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以賽代練”最早被廣泛應用于體育教學和體育訓練中,并取得了卓著的成效。隨著時代的發(fā)展,這種教學體系也被逐漸地滲透進其他學科領域的教學之中。因為高校鋼琴教學與體育教學有一定相通性,兩者都具備一定競技性,所以將“以賽代練”的教學體系運用在高校鋼琴教學中便成為高校鋼琴教學的一種創(chuàng)新性思路。本文著重探討“以賽代練”教學體系在高校鋼琴教學中的建構,為其在實踐中的運用做好理論指導。
[關鍵詞]以賽代練;高校;鋼琴教學;建構
[中圖分類號]G[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7-2233(2019)11-0056-02
收稿日期2019-05-31
作者簡介(毛肄(1974—),男,浙江藝術職業(yè)學院副教授。(杭州310053)
“以賽代練”最先被廣泛用于體育訓練中,它既是比賽又是訓練的形式為學生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訓練氛圍。長時期的演變和發(fā)展使得“以賽代練”的內(nèi)容更加豐富多樣,從一開始的專項技能訓練到后來的模擬訓練,再到實戰(zhàn)參賽,“以賽代練”完美地將比賽與訓練相融合,將整個過程融為一體,使得學生在訓練過程中深入理解比賽內(nèi)容和形式,在比賽中熟練運用訓練技巧。由于鋼琴表演具備一定競技性,舞臺上的鋼琴表演對于學生的技巧、舞臺適應性、鋼琴表演實踐性等都是一項考驗。這也是鋼琴教學與體育訓練的相似之處。所以將效果顯著的“以賽代練”教學體系應用于高校鋼琴教學未嘗不可,由此也為高校鋼琴教學提供了更多的創(chuàng)新思路。
一、高校鋼琴教學“以賽代練”教學目標
高校鋼琴教學中“以賽代練”體系的應用與體育訓練過程大同小異,整體的理念就是將比賽當作日常訓練,將訓練當成每次比賽。也就是說,將平時高校鋼琴教學中對于學生的訓練要求、表演規(guī)則、舞臺實踐等等都按照正規(guī)比賽的標準進行,包括比賽的規(guī)則和強度。把日常循序漸進、由淺入深、常規(guī)統(tǒng)一的訓練形式變化為穩(wěn)定高效、緊湊高質(zhì)的專項訓練。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關注和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根據(jù)學生的學習情況和自身能力為其定制相適應的比賽類型和比賽層次,并在這個過程中制定出與學生情況相適應的訓練重點、教學難點以及訓練規(guī)劃,這部分內(nèi)容要極其詳盡,要像真正備戰(zhàn)某個比賽一樣,對每一個訓練技巧進行精細化,且不僅包括訓練內(nèi)容,對于戰(zhàn)術的演習也要到位。所以,“以賽代練”在高校鋼琴教學中的建構有以下兩個層次的教學目標:
(一)用比賽促進學習
高校鋼琴教學不只是要培養(yǎng)學生的鋼琴技巧,還要注重鍛煉學生的舞臺適應能力等實踐能力,要讓學生能夠在舞臺上、在眾人面前游刃有余、胸有成竹地發(fā)揮出鋼琴技藝,而不是只能在教室里學習“理論”鋼琴,只能在練習室中彈奏“私人”鋼琴,只能在課本中感受“啞巴”鋼琴2。“以賽代練”的教學體系構建的意義也在于此。高校鋼琴教學在制定日常的學習要求時,便要以比賽的標準和強度作為準則,讓學生在實際學習和練習中以此為標準和規(guī)范。既然是比賽,那么便是高標準、高強度、高規(guī)范的代名詞,將這種要求貫徹在學生學習過程的始終,針對自身短板和缺陷還要進行專項性的訓練,以此來促進學生學習的自我要求和日常進度。
在模擬訓練或是實戰(zhàn)比賽時,學生一方面可以鍛煉自身的心理素質(zhì),積累比賽經(jīng)驗,增強競爭意識,塑造更強烈的榮譽感和競技精神;另一方面可以在一次次的高強度比賽(或模擬訓練)中發(fā)現(xiàn)不足、查缺補漏,甚至在賽事帶來的緊張感和壓迫感之下能夠激發(fā)出學生前所未有的潛力,讓學生在鋼琴學習方面醍醐灌頂。
(二)用比賽促進教學
“以賽代練”教學體系在促進學生自我學習要求和強度提高的同時,反作用于教師的教學,逼迫教師的教學水平和自身素養(yǎng)也要同步提高。
在“以賽代練”教學體系的構建和實施過程中,教師一定要及時深入地分析學生的學習情況、適應能力,同時還要深入研究相關賽事的背景、規(guī)則、歷史、發(fā)展,由此才能將學生與比賽有機結合,發(fā)揮出“以賽代練”的實質(zhì)性作用。在對于學生、賽事全面透徹了解的基礎之上,教師下一步要做的便是因材施教,針對每個層次的學生為其選擇合適的比賽方案,在賽事既定規(guī)則和要求的基礎上,針對學生自身學習進度和接受能力進行微調(diào),為學生制定出符合其自身的賽事準備內(nèi)容和具體訓練方案。
在每一次的比賽結束過后,教師還應該根據(jù)訓練內(nèi)容和比賽結果幫助學生分析比賽過程中的表現(xiàn),找出不足和閃光點,總結得失。這對于教師來說是一項極大的挑戰(zhàn),因為想要做到這一點,教師就要詳細了解學生的參賽過程,并且不斷做相關的科學研究和實踐探索,由此才能不斷跟隨比賽日新月異發(fā)展更新的腳步。只有緊緊跟隨發(fā)展前沿和時代潮流,“以賽代練”才是有意義的,學生從“以賽代練”教學體系中才能不斷面對更高難度的挑戰(zhàn),才會不斷攀升不斷進步。
二、“以賽代練”在高校鋼琴教學中的融入
2高校鋼琴教學中“以賽代練”教學體系的建構要以教學作為最終落腳點,教育工作者應該針對目前高校鋼琴教學中的不足進行更新和完善,并以此為契機,融入“以賽代練”教學體系,構建更加新穎、高效、高質(zhì)的高校鋼琴教學。
(一)教學內(nèi)容與“以賽代練”的融合
想要構建高校鋼琴教學中“以賽代練”的教學體系,就要根據(jù)教學目標制定相適應的教學內(nèi)容。教學內(nèi)容的考量有很多,想要與“以賽代練”完美融合,需要教師在對比賽內(nèi)容和學生水平深入了解的基礎之上,重點針對學生每學期的比賽次數(shù)、比賽內(nèi)容進行安排和整理。這個過程要在教學目標的指導之下,通過教學目標建立相應的教學內(nèi)容,通過教學內(nèi)容的實現(xiàn)提高教學目標的要求。
比如,想要讓某個層次的學生達到更高水平的鋼琴技藝,便要在同一比賽難度下選擇更高難度的練習曲類別,并加強其練習頻率和練習強度,從而維持精神和身體機能的良好狀態(tài)。其中奏鳴曲的快板樂章一般是比賽的必彈曲目,要放入教學內(nèi)容中,但是在時代和作曲家的選擇上,教師就可以按照學生的能力來靈活搭配。有的比賽還會限定必須演奏古典曲目,這就限制了作曲家,只能在海頓、莫扎特、貝多芬的奏鳴曲中選擇。有的比賽沒有類似的限制,自選樂曲就會比較自由靈活。有的比賽還會要求中外各一首,并且限制了比賽時長,這就要避免組曲、套曲以及表達內(nèi)容多的曲目。除此之外,教師還應該注意比賽中四手聯(lián)彈、雙鋼琴、鋼琴協(xié)奏曲、鋼琴的重奏與伴奏,以此來作為教學內(nèi)容修改和增刪的選擇,以比賽內(nèi)容和標準為原則,制定相適應的教學內(nèi)容。
不過,教學內(nèi)容與“以賽代練”的融合容易讓人產(chǎn)生顧慮,即教學重點和學生的學習重點會不會完全傾向于比賽內(nèi)容,而忽略綜合性的學習。從兩方面來看“以賽代練”是完全不會影響學生學習的豐富性和平衡性的:一方面是高校鋼琴教學目前已經(jīng)不是廣泛涉獵、普及教學的階段了,而是更注重對于學生某一方面精益求精的教育;另一方面是目前的鋼琴比賽形式、內(nèi)容豐富多樣,每種比賽之間從內(nèi)容到賽制都會有較大差異,學生如果能夠以各種比賽作為學習和練習目標,學習的內(nèi)容非但不會有所偏失,還會拓展學生的學習視野,豐富學生在學校學習的內(nèi)容和技藝。
(二)教學方式與“以賽代練”的融合
不得不說,“以賽代練”教學體系的構建對于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是一大沖擊,傳統(tǒng)的高校鋼琴教學以課堂和教師為主體,然而這完全不適應“以賽代練”教學體系,想要完美融合“以賽代練”,教師便不能過多地干涉學生的學習,而是要盡可能引導學生發(fā)揮主觀能動性,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
比如,學生在準備某項比賽時,他要全面了解這一比賽的背景、制度、發(fā)展、要求,甚至要做大量的調(diào)查和訪問以求全面了解比賽。學生在準備某一個曲目時,也要查找有關這一曲目的大量資料,以便從不同版本的演奏中透徹地分析作品。這是學生主動學習的過程,也是“以賽代練”教學體系對教學方式提出的新的要求。
(三)課程建設與“以賽代練”的融合
“以賽代練”是一個比較宏大、復雜的教學體系,想要順利構建這一教學體系,不光需要教師和學生的配合努力,學校和學科在課程建設上的支持也極為重要。因為“以賽代練”的教學體系中包含了對于賽事的高度還原,旨在為學生營造一個比賽環(huán)境,培養(yǎng)學生對于鋼琴學習的綜合素養(yǎng)。這就意味著“以賽代練”并不是某一個樂器、某一門學科的單向練習,更不是應試教育,而是綜合性能力的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就不能只停留在專業(yè)技能課上,特別是單一的獨奏課,還應包括合奏、重奏、伴奏的訓練,以及諸如曲式、和聲、復調(diào)、音樂分析、音樂史等各類理論課。想要實現(xiàn)這方面的要求,便需要學校和學科部門對于整個課程建設有更加科學詳盡的規(guī)劃,使得“以賽代練”能夠在更加自由、開放的環(huán)境中開展。這是一項復雜的學科改革,所要做的不僅是對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進行豐富和創(chuàng)新,還要對現(xiàn)有的教學體系重新規(guī)劃和完善,只有這樣才能充分實現(xiàn)“以賽代練”教學體系的要求,為學生從賽前的公平選拔到賽中的嚴格訓練再到實戰(zhàn)參賽、賽后評價提供一個完整真實的場景再現(xiàn)。
另外,學科課程建設要真正融入“以賽代練”體系,特別是學生的考評、學分機制,要根據(jù)“以賽代練”教學體系靈活地調(diào)整。比如,在“以賽代練”中參加比賽獲得優(yōu)異成績的學生可以在期中、期末考評中獲得某項的免試、加分資格,或者將比賽成績兌換成一定的學分。與其同時,學科和學校應該對于比賽得獎的學生建立一個人才培養(yǎng)計劃,為這部分學生提供更多的學習機會和學習資源,使得“以賽代練”教學體系更加完整、科學,對于高校鋼琴教學起到更加有效的促進作用。
結語
“以賽代練”教學體系的構建無疑會為高校鋼琴教學帶來一場大的革新,從傳統(tǒng)的高校鋼琴教學內(nèi)容到教學方法再到課程建設,都要逐步融入“以賽代練”教學體系中去,才能使得“以賽代練”發(fā)揮出最大的功效。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可以感受比賽的強度、要求、內(nèi)容,并以此作為日常學習和練習的準則,有助于學生不斷提高鋼琴技藝和舞臺實踐能力,具有重大的現(xiàn)實意義。
注釋:
1(#張琳.高校學前教育專業(yè)鋼琴集體課分層教學法研究J.陜西教育(高教),2019(06):79—80.
2魏紫艷.論體驗式教學在高校鋼琴教學中的運用J.藝術科技,2019,32(06):267.
3顏彥.高校鋼琴教育教學發(fā)展現(xiàn)狀及策略分析——評《鋼琴教育教學與實踐問題探論》J.高教探索,2019(06):142.
4張佳.高校鋼琴教學中“以賽代練”教學實踐思考J.戲劇之家,2019(16):164.
5許金昕.高校鋼琴教學中“以賽代練”教學體系的建構J.黃河之聲,2018(20):85—87.
(責任編輯:張洪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