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歷者
唐龍彬 曾任外交部部長助理
柴澤民 曾任中國駐美國聯絡處主任、首任駐美大使
“世界人民,包括美國人民都是我們的朋友。”1970年12月25日,《人民日報》照例在報眼位置刊登了一則“毛主席語錄”。不過在當時,這一細微變化并未引起足夠關注。
同樣登上《人民日報》的,還有毛澤東會見美國記者斯諾的頭版新聞和毛澤東與斯諾在天安門城樓的照片。
如果說中美關系的破冰源于 1970 年毛澤東邀請斯諾訪華,那么到1979年1月1日中美正式建交,整整歷時8年多。這期間,兩國領導人為解決兩個意識形態(tài)截然不同的國家之間的對話與交流,消除彼此文化與政治上的成見與隔閡,恢復彼此尊重、彼此不敵對的正常關系,可謂嘔心瀝血。
中美關系的改善要從1972年尼克松訪華開始。但在尼克松訪華之前,基辛格作為尼克松總統的特使在1971年秘密訪問中國,曾任外交部部長助理的唐龍彬見證了這段歷史,也目睹了兩國領導人所做的努力。
唐龍彬回憶說,當時的美國總統尼克松正試圖打破兩國關系的堅冰,并通過巴基斯坦等友好國家向中國表達了這種愿望。而基辛格就是利用出訪巴基斯坦的機會,謊稱生病,在公眾面前消失48小時,秘密訪華,投石問路。
1971年7月8日凌晨3點半,中方代表在南苑機場悄悄登上巴基斯坦總統葉海亞的專機,秘密飛往巴基斯坦,迎接基辛格。
1971年7月9日,基辛格抵達北京?;粮裨诒本┒毫魞H僅48個小時,而同周總理的會談就持續(xù)了17個小時。這段時間,唐龍彬一直守在會議室門外。
“最后一次是11號上午8點半開始談,原定10點半,兩個鐘點全部結束,到了10點半還沒有結束,我就有點著急了?!?唐龍彬回憶說,大概11點鐘,突然記錄員先推開門,基辛格和總理都滿臉笑容。會見后,基辛格一行四人在院子里散步,有說有笑說話聲音很響,哼起了美國小調。
7個多月后,1972年2月21日至28日,尼克松對中國進行了為期一周的訪問,不僅改寫了中美關系的軌道,也成為20世紀影響國際關系格局最深遠的事件之一。西方媒體稱之為“改變世界的七天”。
尼克松對訪華高度重視。1972年2月17日,“空軍一號”從華盛頓起飛,先到夏威夷停留數日,21日抵達上海,當天上午11點30分準時抵達北京。那個時間正是美國當地電視節(jié)目播出的黃金時段,尼克松選擇這一時間抵達北京,就是希望所有美國人都能看到他抵達北京機場的這一幕。
尼克松這一周的行程安排是:2月22日—23日,中美雙方在北京進行會談;24日和25日分別游覽長城和故宮;26日上午9時離京飛杭州,下午游西湖;27日上午9時前往上海,下午會談;28日上午10時離開上?;貒?。
在他離開中國前最后一刻——2月27日凌晨4點簽署的《上海公報》將中美的共同利益明確寫了進去。正如基辛格指出,《上海公報》為美中雙邊關系的發(fā)展奠定了基礎,它強調了雙方的共同利益所在。這是中美兩國簽署的第一個指導雙邊關系的文件,標志著中美隔絕狀態(tài)的結束和關系正常化進程的開始。
在這次“破冰之旅”中,尼克松從自己家鄉(xiāng)加州帶來了4棵紅杉、巨杉樹苗,后被分別栽種在杭州的花港公園和植物園內。
1982年,尼克松以美國前總統身份再次訪問杭州,還專門到植物園參觀了其中一株紅杉樹。當時尼克松獲悉,這里培育出的數千株紅杉苗木已在中國18個省市引種成功,感到特別高興。他說,紅杉樹可活2000年,中美兩國人民的友誼要像紅杉樹一樣永存。
但中美建交的過程漫長而復雜。
時任駐美聯絡處主任后來也成為新中國首任駐美大使的柴澤民回憶說:“尼克松訪問中國,打開了中美關系之門,但是沒有實現建交。尼克松在1972年看到毛主席和周總理的時候就講道,‘在我任第二屆總統期間,我一定要實現中美關系正?;?。由于‘水門事件,這個愿望沒有實現。這以后他的繼任者福特總統就職,他在1975年12月訪問中國,見到毛主席和周總理,他也講,‘在我第二屆總統當選之后,要實現中美關系正?;?。結果他在競選過程中失敗了。所以,吉米·卡特甫一就任,就提出來要在第一任內完成中美關系正?;!?/p>
1977年8月和1978年5月,卡特分別派國務卿萬斯和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布熱津斯基訪華,就中美關系正?;c中方進行磋商。柴澤民回憶說,1978年,中美建交進入到實質性談判階段。這場談判從1978年的7月5日一直持續(xù)到12月4日,歷時整整5個月。
這年12月13日,鄧小平在北京會見了美方談判代表伍德科克,直接與他就建交聯合公報方案交換意見。在關鍵時刻,鄧小平親自參與談判,他的一錘定音及時抓住了機遇,在中美建交問題上起到了決定性的推進作用。
經過艱苦談判,中美兩國終于達成了建交聯合公報,中方在談判中重申了斷交、廢約、撤軍的原則立場。美國方面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代表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
1978年12月16日上午10時,中、美雙方同時發(fā)布聯合公報,向世界宣告:兩國同意相互承認,并于 1979 年 1 月 1日建立外交關系。
建交公報發(fā)表后,鄧小平接受了卡特總統發(fā)來的訪美邀請。1979年1月28日,正值農歷正月初一,時任國務院副總理的鄧小平應時任美國總統卡特的邀請,踏上了訪問美國的行程。
柴澤民回憶道,1979年1月29日早晨,卡特在白宮舉行盛大的歡迎儀式。1000多名歡迎者揮舞著中美兩國國旗,向卡特總統和鄧小平副總理歡呼。白宮大草坪上,按照接待國賓的規(guī)格,鳴放禮炮19響。
鄧小平表示,“中美關系正處在一個新的起點,世界形勢也在經歷著新的轉折。中美兩國是偉大的國家,中美兩國人民是偉大的人民,兩國人民的友好合作必將對世界形勢的發(fā)展,產生積極深遠的影響?!?/p>
在鄧小平訪美期間,除了政界人士,財團、企業(yè)界和金融界人士也是這次鄧小平會見的主要對象。唐龍彬回憶,在亞特蘭大的商會舉行的午宴參加者竟達1500多人,座無虛席。
2月2日早晨,鄧小平前往得克薩斯州休斯敦訪問。其間,發(fā)生了美國西方石油公司董事長亞蒙·哈默強行闖入歡迎鄧小平宴會的“事件”。時任外交部禮賓司處長的唐龍彬說,美方人員當時的邀請名單上的確沒有他,他知道后,就趕來了,“小平同志當時就表示希望哈默以后到中國來投資,我們可以搞經濟合作。”
“實際上我們于12月15日宣布建交,3天以后的18日,鄧小平就宣布了實行改革開放?!笨ㄌ鼗貞浀溃耙虼宋曳浅O嘈旁卩囆∑娇磥?,中美建交與推行改革開放政策是緊密相連的,將來也是不可分割的。”
在鄧小平的促成下,1979年5月,美國企業(yè)家哈默率領16名隨員訪問北京,成為第一個叩開中國大門的外國企業(yè)家。
后來也總有人問鄧小平,為什么要把這次行程定在大年初一?
鄧小平說,“一年于始,萬象更新?!?/p>
(本文為《中國經濟周刊》2018年的報道)
編輯:謝瑋 xiewei@ceweekly.cn? ? 美編:孟凡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