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小軍
驚蟄、春分、小滿、芒種、夏至……所有的節(jié)氣都是亙古以來日月的流轉(zhuǎn),也是萬象更新的號令,是田里莊稼們深諳的語法。讓它們明白,何時起身、拔節(jié)、抽穗;何時嫩綠、碧綠、金黃;何時匍匐、玉立、翻滾;何時休憩、生長、成熟……然后,夏日的太陽烤出了四溢的麥香,也烤出了莊稼人的興奮和慌忙。
“過了夏至滿山黃”,是爺爺和爺爺?shù)臓敔攤兊恼Z法:“黃”首先是顏色,是黃土高原暗黃上的一綹綹、一層層、一片片的亮黃,是黃色的麥稈和沉穩(wěn)的麥穗,黃澄澄、金燦燦,把漫山遍野妝成一色?!包S”更是成熟,是麥田里隨風(fēng)而至的香氣襲人,是一絲絲、一陣陣、一場場的清香,是新麥破殼的滾圓、瓷實,是滿眼悅目所昭示的豐饒,是付出得到回報的喜悅和滿足。家鄉(xiāng)人還把這個時節(jié)喚作“黃天”?!包S天”無疑是一幅偉大的作品,以農(nóng)人的犁鏵為筆,勾勒輪廓;汗水為墨,著了底色;從前一年秋天就開始的精勾細描,添足細節(jié);還需寒冬的孕育,長了筋骨;春雨的滋潤,吸了靈氣;寒暑的沉積,積了深度和厚度。收“黃天”當(dāng)然就是收麥子——這個詞也可以代指任何的勝利或成功。而事實上,世間又有哪一件事,可以和吃飯相比。千般事里唯此大,一碗面里乾坤長。吃飯問題歷來是一切問題的母題。于是,在農(nóng)人的日歷里,節(jié)氣是秩序,也是信仰。每當(dāng)夏至的日頭火辣辣地掛在中天,汗流浹背的人們都會從灼熱中接收到莫名的興奮和期待,大家的話題逐漸多了起來,但不管說什么都會轉(zhuǎn)到收麥子的話上結(jié)尾。
相信好多人的鄉(xiāng)村記憶更深刻的也是對于家里一碗面的記憶——媽媽搟的,大鍋里下的,柴火煮的,竹灶籬撈的,油潑辣子淋得紅紅的……
家事國事天下事,沒有飯吃是大事。在干旱的黃土高原,食物一直是最為金貴的東西和最執(zhí)著的追尋,五谷豐登一直是人們最為美好的向往。作為最優(yōu)質(zhì)的食物的代表,只有小麥才叫白面,高粱面、玉米面不可與其同日而語。然而,世間的事,但凡好的總是不能輕易得到的:播種拔草、施肥灌溉、秋種夏收。產(chǎn)量不高,小麥的成長過程都是細致得很、精貴得很。以至于上推幾十年,光是提起“白面”就會誘發(fā)好多人的食欲。如果不從那些食物短缺的年代經(jīng)過,“何不食肉糜”就不易成笑話,“饑餓”對于很多人只會用來描述思想。如果沒有饑餓的洗禮,我們對于食物也許就永遠不會有必需的尊重,對于生理的饑餓不會產(chǎn)生敬畏。于是,我們對于幸福的理解也可能會十分膚淺。
作為70后,我也沒有經(jīng)歷過饑餓,我只是觸碰過它的邊緣。僅此而已,也深為感慨——這也是因為一碗白面。
記憶中不識字的爺爺時常可以說出圣賢們傳下來的道理。但一大家子人的吃飯問題歷來卻都是爺爺最大和最頭疼的問題,也是那個時代誰也逃不脫的話題。一天,家里請來同村的一個木匠做架子車,因為是朋友,不出工錢,但飯還是要管的。爺爺和客人在主窯里吃飯,媽媽用紅油漆盤子整齊地端上來三碗白面條。這對于那時家里的餐桌上來說是稀罕事,看著讓人眼饞。爺爺先熱情地讓客人一碗,然后自己小心地端了一碗??匆娢以诟?,就把剩余的一碗給我。我不敢吃,爺爺大聲地說:“吃,這娃!”爺爺有些疼愛又有些責(zé)備。他堅定的語氣也給了我勇氣,于是,我就扭扭捏捏地吃了?!鳛闋敔?shù)恼浦袑殻以谝淮蠹易尤死锸敲棵渴艿絻?yōu)待的。不用說,白面的面條就是香!客人吃完了一碗,爺爺喊叔叔回去再端,叔叔面露難色。爺爺聲色俱厲地摧,摧了半天,端過來一碗黑面結(jié)結(jié)。爺爺好像忽然明白,忙給客人賠不是,面紅耳赤的,感覺很“丟人”,讓客人將就著好歹要吃飽。
事后奶奶、媽媽都笑著在我面前說:“一直‘尊貴(謙讓之意)的不在窯里吃飯,今天缺面可怎么就吃了?”我也忽然明白,那天僅有的一碗白面面條,讓我吃掉了,全家人關(guān)于待客的精心計劃就失敗了。
一碗白面條讓一家子人在別人面前丟了面子——這的確不是個小事。因為,這已經(jīng)是能吃飽肚子的70年代。由此往前的幾年,十幾年、二十幾年、三十幾年,那里就有爺爺奶奶爸爸媽媽的饑餓記憶,吃不能吃的東西,如樹皮、麥青(小麥苗),不頂餓,沒營養(yǎng),其實就是心理安慰劑;吃不好的東西,如紅芋干、高粱面,口感差、營養(yǎng)少!重要的是,就是那些樹皮草根,當(dāng)時也少!那時候連人們結(jié)婚的彩禮嫁妝都可能是幾斗麥子,那時最幸福的生活就是吃飽肚子……我每每給孩子講這些并不遙遠的記憶,聽的人會當(dāng)成天方夜譚。事實上城里的年輕人一直以為食物生長在超市里,關(guān)于莊稼、關(guān)于田地,印象聊勝于無。至于我的父母給我說過的街上搶東西吃的故事,他們更認(rèn)為是傳奇。但是年齡越大的人越愛惜糧食不浪費,因為親身經(jīng)歷最難忘記,是這些經(jīng)歷建立起了我們對糧食的敬畏。于是,再聞麥香,便是生命里神圣的禮物,是生命對于生命的饋贈,讓人感激和欣慰。
現(xiàn)在我們說起吃飯我們會說什么?白面吃膩了,又找黑面,細糧里少維生素纖維素,要找雜糧。但是,那僅僅可作為調(diào)劑——誰也受不了頓頓黑面或者窩窩頭了,于是我們都有點葉公好龍的做派。一碗面里,我們要營養(yǎng)搭配,要口感,要色香味。由黑到白,再由白到黑,我們的餐桌伴隨祖國的進步而進步,我們的自豪感也與祖國強大真正相關(guān)。當(dāng)我們不再為吃了上頓沒下頓而憂心忡忡的時候,我們盡情享受著這幸福的煩惱,讓國民由饑餓到吃飽,由吃飽到吃好,是祖國一直的信仰和追求。也是七十年不斷探索和奮斗的動力,更是由年輕走向成熟的最好標(biāo)志。于是,生長在祖國的懷抱,我們不能不感念天地、感謝國家社會,感謝鋤禾稼穡的辛苦,感謝麥香四溢的祖國的厚實和甜美,感謝我們不遠的曾經(jīng)十分稀罕的和現(xiàn)在業(yè)已毫不在乎的一碗面。
我要說,祖國和我們,一刻也不能分割。一碗面里的祖國,見證著時光流轉(zhuǎn)、歲月滄桑,映射著貧富挪移、苦澀甜蜜。如今,祖國通過一步步的努力把源源不斷的一碗碗面的充盈、飽滿的生活給每一個人,這是祖國崇高的榮光,也是我們最平實的幸運與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