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雅
摘要:新時代發(fā)展下,大學精神逐步成為我國各高校主要的辦學目標與辦學方向,本文對當前發(fā)展階段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與大學精神展開分析,提出了在高校中重視起大學精神建構的重要戰(zhàn)略意義。
關鍵詞:新時代;大學精神;價值
1、新時代中國大學精神的主要內容
當前發(fā)展形勢下的我國高校所構建的大學精神,與新時代中國特色主義思想是相通相融的。高校對人才進行教育與培養(yǎng),并向社會輸送技術型的應用人才,從而促使社會經濟得以不斷的發(fā)展與提高。在高校中構建并推行大學精神,需要充分結合當前新時代發(fā)展情勢,并以我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重要依據,從而使得大學精神的建構工作具備了科學正確的發(fā)展目標與時代方向,同時也成為社會進一步發(fā)展進步的必要性條件。在大學精神的建構過程中,應不斷促使其教育培育工作逐步成為高校大學學生踐行踐行新時代發(fā)展背景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載體。
2、新時代中國大學精神的主要表現(xiàn)形式
大學精神的建構工作需要結合高校自身實際情況,而高效也應根據新時代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正確引導,同時遵循相關標準制度,促使大學精神能夠成為高校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表現(xiàn)形式。通過大學精神的建構,有效推動了這一思想體系在高校應用與推廣。通過新時代發(fā)展情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孕育出了大學精神,在高校中大力推行實施大學精神,也成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這項理論體系的進一步拓展。
3、新時代中國大學精神的重要意義
3.1時代性特質
高校中構建起大學精神,能夠實現(xiàn)高校所具備的辦學歷史、教育目標、教育任務與價值觀之間的相互結合,對此,可以看出大學精神不僅具備了歷史特性,同時也擁有時代性的特質。新時代發(fā)展下,只有不斷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價值道路的引導,大學精神的時代性特質才能夠得到充分發(fā)揮,并為大學精神提供推進起發(fā)展前進的力量,實現(xiàn)對高校與學生精神的激勵作用
3.2對高校價值觀的正確引導
高校教育培養(yǎng)人才的主要目標是能夠正確引導學生的人生價值觀,并為社會提供具備價值的人才,以此來促使學生實現(xiàn)自我價值與社會價值、時代價值的相互統(tǒng)一性。通過新時代發(fā)展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這一理論體系,能夠為大學精神的建構提供重要力量,促使其完成教育目標,同時也是時代不斷發(fā)展進步情勢下的必然選擇。
4、在高校中構建推行大學精神的要點
4.1堅持以人為本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科學技術飛速進步,人們在進行學習與工作時發(fā)生了改變。在高校中,科學技術的發(fā)展對學生進行專業(yè)選擇、課程選修與學分制度等產生著重要影響,同時,也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高校中教師與學生的精神價值觀念。因此,在高校中構建推行大學精神,首先就必須要深刻認識到科學技術的重要性,正確應用并推行,引導學生樹立科學正確的價值觀,堅持在教育培養(yǎng)學生時做到以人為本,能夠將學生作為大學精神建構工作的重點。
4.2建立健全相關管理體制
新時代下中國大學精神建構工作中,若想能夠貫徹落實以人為本這一發(fā)展觀念,就必須重視起對相關管理制度的不斷完善與健全。因此,高校首先應整改自身的各項量化制度與體系,不斷提升指標的標準水平,同時加強對于教師專業(yè)素養(yǎng)與教學能力的學習與培養(yǎng),不斷提高其教學科研能力。對于高校中的學生,在進行相關體制的建立健全時,需要重視起該如何激勵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斷優(yōu)化并改善學分制度與相關獎金鼓勵制度,構建起和諧的校園氛圍,使得大學精神得以順利構建與推行。
4.3不斷增進師生間關系
在高校中,教師與學生間的關系是大學精神的重要性質之一。只有實現(xiàn)教師與學生的正確定位,同時不斷加強并增進師生之間的交流與聯(lián)系,才能有效推動大學精神的正確構建與實施。高校大學時代是學生逐步樹立人生價值觀與決定人生發(fā)展方向的重要時期,因此,在高校中教師對學生不僅需要進行知識理論方面的灌輸,更應建立起具備了人文精神的和諧師生關系,若高校中教師只注重對學生知識的傳授與教學,在這類教師眼中的學生是相同的,沒有自己的個性與特質,教師無法掌握學生自身的實際發(fā)展狀況,因材施教也無法開展,教學效果隨之下降。對此,必須要重視起學生自身,并在教育培養(yǎng)過程中做到以人為本。
4.4貫徹落實因材施教
新時代發(fā)展背景下,在高校建構大學精神的過程中,需要重視起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確立科學合理的教育教學目標,同時貫徹落實因此施教,實現(xiàn)個性化的個體教育教學。個體教育,顧名思義就是指正視起每一位學生,把握不同學生所具備的不同特性,并根據所擁有的獨特性展開與其相適應的教學教育方式。因此,這也對高校中的教師提出了更高程度的要求,教師應加大重視力度,花費更多的時間與精力對學生實際發(fā)展情況進行掌控。高校大學也應不斷優(yōu)化完善相關規(guī)章制度,為教師提供豐富的教育資源與教學實踐活動,培養(yǎng)教師進一步加強自身專業(yè)素養(yǎng)與實踐經驗,正確履行自身責任,為學生負責,促進大學精神的推行。
4.5加強當前高校的思政教育
隨著新時代背景下教育領域的改革與創(chuàng)新,社會中出現(xiàn)不同的價值觀念,影響著高校中的學生思想。對此,高校在開展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應重視起對學生人生價值的正確引導,首先解決其中師資力量缺乏、教育氛圍不濃厚等問題。部門高校學生只重視個人利益,忽視了與集體同學間的聯(lián)系,嚴重缺乏參與各項活動的意識,不僅會影響到學生的身心健康,促使其在人生價值觀的樹立過程中出現(xiàn)消極情緒,只有不斷加強當前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能夠確保新時代發(fā)展下大學精神得以順利構建。
5、結語
新時代發(fā)展這一背景下,通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這一理論體系的正確引導,培育并引領高校學生樹立起人生觀價值觀。同時,構建推行大學精神,將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融入學生的思想生活中來,促進高校學生全面發(fā)展與提高。
參考文獻
[1]吳朝暉.新時代中國一流大學精神建構研究[J].中國高教研究,2019(10):14-19.
[2]胡琴.高職院校大學精神的塑造——以武漢交通職業(yè)學院為例[J].科技資訊,2019,17(22):180-181.
[3]劉晶.論新時代交通類高職院校大學精神的重塑——以陜西交通職業(yè)技術學院為例[J].陜西青年職業(yè)學院學報,2019(02):1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