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一峰
掃,甲骨文是手拿笤帚的樣子,本義是打掃,也有快速的意思,李白《草書歌行》,“吾師醉后倚繩床,須臾掃盡數(shù)千張”,疾書之狀,如在眼前。而互聯(lián)網(wǎng)語境下“掃”最常見的用法是“掃”碼。
自有微信,名片用得少多了?!皰邆€微信”成了搭訕、攀交的口頭語。大凡社交,總有禮的要求。更何況,在我們這個講禮的國度。而禮節(jié),無非是告訴你如何處理人與人的關(guān)系。名片時代,陌生人之間互遞名片,先后次序是頗有講究的。各種禮儀課都告訴我們,作為晚輩、下級、男士,應主動把名片遞給長輩、上級、女士。
微信時代了,誰先掃誰更符合禮數(shù)呢?老話說,實踐出真知。我悄悄試過多次,有時我主動提出掃別人微信,有時我主動亮出二維碼,請對方掃之,并暗中觀察兩種情況下對方之神情,以此揣摩“掃碼”之先后順序如何方為妥帖,可惜至今沒有得到答案。我又以此題問過多人,答案也不統(tǒng)一。
選擇無非兩種。A,位卑者主動掃位尊者之二維碼;B,位卑者主動亮出二維碼。然而,這兩種“主動”究竟哪一種更“主動”呢?
有人認為,二維碼相當于名片,主動出示二維碼,相當于名片時代主動將名片遞上。這看似有理,實則未必。名片接到后,收入囊中即可,掃了二維碼后,卻需發(fā)送驗證申請。而通過與否,主動權(quán)在于二維碼的持有者。如此一來,形勢反轉(zhuǎn),掃碼者反而像主動尋求結(jié)識的一方了。
如果換過來,位卑者主動提出請求掃位尊者之碼呢?這倒避免了上面的尷尬。但微信里的二維碼藏得比較深,找出二維碼遠不如打開“掃一掃”方便。位尊者又往往年長,我遇到過好幾次因為我的“敬意”,卻讓長者在手機里找二維碼好一陣手忙腳亂,最后只好無奈地說,還是我掃你吧!
看來,先掃為敬,還是被掃為敬?這還真是個問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