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遙堂后千尋木,長送中宵風(fēng)雨聲。誤喜對床尋舊約,不知漂泊在彭城。
——蘇轍《逍遙堂會宿二首》之一
壯心衰盡愧當年,刻意為文日幾千。老去讀書聊度歲,春來多睡苦便氈。夢歸似燕長飛去,才短如蠶只自纏。唯有聞詩尚思和,可能時寄最高篇?
——蘇轍《次韻柳子玉見贈》
少年高論苦崢嶸,老學(xué)寒蟬不復(fù)聲。目斷家山空記路,手披禪冊漸忘情。功名久已知前錯,婚嫁猶須畢此生。家世讀書難便廢,漫留案上鐵燈檠。
——蘇轍《次韻子瞻與安節(jié)夜坐三首》
讀書猶記少年狂,萬卷縱橫曬腹囊。奔走半生頭欲白,今年始得校書郎!
——蘇轍《初聞得校書郎示同官》
夫六經(jīng)之道,惟其近于人情,是以久傳而不廢?!鴽r乎《詩》者,天下之人,匹夫匹婦,羈臣賤隸,悲憂愉佚之所為作也。夫天下之人,自傷其貧賤困苦之憂,而自術(shù)其豐美盛大之樂,其言上及于君臣父子、天下興亡治亂之跡,而下及于飲食床笫、昆蟲草木之類,蓋其中無所不具,而尚何以繩墨法度,區(qū)區(qū)而求諸其間哉?此亦足以見其志之不通矣!
——蘇轍《詩論》
子由之文實勝仆,而世俗不知,乃以為不如。其為人深不愿人知之,其文如其為人,故汪洋澹泊,有一唱三嘆之聲。而其秀杰之氣,終不可沒。作《黃樓賦》乃稍自振厲,若欲以警發(fā)憒憒者,而或者便謂仆代作,此尤可笑。
——蘇軾《答張文潛書》
某平生見人多矣,惟見蘇循州不曾忙,范丞相(范純?nèi)?不曾疑。蘇公雖事變紛紜至前,而舉止安徐,若素有處置。范公見事,洞達情實,各有部分,未嘗疑惑。此皆過人者。
——(北宋)張耒《明道雜志》
忠言嘉謀,聳動冕旒,橫身政府,不避怨仇。棣萼聯(lián)芳,皆第一流。才不逮兄,器識俱優(yōu)。
——(南宋)王十朋《蘇穎濱贊》
為文汪洋淡泊,似其為人,不愿人知之,而秀杰之氣終不可掩?!撌戮_,修辭簡嚴,未必劣于其兄?!硬稽h,于轍見之。
——(元)脫脫等《宋史》蘇轍本傳
沖和澹泊,遒逸疏宕,大者萬言,小者千余言,譬之片帆截海,澄波不揚,而洲島之棼錯,云霞之蔽虧,日星之閃爍,魚龍之出沒,并席之掌上,而綽約不窮者已,西漢以來別調(diào)也。
——(明)茅坤《穎濱文鈔引》
自此端一開(指疑經(jīng)去序),因之去《序》言《詩》者,相繼而起,豈非穎濱為之作俑乎?況其所為《集解》,亦不過融洽舊說,以就簡約,未見有出人意表者,而忽于《小序》,止存首句,以立異為高,蓋文人之說《詩》,大率如斯,不獨穎濱為然。
——(清)周孚中《鄭堂讀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