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文物編號:故〇〇〇七三一〇六
底賬名稱:緞堆綾尊勝佛母圖軸(對)
文物級別:一級乙
文物來源:清宮舊藏
堆綾,屬刺繡的一種,在唐、宋、明時期均稱為「剪彩繡」,亦稱「摘綾」「貼綾」。其制作方法是先用各色綾、緞等剪成花樣,堆積粘貼于地料上,再沿圖案邊緣用繡線釘牢,可突出作品的質(zhì)感和立體感?!翊思丫c尊勝佛母唐卡,佛母三面八臂,慈眉善目,頭戴五葉冠,身披飄逸的天衣,佩戴耳環(huán)、項飾、臂釧、手鐲、腳鐲等,結(jié)全跏趺坐于蓮花座上。左右各四臂,右四手從上至下分別托化佛、執(zhí)箭、持十字金剛杵、施與愿印,左四手從上至下分別手掌上揚(yáng)、持弓、執(zhí)金剛索、托寶瓶。畫面以藍(lán)緞為地,佛母以紅、粉紅、黃、杏黃、綠、深藍(lán)、月白等色緞按畫稿紋樣剪裁成各式綾片貼堆,畫面上部堆綾飾日、月及祥云。像軸背面釘白綾,墨書漢、滿、蒙、藏四體文字,漢文書:「乾隆二十六年二月初三日,欽命章嘉胡土克圖認(rèn)看各色緞堆像尊勝佛母一軸。番稱納穆嘉爾嘛,清稱爵龍烏烏墨施厄特赫厄墨拂齊希,蒙古稱烏斯尼喀賓匝雅。」●在清宮織繡作品中,織繡唐卡是極為特殊的一類,包涵了豐富的宗教信仰與歷史信息及精湛的織繡工藝。此幅作品于堆綾中略加刺繡,工藝精細(xì),具有較強(qiáng)的裝飾性,堪稱乾隆時期堆綾之代表作。佛母端莊優(yōu)雅,裝飾繁復(fù),氣質(zhì)出眾,畫面設(shè)色鮮亮明快,清新雅致,對比強(qiáng)烈,與乾隆時期清宮唐卡的藝術(shù)風(fēng)格具有一致性。故宮博物院專家陳娟娟的鑒定意見為:「釘綴精工,佛像神情生動,姿態(tài)美麗,體態(tài)比例正確,是我國堆綾的典型,能說明堆綾的最高水平,定為珍品乙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