意不要壓喉頭;口腔共鳴可讓學生用“半打哈欠”狀態(tài)來體會。這時喉嚨是打開的,口蓋積極收縮成拱形,舌根放松,然后自然發(fā)出聲音;頭腔共鳴被學生視為學習聲樂的難點,訓練時筆者啟發(fā)學生用小聲哭泣時由于震動而使鼻腔發(fā)麻的感覺,把聲音集中在鼻腔頂端或眉心位置來體會頭腔共鳴,從而避免由于音高而喊叫的現(xiàn)象。如模仿人的“寬嗓子”歌唱、模仿人的“哭泣”聲、模仿牛的“叫聲”等,都能使咽喉等共鳴器官處于興奮擴張的狀態(tài),此時的喉嚨是打開的。通過模仿,讓學生領會與體驗聲樂理論中所闡述的科學方法,掌握其要領,不斷練習形成良好的歌唱共鳴。
“字正才能腔圓?!睗h字一般由字頭、字腹、字尾三部分組成。歌唱時,筆者借鑒周小燕教授的教學方法,啟發(fā)學生清晰地交代了字頭后,立刻將字腹帶到口腔后部。如拉弓射箭,一手好比出字的位置,另一只手同時將字腹向后帶入口咽腔,再由來自丹田的氣將字射出去,干脆利落。也可啟發(fā)學生體會“前打噴嚏,后打哈欠”的感覺,處理歌唱時字頭與字尾的關系,做到“以字帶聲”“以字行腔”。
當然,在合唱訓練中,還需要教師根據(jù)每一個學生自身嗓音條件因材施教,把啟發(fā)式感覺教學靈活運用,讓每一個學生學會用方法歌唱,喜歡唱屬于他們自己的歌曲,在歌唱中感受音樂帶來的愉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