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奇英 李宏偉
我國慢性病運動干預最新進展
朱奇英 李宏偉
(贛南師范大學體育學院,江西贛州 341000)
對我國慢性病的發(fā)病情況進行概述,發(fā)現我國慢性病患病率較高,建議通過智能化模式,對慢性病人群采取智能化運動干預,使慢性病患者得到更好根治與緩解,為科學干預慢性病提供理論依據。
慢性??;運動干預;進展
中國健康大數據顯示,我國現慢性病患者已超3億人,高血壓患者2.6億人,糖尿病人口9650萬人,血脂異常者1.7億人,脂肪肝患者約1.1億人,超重或者肥胖癥8000萬-2億人,可見慢性病患者在我國人口中占比之高,應該引起人們重視。在經濟迅速發(fā)展下,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政策及制度優(yōu)化,醫(yī)療費用降低,從本質上提高了人們生活質量,小病好看,大病敢報,慢性病患者將不再擔心“長期用藥吃窮一家人”的情況。但飲食及生活不規(guī)律等趨勢日益嚴重,導致患慢性病人群逐漸擴增。本研究主要通過歸納以藥物干預、運動干預、體醫(yī)結合干預、智能干預、智慧干預為主要策略的最新干預進展,為降低慢性病患者危險因素水平、控制慢性病發(fā)病率及死亡率的上升趨勢,并對我國慢性病患者的最新干預進展、社區(qū)智能化干預提供理論參考。
慢性病全稱是慢性非傳染性疾病,不是特指某種疾病,而是對一類起病隱匿,病程長且病情遷延不愈,缺乏確切的非傳染性生物病因證據,病因復雜,且有些尚未完全被確認的疾病的概括性總稱。眾所周知,慢性疾病最突出的特點就是在這個“慢”字上,生病不可怕,可怕的是被病痛長時間折磨。慢性病的危害并不比突發(fā)性疾病來得低,不僅會造成各種重要臟器的損害,還易造成傷殘,影響勞動能力和生活質量。而且,慢性疾病的超長治療期,更是對患者身心的創(chuàng)傷,昂貴的醫(yī)療費用也增加了社會和家庭的經濟負擔,尤其是單親家庭或單職工家庭。
對于很多人來說,一旦發(fā)現身體不舒服了,他們頭腦首先想到的就是吃藥,或者是去看醫(yī)生。但其實啊,運動是最好的醫(yī)生,而很多人的身體毛病往往都是由于缺乏運動引起的。運動對慢性病的預防可以說是至關重要,它可以調節(jié)人們的心態(tài),改善人們的生活方式,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能夠保持各個臟腑的新陳代謝、保持機體的活力,而這不是單靠吃藥就能解決問題的,運動的關鍵不在于減重,而在于預防慢性病。然而運動方式多種多樣,不是跑幾公里路,或者是抗阻運動幾小時等就算是運動。盡量騎行或走路,讓你的心率達到140-160次/min,這就是運動。
慢性病與運動方面的研究在不斷進展中,運動已被逐漸證實可以治療和預防慢性病。缺乏運動,很容易造成人體“三高一胖”的現象,這正是促進心腦血管疾病發(fā)生的最重要因素,所以千萬不要小看運動的作用。增加生活中的體力活動,不僅促進慢性病患者某種程度的自愈,還能為自已身體健康買一份保險。所以說,運動就像藥物一樣,對疾病有明確的治療作用。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應該做到有規(guī)律、定期、定量的運動,為能有效治療和預防慢性病做出努力。
不管是以前還是現在,慢性病都需要長期用藥,長期用藥可能會引起多種身體反應,比如肝腎功能損傷、電解質紊亂、肌肉疼痛等。如今,隨時代發(fā)展和進步,各方面都得到了進一步的提高,如采取運動干預、體醫(yī)結合干預、智能化干預等方法,都在循序漸進的實施進行中,如何將其發(fā)揮到極致,還需要人們不斷摸索與實踐。
運動干預慢性病,想要達到更好的根治與緩解效果,首先離不開的是科學化的運動處方。即針對個人的身體狀況,采用處方的形式規(guī)定健身者鍛煉的內容和運動量的方法,以達到科學地、有計劃地進行康復治療或預防健身的目的。
雖說國家出臺的多項政策極大的幫助了慢性病患者,但眾多醫(yī)療從業(yè)者都認為,再多的外力幫助都比不上患者自身的努力。在慢性疾病的治療上,很多醫(yī)療從業(yè)者在為患者開處方后,還會在運動方面對患者提出合適的意見。他們認為,有效的運動被認為是預防和治療慢性病的“良方”,定期的運動有助于維持身體健康。美國更是早在四十多年前就已經開始實行運動處方,即針對個人的身體狀況,采用處方的形式規(guī)定健身者鍛煉的內容和運動量的方法。在絕大部分人的認知中,“醫(yī)”就是生病了,去醫(yī)院,吃藥打針動手術;“良醫(yī)”就是那些藥到病除,妙手回春的知名醫(yī)生,但很少會有人將運動看做“良醫(yī)”,將自己當作“醫(yī)者”。
在“運動是良醫(yī)”理念提出之后,我國對慢性病患者采取以運動方式,對其制定個性化的運動處方,因為“傳統觀念中的健身減肥或鍛煉肌肉,不一定適合每個人的身體狀況和需求,所以,針對不同人群,制定出有針對性的運動處方并給予科學運動指導,通過運動來進行緩解慢性病的病情。強調運動不僅可以強身健體,還可預防及緩解慢性病的作用。大力宣傳,盡量讓更多的百姓參與其中,利用體育系統的各種資源,用專業(yè)化、科學化的方式為百姓健身提供支撐,培養(yǎng)居民百姓的健康意識和日常運動的好習慣,使運動成為他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從而讓百姓從生活方式上得到改善,防止慢性病發(fā)生。通過日常運動實踐達到的效果來說服以及激勵社區(qū)居民,逐漸讓他們自已意識到:治療慢性病不光只有通過往醫(yī)院跑,讓其醫(yī)生開藥物處方治療,還可通過既簡單又不花錢的運動治療,藥物治療還存在對身體產生負作用影響,而通過合理的科學運動不僅無害,省錢,還見效。
體醫(yī)結合即體育與醫(yī)療的結合,使其變得更具有針對性, 科學性,實效性。體育和醫(yī)療所要達到的目的是一致的,都是促進學生的身體健康,因此將醫(yī)學的一些知識合理地、系統地引入到體育中來,使體育運動成為一種獨特的,科學的健身模式,兩者相互融合,相互滲透。近年來,我國科技水平迅速發(fā)展,許多治療以及保健工作已經不能單純以依靠醫(yī)療來解決,而是需要在治療的同時進行體育鍛煉才能得以實現。體育鍛煉有著健身、保健和體療康復的功效,它能幫助人們抵制藥物帶來的副作用,從而使人的身體得到良好的恢復。然而,慢性病防治中運動持續(xù)性差,慢性病患者往往不想動、不敢動、不會動,運動難于堅持。如何讓患者逐步認同運動療法,繼而再由“被迫”運動變成“主動”運動,是體醫(yī)結合防治慢性病最終取得成功的關鍵一步。
在實現全民健康下,我們需要將體醫(yī)結合模式實施于大社區(qū)中,充分發(fā)揮運動對居民的影響力,使慢病治療轉為慢病預防,達到健康中國,健康社區(qū)的作用。近年來,贛州市一所大學,由李宏偉博士帶領他的科研團隊實施了這一策略,他們是國內最早提出“體醫(yī)結合”走進社區(qū)防治慢性病倡議者,并在贛州市金色春城社區(qū)最早的實施了這一方案。如今已在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站設立了“體醫(yī)結合科”工作站,并在體醫(yī)結合科成立之后,給多數社區(qū)老年人開運動處方,并對其進行科學化的運動指導,得到了社區(qū)居民一致好評與。不僅為社區(qū)居民解決了最為關注的健康問題,還為贛南師范大學學生就業(yè)開辟了一片嶄新的道路。但由于如今的體醫(yī)結合主要是“社區(qū)體醫(yī)結合體育服務”的模式,是預康復的的主要手段,所以仍處于探索試點階段,若想將其發(fā)展到更好,還需要不斷的努力。
隨著現代科學不斷進步,對慢性病的治療也相應地采取了智能化干預,首先在健康大數據的建立下:患者可通過智能穿戴設備將自己的心率、血壓、肺活量、代謝率等相關指標上傳至云端,然后進行實時監(jiān)控運動中的心率、血壓變化以及運動量等指標。以及現在正在推出的心電貼,將其結合手機軟件來隨時監(jiān)控患者的身體指標變化,以備對其制定更好的運動處方和隨時調整,使其更加針對性,準確性和有效性。其次,智能化的制定運動處方:通過智能軟件自動生成運動處方,進行干預。目前此功能正處于探索階段,不久將可實施。再者,智能化運動干預;通過智能手機,借助網絡的優(yōu)勢,在手機程序上定期發(fā)送一些關于慢性病相關知識點,供患者自主查詢,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如今的社會,幾乎每個人都配有手機,患者們通過自已的智能手機或者平板,能隨時隨地上網閱讀和學習,既方便、準確又快捷。最后,各大醫(yī)院使用智能網上預約系統 、電話預約、微信平臺預約等預約方式 ,不僅使門診部的工作井然有序,也方便了老年人的就診。
自09 年“智慧地球”的概念提出后,智慧醫(yī)療便出現并應用于醫(yī)療領域,同時也很好地運用于慢性病治療中。以智能的方式突破傳統醫(yī)學管理,經歷了從傳統醫(yī)療、數字醫(yī)療、信息醫(yī)療到智慧醫(yī)療的一個過程轉變。通過智慧干預慢性病患者癥狀,將移動物聯網、可穿戴設備、醫(yī)療設備、醫(yī)療機構、預約掛號、智慧大數據等運用于大社區(qū)中。此外,智慧干預的提出切實解決“看病難、看病貴”等問題,給慢性病患者帶來了更方便、快捷、個性化的干預措施。不僅如此,智慧數據應運用于大社區(qū)中,與社會接軌,這需要政府、地方、高校密切配合,
由于慢性病發(fā)病可逆,所造成的的傷害卻不可逆,慢病將導致多種的并發(fā)癥,雖然可預防但難治,發(fā)病中期又長,所以它需要一個長期的治療過程。其次,慢性病發(fā)病初期人們難發(fā)現,后期又不得到重視,這就使得慢性病患者出現了,無所謂的一個心理,使慢性病患者呈現持續(xù)上升的趨勢。十幾年以來,關于慢性病與運動的相關研究也在快速增加,但研究還存在諸多不足需要改進。
4.2.1加大宣傳“運動是良醫(yī)”,加強體醫(yī)結合進社區(qū)開展慢性病的治療。
4.2.2將大數據應用慢性病治療中,走進社區(qū),采取運動、體醫(yī)結合、智慧化、智能化的干預模式,與大社會、大世界和大科技相連,共同解決慢性病給社區(qū)居民所帶來的生活問題;
4.2.3多開展慢性病知識講座與社區(qū)運動干預實踐,使慢病患者重視其危害性,由被動運動發(fā)展為主動運動模式,共建健康中國,活力社區(qū)而貢獻出努力。
[1]郭建軍.體醫(yī)融合推動健康革命路徑探討[J].慢性病學雜志,2018,18(1):1189-1193+1197.
[2]張劍威,湯衛(wèi)東.“體醫(yī)結合”協同發(fā)展的時代意蘊、地方實踐與推進思路[J].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18,30(1):73-77.
[3]王維民,吳慶園,馬靖,等.運動干預在慢性病管理服務中的應用[J].中國慢性病預防與控制,2016(12):940-942.
[4]張立敏,查圣祥.體育鍛煉對老年人執(zhí)行功能的影響:多重中介模型的檢驗[J].體育與科學,2017,38(4):94-102.
[5]于洪軍,仇軍.身體活動負荷對我國老年人患慢性病風險率的影響研究-基于對清華大學老年人群PASE問卷的流行病學調查[J].中國體育科技,2013,49(2):139-145.
[6]尚畫雨,黃玫梅,上官若男,等.五種現代常見慢性疾病的運動處方[J].中國康復醫(yī)學雜志,2012(9):882-886.
[7]蘇榮海,徐茂洲,謝仁瑋.運動教育干預后中老年人使用智能穿戴健康產品行為意圖的研究[J].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17,29(5):463-467+480.
[8]王正珍.制訂運動處方的科學基礎中國社區(qū)醫(yī)師[J],2009,25(383):22.
[9]孫影濤.移動客戶端的智能化居民慢性病管理效果[J].醫(yī)藥前沿,2017,7(21):391.
[10]方媛,林德南.智慧醫(yī)療研究綜述[J].新經濟,2014(19):70-72.FANG Y,LIN D N.A review of intelligent medical research[J].New Economy,2014(19):70-72.
[11]許俊杰,陳軍.基于物聯網的智慧醫(yī)療系統及其發(fā)展應用[J].中國醫(yī)療設備,2017,32(10):118-121.DOI:10.3969/j.issn.1674-1633.2017.10.031.
[12]代俊.不同性別,年齡及體力活動對老年人體質的影響[J].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15,27(4):380-384.
[13]林紅,張拓紅,楊輝,等.北京市895名老年人慢性病現狀及其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慢性病預防與控制. 2002(6).
[14]江志鵬.人口老齡化背景下“體醫(yī)結合”實施路徑研究[J].福建體育科技,2017,36(4):11-14.
[15]王訪清.遼寧省“體醫(yī)結合”健身模式引導大眾健身機制的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17,7(8):154-155.
[16]Network Sedentary Behaviour.Standardized use of the terms sedentary and sedentary behaviours[J].Ecological Monographs,2012,37(3):540-542.
[17]Repka C, Hayward R, Brown J, et al. Cancer-Related Fatigue and Markers of Oxidative Stress in Cancer Patients Following an Exercise Intervention: 1726 Board# 71 May 28, 2: 00 PM-3: 30 PM[J]. Medicine & Science in Sports & Exercise, 2015, 47(5S): 463-464.
[18]Winters-Stone K M, Dieckmann N, Maddalozzo G F, et al. Resistance Exercise Reduces Body Fat and Insulin During Androgen-Deprivation Therapy for Prostate Cancer[C]//Oncology nursing forum. 2015, 42(4): 348-356.
[19]Toohey K L. Effects of High VS. Moderate Intensity Exercise on Functional Fitness and Quality of Life in Cancer Survivors: A Pilot Study: 1727 Board# 72 May 28, 2: 00 PM-3: 30 PM[J]. Medicine & Science in Sports & Exercise, 2015, 47(5S): 464.
[20]Hanson E D, Sakkal S, Baindur-Hudson S, et al. Cytotoxic Lymphocyte Response to Moderate Intensity Aerobic Exercise in Prostate Cancer Survivors: 2659 May 29, 2: 15 PM-2: 30 PM[J]. Medicine & Science in Sports & Exercise, 2015, 47(5S): 716.
[21]李良明,蔡建光.科學健身視閾下“體醫(yī)結合”健身模式的驅動因素與提升策略[J].湖北體育科技,2017,36(5):377-379.
On the Latest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vention onChronic Diseasesby Exercise in China
ZHU Qiying, etal.
(Gannan Normal University,Ganzhou 341000,Jiangxi,China)
朱奇英(1993—),碩士生,研究方向:運動人體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