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圣苑/東北石油大學
自主學習在當今通稱的說法是:指學習者自覺確定學習目標、選擇學習方法、監(jiān)控學習過程、評價學習結果、并進行自我反饋的主動建構過程。自主學習強調形成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態(tài)度,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性和主動性,促進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當代社會對自主學習尚未有相對完整的概念。但我們不可否認,自主學習這種區(qū)別于傳統(tǒng)教育意義上的學習模式已經從“教師中心”的學習中分離出來,逐漸成為中國乃至世界高校學生學習的主要潮流。
在當今時代背景之下,地方高校大學生自主學習的學習模式已成必然。如今高校資源普遍呈現(xiàn)出一種不對等的狀況,這種不對等首先呈現(xiàn)在教師數量和學生數量之間。以東北石油大學為例,學校有教職工2101人,其中專任教師1239人。專任教師中,正高級專業(yè)技術職務253人、副高級專業(yè)技術職務433人,博士學位450人、碩士學位627人;博士生導師92人;雙聘院士6人。而東北石油大學在校生截止到日前全日制在校生共計23025人,其中本科生15276人、??粕?384人、碩士研究生2067人、博士研究生298人。暫且忽略院系之間資源分布不均的狀況,東北石油大學師生比例約達到1:19。試想每一個教師都起碼要帶20名左右的學生,又怎么會有時間和精力完全授業(yè)解惑?在這種情況下大學生依靠自主學習汲取知識已經成為必然趨勢。
除此之外,這種不平等還表現(xiàn)在資源在各高校分布上。影響高校資源的因素包括但不限于:地域、高校層次等。我們在走訪東三省部分地方高校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盡管同一層次的大學,資源也不呈現(xiàn)基本平等的狀態(tài)。包括學術資源、基礎設施建設等等。高校所在地經濟越發(fā)達,教育資源越豐富。以東三省地方高校為例,大連的地方高校各項條件顯然要優(yōu)于其他地區(qū)同等水平的高校。
而在同一地域,高校層次越高,教育資源越豐富。以大連地區(qū)各所高校為例,大連理工大學不論在校園環(huán)境建設方面還是在服務資源配備方面都要優(yōu)于東北財經大學。
多方面的資源不平等也一定程度上敦促想要繼續(xù)深造的學生為了走進更好的學術平臺和擁有更優(yōu)的教育資格而提高自主學習能力,為學生獨立自主學習起到促進作用。
在當今以授課型教學為主的中國高校教學的大背景下,自主學習已經成為當代大學生為了汲取更廣泛知識的必要手段。對于學生來說,自主學習是學習方式中的一種,那么當代大學生緣何選擇這種學習方式,背后的原因值得我們探究。根據調查的結果,按影響因素的主次矛盾來考慮,影響當代大學生自主學習的因素主要可分為兩種:內在因素和外在因素。
學生自身的觀點和態(tài)度在學習中起著決定性的因素。學生在課余時間自主學習的原因集中在幾點:參加社會考試、豐富知識、為考取更高學位做準備等等。定位在當代社會背景下,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世界化迫使當代大學生不得不著眼于世界,面向世界的大潮流考慮自身問題,如此方能躋身于時代的前沿。也由此各類外語社會考試成為熱點和焦點。
除了充實和加強自身綜合素質以外,學習領域也是很重要的一個方面。受到我國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tǒng)一考試志愿填報的限制,很多學生在志愿填報時不得不選擇服從分配,以至于最后擄去的專業(yè)與自己的興趣不相匹配。為了能在自己喜歡的領域繼續(xù)學習研究,自主學習是最直接的選擇。
大學生不滿足于現(xiàn)狀,從主觀的角度,自主學習為了充實自己而做出更多努力。
與學生主觀態(tài)度交相呼應的是現(xiàn)實社會的外在因素??陀^因素復雜多樣,一點一滴推動著學生朝自我學習的道路上前行。大環(huán)境方面的推動力量即學校資源與學生需求的不對等。學生不論是對學校的地點、環(huán)境還是資源的不滿足屬于供需關系的不對等這一層面。這種不對等的心理也是普遍存在在。
組員在走訪過程中發(fā)現(xiàn),各大高校的學生不論所在高校的層次高低,對于更高層次的學校都存在一種向往,并且表示自己對現(xiàn)狀的不滿足。大連是東三省地區(qū)中發(fā)展較好的城市,大連理工大學作為國家雙一流的重點大學更是這個城市乃至東三省位列前茅的學校。可是盡管如此,走訪過程中,大連理工大學的學生已然對本校的資源分配以及場館開設時間等方面表示不滿。
不滿足已經成為當代高校大學生的普遍心理。不滿足的對象是多方面、多角度、多層次的,從客觀因素考慮包括:教學模式、教學資源、教學環(huán)境等等方面。雙非高校的學生向往重點大學,重點大學的學生向往雙一流高校,頂尖高校的學生向往出國深造。
從地方高校的角度考慮,當此場景,學校首先應該秉承著以人為本的基本原則,以學生的教育需求為主,均衡建設經費和教育經費。讓學生之于學習有更多方面的選擇,自主選擇學習的方式的同時,學校又有多方面的學術資源做支撐。
其次,還要從管理層面考慮。學校要為學生營造一個滿溢學習氛圍的環(huán)境,讓學生在創(chuàng)造與感染中不斷打造自身。不能單單著眼于學習,要讓學生能從德智體美各方面均衡發(fā)展。評價學生能力時應該綜合考量,放棄傳統(tǒng)單一、片面的評價模式。
再次,學校應該立足于自身實際狀況,適當調整教學模式。廣泛征集學生的意見,結合專家基于各個層面的考量,讓本校的教學模式更能適應學生的學習和社會環(huán)境的變動。與時俱進,全面考量。
在當今高速發(fā)展的多媒體時代,師資和學術平臺比較有限,分布也呈現(xiàn)不均衡的狀況,短期內想要從高校層面調整教學資源和教學模式不現(xiàn)實也不實際。在此條件下,學生自身的認識和態(tài)度就顯得尤為重要。
古者宋濂為了讀書在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的情況下仍能為了信譽抄書還書,我們當代大學生的學習環(huán)境遠比古時要好上許多。所以環(huán)境只能起到次要矛盾的作用,主要矛盾還在于學生本身的認識。
大學生自主學習從一定層面上考慮也未必是壞事。在教育環(huán)境相同的條件下,通過大學生自主學習的方式和收效可以考量學生安排事務的能力,實現(xiàn)大學生能力的分層。
大學生想要自主學習首先要確定目標。目標也分為長遠目標和短期目標。目標應該確立在高于身高努力跳一跳還能抓到的位置。這會給要努力的人激勵,給希冀的未來以光明。
其次,自律則是更為重要的一方面。確立了目標就要安排自主學習的方法和任務。只有本身足夠自律,按照既定的目標逐步完成任務,才能距離目標越來越近。
身為當代大學生,學生應該培養(yǎng)自己的眼界,不拘泥于眼前,而應該著眼于全社會考慮自身的問題。大學生是一國之朝陽,祖國未來的依托。古人有言:三歲看到老。從大學生的態(tài)度上看其實在一定程度上能看出祖國未來的發(fā)展走向。
影響自主學習能力的主導因素的學生自身的態(tài)度,環(huán)境因素也是具有推動力量的方面。在當今時代背景下,學生想要奮進,最直接的方式就是自主學習。新媒體時代縮減了學習的時空限制,為當代大學生自主學習提供了溫床。不只是地方高校,各地中小學也應該注重自主學習這種學習方式,將自主學習廣泛應用于當代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