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萍萍
【摘 要】 目的:探討白眉蛇毒血凝酶針和氨甲環(huán)酸聯(lián)合治療上消化道出血的臨床效果。方法:選取2014年8月至2018年12月在本院感染科就診的4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靜脈滴注氨甲環(huán)酸,觀察組聯(lián)合靜推蛇毒血凝酶。結果:觀察組的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治療后,兩組的凝血酶原活動度明顯升高(P<0.05),凝血酶原時間、血小板以及纖維蛋白原明顯降低(P<0.05),但是兩組相比無明顯差異(P>0.05)。結論:白眉蛇毒血凝酶針和氨甲環(huán)酸聯(lián)合治療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比較滿意,總有效率高于單獨使用氨甲環(huán)酸。
【關鍵詞】 白眉蛇毒血凝酶針;氨甲環(huán)酸;上消化道出血;凝血功能
上消化道出血是極為常見的一種疾病,原因主要為出血性胃炎、消化性潰瘍以及食管靜脈曲張破裂出血等[1]。內科保守療法仍然是治療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治療手段,尤其是對于合并其他心臟疾病或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老年患者,由于老年患者的耐受性比較差,增加了手術的風險。本研究選擇2014年8月至2018年12月在本院感染科就診的4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進行分組對照,主要探討了白眉蛇毒血凝酶針和氨甲環(huán)酸聯(lián)合治療上消化道出血的臨床效果。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8月至2018年12月在本院感染科就診的4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觀察組20例,男12例,女8例;年齡15~78歲,平均(53.24±16.73)歲;對照組20例,男11例,女9例;年齡16~78歲,平均(54.12±15.73)歲。病因均為肝硬化導致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出血。兩組的基線資料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對照組:靜脈滴注氨甲環(huán)酸,每次0.5g,每天2次。觀察組:聯(lián)合靜推蛇毒血凝酶,每次2KU,每天2~3次。
1.3 觀察指標
評判治療有效率的標準如下:1)有效:用藥后72h內上消化道出血停止,血紅蛋白沒有出現明顯的降低,生命體征基本平穩(wěn);2)無效:用藥后72h患者的上消化道仍然出現活動性出血,主要表現為黑便以及嘔血,血紅蛋白明顯降低,胃管的引流液呈暗紅色的血液,心率升高和血壓降低等。
治療前后,比較兩組的凝血酶原活動度、凝血酶原時間、血小板以及纖維蛋白原的改變。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采用SPSS 16.0軟件處理所得數據,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對比用t檢驗;組間率的比較用χ2檢驗。以P<0.05表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有效率比較
觀察組的有效率為90.00%,明顯高于對照組的有效率75.00%(P<0.05)。見表1。
2.2 兩組的凝血酶原活動度、凝血酶原時間、血小板以及纖維蛋白原比較
治療后,兩組的凝血酶原活動度明顯升高(P<0.05),凝血酶原時間、血小板以及纖維蛋白原明顯降低(P<0.05),但是兩組相比無明顯差異(P>0.05)。見表2。
3 討論
上消化道出血指的是機體屈氏韌帶以上的消化道,主要包含胃、食管、胰膽或者十二指腸等病變導致的出血,癥狀主要為黑便以及嘔血等[2-3]。上消化道出血起病比較快速,病情的發(fā)展速度較快,常常會伴有血容量降低導致的急性周圍循環(huán)衰竭,該病的病死率高達5%~10%,特別是男性患者比較多見[4]。上消化道出血時,患者胃中的酸性環(huán)境會抑制血小板聚集,并且對胃黏膜血管產生腐蝕作用。治療主要采取止血劑,促進潰破血管的局部產生血凝塊而達到止血的目的,并且采取抑酸藥對胃酸的分泌進行抑制,從而有效保護胃黏膜。氨甲環(huán)酸與纖溶酶或者纖溶酶原的賴氨酸結合區(qū)具有比較高的親和力,可以競爭性地對纖維蛋白的賴氨酸以及纖溶酶之間的結合發(fā)揮抑制作用,進而明顯抑制纖維蛋白凝塊發(fā)生裂解,發(fā)揮止血效果。氨甲環(huán)酸主要被用于治療纖溶亢進導致的出血。白眉蛇毒血凝酶作為由長白山白眉蛇蛇毒中提取而成的一種藥物,具有類凝血酶樣以及凝血酶作用。在正常的血管中僅有類凝血酶樣效果,當血管出現破損時,就會產生類凝血酶樣以及凝血酶的雙重效果。白眉蛇毒血凝酶的止血機制主要為:促進纖維蛋白原降解成為纖維蛋白,并且進一步形成止血栓,其作為一種具有靶向效果的生物制劑,僅在出血部位發(fā)揮作用效果,而不會使血液處在高凝狀態(tài)[5]。本研究發(fā)現,治療后,兩組的凝血酶原活動度明顯升高(P<0.05),凝血酶原時間、血小板以及纖維蛋白原明顯降低(P<0.05),但是兩組相比無明顯差異(P>0.05)。表明蛇毒血凝酶不會對機體的凝血功能產生明顯的有效。分析其原因為,蛇毒血凝酶作為一種具有靶向性的止血制劑,其僅在患者的出血部位發(fā)揮凝血效果,而沒有血管內血小板聚集和血管內凝血的臨床效果,對纖維蛋白穩(wěn)定因子不會產生激活效果。
綜上所述,白眉蛇毒血凝酶針和氨甲環(huán)酸聯(lián)合治療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比較滿意,總有效率高于單獨使用氨甲環(huán)酸。
參考文獻
[1] 許世申,陳萬般.內鏡下金屬鈦夾與注射止血治療急性非靜脈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療效及安全性[J].齊齊哈爾醫(yī)學院學報,2016,37(32):3998-4000.
[2] 黃理,陳麗芬,覃冬林,等.內鏡止血在急性非靜脈曲張性上消化道出血治療中的臨床應用[J].現代生物醫(yī)學進展,2016,16(20):3912-3914.
[3] 高春香.上消化道出血108例臨床觀察及護理體會[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7,10(05):165-166.
[4] 張建新,牛麗丹,楊亞勤,等.實驗室指標聯(lián)合Blatchford評分對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內鏡介入治療后再出血的預測價值[J].現代消化及介入診療,2016,21(03):379-382.
[5] 陳正彥.內鏡下金屬鈦夾聯(lián)合黏膜下注射白眉蛇毒血凝酶對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成功止血率及預后的影響[J].內蒙古醫(yī)學雜志,2017,49(08):909-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