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永和
譚鑫培從上?;貋硪院笾饾u增加了老生戲,減少了武生戲。他通過在上海半年的演出,思想上有很大轉折。他受了海派老生的影響,不能只學一個人,要集眾家之長,要誰好學誰。這種創(chuàng)作導向就為他創(chuàng)作譚派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譚鑫培在上海主要是受了一個叫孫春恒的老生演員影響,這個人外號叫孫小六,也是咱們北京的角兒。孫小六由北京到上海后,廣泛接受了上海觀眾的愛好,他對譚鑫培說:“咱們唱戲可不能光學一個人,要誰好就學誰?!弊T鑫培受了他的影響,后來在北京唱戲更加學習其他優(yōu)秀演員的長處,誰好學誰,但是又經(jīng)過了化用,學誰像誰,又不像誰,這個就高了。要是學誰像誰,完全像了,就出不了譚派。所以當時他學四喜的名老生王九齡。王九齡《烏盆記》最好,因為這出戲里“反二簧”唱腔最多。凡是有“反調”的戲,王九齡都最擅長,因為他唱得凄涼悱惻,譚鑫培的嗓子很適合演唱這種情緒,所以他凡是有“反調”的戲,就學王九齡。
程長庚的《昭關·樊城》好,他就學程長庚?!翱堪褢颉庇嗳齽俚暮?,余三勝也教給他過《定軍山》。譚鑫培身上既有程長庚的東西、又有余三勝的東西、也有王九齡的東西,也有孫春恒的東西。還有個老生叫馮瑞祥,這個老生唱的快板非常好,腔很新。當時有人說他是“貧腔”,就是因他愛運用花腔故說“貧”,但是觀眾很喜愛。于是譚鑫培把他唱“快板”時的淋漓盡致給學來了。您看他把這么多的好東西都拿來,集眾家之長于一爐,他再根據(jù)自己本身的嗓子條件,很甜美很圓潤。但他沒有像老生“三鼎甲”中的程長庚、張二奎那樣的高亢入云、穿云裂帛的好嗓子,于是他就想到利用自己的這條嗓子講究韻味、講究人物,根據(jù)不同人物唱不同的聲腔,在不斷磨練當中,他可就要逐漸成派了。
這時他就想到了,程大老板曾經(jīng)告誡過他:將來執(zhí)老生牛耳的必然是你。當時把譚鑫培嚇了一跳,忙說:我可沒這么大能耐,我前頭還有一個孫菊仙呢,他嗓子比我好。程大老板說:孫菊仙嗓子是比你好,但是他味苦,沒有你這么甜,你這么聰明別人更比不了。但是你也有一個缺點,你的嗓子太甜了,似是亡國之音,這也是你的缺陷。將來恐怕再沒有黃鐘大呂般的嗓子了。
我們分析一下程長庚的話,他的話也對也不對。譚鑫培確實嗓子甜潤柔媚,但他是云遮月的嗓子。剛勁在柔媚當中,是剛柔并濟,而且他咬字特別好,特別有穿透力,所以不能說他有亡國之音。他確實是迎合了觀眾對他的聲腔的喜愛,他的這種聲腔是容易學的,不像程長庚、張二奎那么高亢入云,一般人學不了。你沒人家那條好嗓子,就唱不了。所以后來純學程長庚程大老板的徽派,張二奎的奎派,都是微乎其微。譚鑫培的唱,一般人都能學,即使販夫走卒也能夠哼唱譚鑫培的兩段《賣馬》,從而讓京劇得以更廣泛的流傳,這是譚鑫培很大的功勞。譚鑫培的唱腔這么好聽,又這么容易學,有他自己獨特的唱腔,有他自己獨特的劇目,還有那么多學他的傳人,他就成派了。當時人家管他的唱腔叫譚腔,管他的這個派就叫譚派。
從譚鑫培唱老生后,他可真是如日中天,已經(jīng)是婦孺皆知,上至王公貴胄,下至販夫走卒都愛聽譚派。宮里也知道了,光緒十六年(1890年),譚鑫培成了宮內的內廷供奉。內廷供奉這個詞語是沒有的,是百姓給加的,因為在宮里演戲的這些演員,實際上他們叫民籍教習。進了宮里后,他的演唱表演深受慈禧喜愛,被點的戲也多,什么唱功戲、靠把戲、做工戲、衰派戲,什么都喜歡,他的賞銀也越來越多。一般的人也就10兩紋銀就不錯了,譚鑫培曾經(jīng)收到過100兩紋銀。老太后是特別喜歡譚鑫培,因為他講究味兒、講究字、講究人物的演唱方法,非常適合有一定文化程度的慈禧欣賞。他在宮中從光緒十六年到庚子之變的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這10年都是大紅大紫。他在宮中演出的戲特別多,既有靠把戲,又有程長庚的、余三勝的、王九齡的唱功戲,同時還有表演見長的衰派戲《狀元譜》《清風亭》《搜孤救孤》,這些戲都是做唱相結合的。所以譚的劇目經(jīng)常演出的有五六十出,據(jù)說他會的戲有300出,究竟有沒有那么多還待考。經(jīng)常演出的文武劇目加起來100出是有的。隨著譚鑫培藝術的更加成熟,譚派在全國流傳遐邇。
當時民間留下了這樣的諺語:“有匾皆書垿,無腔不學譚。”這個垿是指王垿,當時前門大街的匾都請王垿來書寫。無腔不學譚,當然指的是譚鑫培。還有一句“滿城爭說叫天兒”,“叫天”是譚老板的藝名??梢娮T派之流行,譚鑫培唱腔之絕妙。
譚鑫培老爺子的晚年,也就是從光緒五年(1879年)起,他就去上海演出。當時上海也在約京角,一般人不敢去,要說譚老爺子的膽識那可真比不了,他一共去上海演出6次。重點說說第五第六次上海之行。第五次他先是大紅大紫,后來差點沒栽在上海。當時他大紅大紫,觀眾踴躍至極,可以說一票難求。別的戲園子便心生嫉妒,所以請出上海當時最紅的一個老生楊四立,他是海派老生,也是文武兼?zhèn)洌墒峭嬉鈨翰惶v究,這很符合海派觀眾的審美需求。他當時貼出來《盜魂鈴》這出滑稽戲,他扮演豬八戒。在這出戲里,豬八戒不但要學各個行當?shù)难莩瑫r他演的這個豬八戒還要從一個三張半高的桌上翻下來。當時戲館就跟譚老板商量,您能不能也貼一出《盜魂鈴》,我們知道您當初在宮里唱過。譚老爺子盛情難卻,同時心里也有把握,也貼了《盜魂鈴》。觀眾當然如潮,賣了一個滿堂。前面都很好,到后面大伙就要看這65歲的老爺子上不上這高,從不從這個高桌上翻下來,下場門三張桌子立起來了。大伙把眼睛瞪圓了看這個,就看譚鑫培慢慢爬上去了,大伙的心可就提起來了,看他65歲的人翻不翻。只見譚鑫培扮演的這個豬八戒先向臺底下一望兩望,然后做出撓耳朵、搖腦袋的身段動作,后來嘆了口氣,慢慢又爬下來了,底下一看這個,大失所望,于是倒好就上來了,里面還有一個小報的記者,帶頭在臺下起哄。這個事怎么評論呢?后來很多人就覺得這是從人物出發(fā),豬八戒本領本就稀松平常,從這么高的桌上翻下來,那不是豬八戒,那是孫悟空,那是捉妖降怪的孫悟空。豬八戒這個吃貨就是這樣,一看這個太高了我就爬下來,所以這是塑造人物的獨特表現(xiàn)。后來這個事還驚官動府,譚老爺子還經(jīng)過了法院,最后是打贏了官司。他們不應該起哄,他的演出是符合這個人物的,所以這里面還有這么一個故事。
第六次上海之行還有一個故事,譚老爺子又到上海,其實他是去普陀山燒香還愿。他路過上海的時候,接他來上海的下家,也就是他的姑爺夏月潤,要他一定演出幾場。于是他又在上海演出了10場,應觀眾要求他唱了一出新戲,前5次來上海都沒唱過的《珠簾寨》。《珠簾寨》原來是一出花臉戲叫《沙陀國》,主演李克用由花臉扮演。當初在三慶班的時候,這出戲可是有人唱過。程長庚就唱過這出《沙陀國》,程大老板是反串,他扮演的李克用,是用老生反串花臉。譚鑫培怎樣移植《珠簾寨》為老生的呢?這又要提到一個人,一個后進的老生叫劉鴻聲。劉鴻聲的嗓子那是“沒跑”,高音低音中音都非常之好,人非常紅,有后來居上之勢,甚至要超過譚老板。譚鑫培心里就說:不行,我要研究一出新戲,是他劉鴻聲唱不了的。譚先生的腦子太聰明了,他想到他是武生出身,他能扎靠,能開打?!吨楹熣匪^去又經(jīng)??闯檀罄习逖荩睦镉械?。所以他用了半年時間,沒怎么演出就琢磨這出戲,前面加了收山寨王周德威的武打戲。這出戲可以說是文武并重,另外這出戲前面還加了詼諧的臺詞語言,很生活化、喜劇化。老百姓在當時很喜歡看,所以上海人要求他唱這出《珠簾寨》。譚老板也弄了個噱頭,來了個臨別紀念演唱《珠簾寨》。不要說一票難求,上場門下場門都擺了許多小凳子,臺上看戲可見之火,當然票價也不菲。譚老板最后離開上海是滿盤子滿碗,圓滿結束6次上海之行。為京劇傳播立下了汗馬功勞。
一代名優(yōu)譚鑫培去世的時候是很悲慘的。1917年初,譚鑫培已經(jīng)得了病,病病歪歪,可廣西的軍閥叫陸榮廷的到了北京,當時北洋政府要拍陸榮廷的馬屁,舉行了一個盛大的京劇演出招待陸榮廷。既然是盛大,必須得有伶界大王之稱的譚鑫培參加,當時他病得演不了了,就說你看我正鬧病呢。來人嚴厲地說,那不成!你必須演!還點了一出戲《珠簾寨》。后來好說歹說,不演是不成的,改了一出戲,唱《洪羊洞》,這回沒商量。他沒有辦法帶病唱了《洪羊洞》。據(jù)說當時效果別提有多好,雖然他有病,但想到自己的遭遇,自己這種悲慘的命運,真的跟病中的楊延昭一樣。他把自己本身的遭遇和角色當時的處境結合在一起,因此唱得是悲悲切切,纏綿凄美,達到了最高的水平,然而也就是因為他含著這口氣唱完了這出戲,所以一病不起,與世長辭。譚鑫培最后如果不帶病唱《洪羊洞》,不生這口氣,71歲的譚鑫培還不致病入膏肓,這就是舊社會對名藝人的摧殘。
譚鑫培雖然與世長辭,但是譚派余音不絕。譚鑫培收徒不是很多,早期有這么幾位——王月芳、劉春喜、李鑫甫、賈洪林,就這么四位,學生里最有成就的是后期的徒弟余叔巖。余叔巖是譚鑫培的師父余三勝的孫子,四喜班當家旦角余紫云的兒子,小時候唱戲的藝名叫小小余三勝。所以當時余叔巖拜了譚鑫培以后,譚老爺子也很高興,他說我的很多能耐是你爺爺傳給我的,我現(xiàn)在把你爺爺?shù)臇|西還回去。所以他親自實授了《太平橋》,還有半出《空城計》里的王平。不要小瞧這個王平,又有文又有武,還有起霸,同時還要塑造人物,這是很難演好的一個角色,很鍛煉演員。譚派的技藝到了余叔巖的手里便成為一個頂峰。譚鑫培的5個兒子里最有成就的是第5個兒子譚小培,還有他的姑爺王幼宸,也是非常有成就的譚派老生。不僅是這樣,很多后起之秀的老生伶人,在譚派集眾家之長、開自己新路的創(chuàng)新精神鼓舞下,創(chuàng)出了好幾個流派:言菊朋的言派、高慶奎的高派、馬連良的馬派,以及后來楊寶森的楊派,都是在譚派的基礎上根據(jù)自己的天賦、條件,不斷加工創(chuàng)造,出現(xiàn)了諸多的老生流派。當然,還包括在譚派、言派的基礎上創(chuàng)造出來的奚嘯伯的奚派??梢哉f,后四大須生的馬、譚、楊、奚都是在譚派這個根的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更不必說譚派本門本派自己的子嗣了。
說到譚鑫培的子嗣,現(xiàn)在一般說譚門七代,是從哪兒說起呢?是從譚志道那兒說起,他主工老旦,但也兼唱老生。我們說他一門七代都工老生也可以,但是應該更正確地說,一門七代,六代專工老生,也就是從譚鑫培那兒起,譚小培、譚富英、譚元壽、譚孝曾、譚正巖,都工老生,而且都是響當當?shù)闹仙囆g家,或著名演員,這不僅在京劇史上,就是在世界戲劇史上也是絕無僅有的典型,令人念念不忘的梨園佳話。
譚鑫培不僅在北方衍生了很多流派,就是在南方,在有海派京劇之稱的上海,最著名的老生周信芳,也是在譚派的基礎上發(fā)展為麒派的。受譚鑫培的影響,當時有一個旦角改革家叫王瑤卿,后人常常把譚鑫培和王瑤卿比喻為梨園湯武。王瑤卿由于和譚鑫培同臺演出,他吸收了譚鑫培敢于改革、善于改革的精神,當然王瑤卿也有很深的功底,他也是在老一輩的皮黃旦角藝術家陳德林、田桂鳳、路三寶的基礎上轉化、創(chuàng)新,因此王瑤卿創(chuàng)始了王派。王瑤卿又在他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精神下,因材施教,教出來梅蘭芳、尚小云、荀慧生、程硯秋四大名旦。這都是在譚派勇于改革的精神影響下產(chǎn)生的。
總結譚鑫培的成功,就因為譚鑫培不但忠實地繼承老師們的本領,又大膽地轉化、發(fā)展和創(chuàng)新前輩們的藝術,舊中有新、新中有根,所以稱譚鑫培為京劇發(fā)展的大功臣,說譚鑫培為伶界大王并非過譽,真的是名實相符的伶界圣人。
(編輯·韓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