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維青
摘要:在全社會高度關注教育的今天,我們既要實施素質(zhì)教育,又要面對高度信息化社會下的學生,這使學校的德育教育面臨新的挑戰(zhàn)和機遇。因此,學校德育教育必須要與學科、學生的活動、家庭和社會管理相結合,做到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使德育工作更具針對性和實效性,真正做到立德樹人。
關鍵詞:教育;德育;管理;育人
中圖分類號:G631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9)17-109-1
在面向21世紀,全面實施素質(zhì)教育的今天,學校的德育教育已越來越顯現(xiàn)出它的重要地位。因此,我們廣大教育工作者應對新時期新形勢下的德育工作進行更加理智的思考和探索,使德育工作更具實效性。
一、學校德育教育要與學科教學相結合,做到“學科育人”
學校德育教育要和學科教學相結合,真正體現(xiàn)全員育人的觀念,這對于整個學校教育而言非常重要,我們不僅要讓學生掌握科學文化知識,而且要讓學生學會做人的道理。
1.加強學校德育課程建設,強調(diào)一切從實際出發(fā)。學校應抓住思想政治課和班會課這個德育工作的主渠道、主陣地不放,充分發(fā)揮它的重要的育人功能。每年新學期開學前,我們都精心配備專業(yè)的教師擔任思想政治課程的教學,配備責任心強的教師擔任班主任。這些教師堅持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原則,將德育知識與社會現(xiàn)實、學生生活與學生的思想實際聯(lián)系起來,幫助學生樹立科學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有的放矢地解決學生在生活中和思想上存在的困惑和矛盾,使他們能合理運用學到的正確的理論和方法,對社會上存在的各種現(xiàn)象和自己學習與生活在存在的矛盾進行分析,提高辨別是非的能力,積極弘揚真善美,堅決抵制假惡丑,不斷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yǎng)水平。
2.在學科教學過程中滲透學校的德育教育。我們要求每位老師都要樹立全員育人的觀念,在教學過程中滲透相關德育內(nèi)容。比如在音樂課上,可以通過合唱訓練來培養(yǎng)學生集體主義觀念和團隊意識;在勞技課上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從而樹立勞動的觀念;在物理課上,在講到力的作用和反作用時可以引導學生相互尊重,互相幫助;在體育課上,學生的長跑可以激發(fā)學生拼搏的動力,培養(yǎng)學生堅強的毅力等等。這樣,我們的任課老師就可以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途徑讓學生接受各種教育,將學科的專業(yè)知識和學校德育教育相結合,使任何課堂都能夠成為學生德育教育的陣地。
二、學校的德育工作要與管理過程相結合,做到“管理育人”
學校管理的對象是教師和學生,對學生的教育管理是學校管理的重中之重,學校通過各種途徑對學生進行養(yǎng)成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通過管理,將對學生外在的約束轉(zhuǎn)化為其內(nèi)在的自覺行動,從而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zhì)。
1.明確責任。學校管理工作必須明確責任,校內(nèi)人人有責任,處處有責任,時時有責任,每一個崗位都有明確的責任。學校要組建一支管理能力很強又有管理工作經(jīng)驗和責任心的校級領導班子,明確分工職責,專門負責督促、指導學校各科室的工作。同時要配強科室工作人員,尤其還要配備好一支強有力的班主任隊伍,聯(lián)合學校黨、工、團,多頭齊抓共管。加強班、團干部隊伍建設,充分發(fā)動學生的力量,使其實行“自主管理”,從而達到自我約束。這樣,從校長到科室到老師到學生干部,人人有責任,層層有落實,形成學校綜合管理網(wǎng)絡。
2.落實制度。要針對學生的具體情況制定嚴格的管理制度,如《張浦中學學生一日行為規(guī)范》《張浦中學新生入學手冊》等,對學生的日常行為納入規(guī)范管理,從制度上保證學校各項工作的正常開展,將從學生管理具體化、規(guī)范化,讓學生明確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可以做的。
三、學校德育工作要與學生的活動相結合,做到“活動育人”
學校要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拓展學生德育活動的載體。在活動實踐的過程中能夠使學生有機會接觸,了解社會,在活動中鍛煉自己的各種能力,思考我與他人、我與社會、貢獻與索取的關系,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1.通過初一新生入學教育,強化對學生的養(yǎng)成習慣教育。初一新生入學必須接受學校組織的入學教育,接受組織紀律教育,轉(zhuǎn)變學生小學時原有的觀念。以昆山市教育局提出的“五個好”即說好話、走好路、吃好飯、乘好車、做好值日為抓手,加強對學生的養(yǎng)成習慣教育,改變學生不良的生活和學習習慣,盡快明確自己學生身份的轉(zhuǎn)變,并同時培養(yǎng)學生吃苦耐勞的精神。以適應初中階段的學習,培養(yǎng)學生的紀律觀念和良好的養(yǎng)成習慣。
2.組織學生參加社會實踐,在實踐中鍛煉自己。學校每學期精心組織學生的外出實踐活動,通過活動一方面可以激發(fā)學生的愛國主義熱情,在活動中增強團隊合作意識,增強學生關心、熱愛集體的觀念;另一方面,可以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在活動中教育學生要愛護自然的一草一木,不踐踏草坪,不破壞綠化,不亂拋瓜皮果殼等,從而提高學生的社會公德。
四、學校德育工作要與家庭、社會教育相結合,做到“全方位育人”
學校德育工作千頭萬緒,僅僅靠學校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可能會缺乏有效性。當前是信息化高度發(fā)達的社會,學生接受信息的途徑出現(xiàn)多樣化,這其中也含有很多負面信息,導致學校教育的難度加大。還有部分家庭尤其是農(nóng)村家庭為了生計忙于奔波而忽視了對孩子的教育,導致部分學生的行為出現(xiàn)了偏差。因此學校的德育工作必須與家庭、社會的教育相結合,做到三位一體,全方位育人。學校可以組建“班級·年級·學?!比壖议L委員會,定期召開各級家長委員會會議,以暢通家長與學校的交流和溝通的渠道;也可以讓家長之間相互交流,相互探討,相互學習,共同提高;同時也要全社會共同參與,一是要和社區(qū)加強聯(lián)系,尤其是在寒暑假,要爭取社區(qū)來參與孩子的教育和管理,二是要發(fā)動關工委來為學生服務,尤其要發(fā)揮“五老”余熱和黨員的示范引領作用;三是要政府相關部門積極營造良好的社會環(huán)境和風氣,堅決取締黑網(wǎng)吧等不良場所,對接納未成年人的場所要依法進行打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