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換了新工作,新公司哪兒都好,就是有個同事讓我很頭疼。他比我早兩年進公司,便一天到晚指使我干這干那,讓我很心煩。最初,我以為他是欺負新人,可漸漸才發(fā)現(xiàn),他對誰都一樣。正如每次市場活動,他都要提前到場“指導”工作,從布置場地到架設(shè)機器,簡直比市場部經(jīng)理都操心。
要說他是借此偷懶,我還真有點兒為他抱不平。每次接任務(wù),他都是最積極的;他還時?;〞r間對我們的活動方案進行指導;每次聚會時,也總能夠把大家的胃口打點得很到位。但這一切的前提,都是你必須按照他的“指示”行動。
我現(xiàn)在對他是又愛又氣,既感謝他對我的指導,讓我少走了很多彎路,又很苦惱——他又不是我領(lǐng)導,憑什么我事事都要聽他的?
冉冉
聶宏斌 ?心理咨詢師:
從你的描述中,不難看出你的這位同事是一個支配欲很強的人,任何事情都想在自己的控制下完成。這種強烈支配欲的產(chǎn)生,往往具有多種因素。
1966年,美國密歇根大學的心理學家曾招募84名大學生志愿者做測試,志愿者被要求僅憑面相,對對方的5項性格特征做出判斷。最終的測試結(jié)果表明,志愿者對于是否外向、是否有責任、是否坦率3項的判斷十分準確,這在一定程度上證明了人的面相能夠?qū)ζ湫愿裉卣鬟M行有效的揭示。
隨后心理學家在對90名冰上曲棍球運動員的研究中發(fā)現(xiàn),具有寬臉型面相的球員在比賽中更易受到處罰、更具有暴力傾向、支配欲也更強。有趣的是,這些寬臉型運動員的雄性激素水平明顯高于其他球員。也就是說,一個人支配欲的強弱與其自身的雄性激素含量有密切聯(lián)系。換句話說,一個人的支配欲強弱,是由其激素含量的生理因素所決定的。
在遺傳學上,只有雄性動物才能主動提供遺傳物質(zhì)。為了使家族獲得有效的生存和繁衍,雄性動物必須占有更多的物質(zhì)資料,以及對雌性動物的強烈支配欲。這就是為什么當人的雄性激素水平較高時,就會不斷尋求對環(huán)境的支配欲以及控制欲,以求從中汲取生存發(fā)展的安全感。
但現(xiàn)代心理學則更多地將支配欲與自我價值感相聯(lián)系。
“人類孤獨拯救計劃”的創(chuàng)始人于宙曾說過這樣一段話:我們每個人的一生都在做同一件事,即用盡一切辦法來不斷證明自己價值體系是否合理,對于那些與自己“正確理念”相悖的事物,會不惜一切代價來證明它是錯誤的。
簡單來說,如果說吃飯、睡覺是人與生俱來的生理需求,那么證明自己活得合理就是最基礎(chǔ)、最本能的心理需求。
從自我價值理論來看,自我接受的需要是人類最高的需求,自我價值感是個體追求成功的內(nèi)在動力。人對他人行為進行指導控制的過程,實際就是獲得自我價值滿足的過程,在此過程中他人對自己的“唯命是從”就是在證明我的價值體系是合理的、有價值的,從而營造出一種“我更高級”的假象。
支配欲的生理影響因素,是沒有辦法改變的,我們也不必特意為此去做些什么。但對于追求自我價值感而產(chǎn)生的支配欲來說,則需要對自身的需要、精神追求進行重新審視,通過更加有意義、有目的的活動來證明自己價值體系的合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