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麗麗
企業(yè)管理活動中最為顯性的兩大要素就是人和制度。首先是人的要素,因為企業(yè)管理歸根結底是對人的管理;第二是制度要素,制度是企業(yè)正常運轉的基本保障;基于制度的人性管理,最終形成企業(yè)文化,這是促進企業(yè)健康運營無以替代的潛在因素。
關于組織行為研究的一個重要的基本假設是“覺察的現(xiàn)實與客觀的現(xiàn)實”,人類行為通常并非是對“客觀的現(xiàn)實”的直接反映,而是對其所“覺察的現(xiàn)實”的反映。行為科學研究表明:人的行為無論在思想、分析、推理或與其他人打交道,總是無法避免受到情緒因素的影響;人的情緒反應,雖然有時候不易覺察,但與人的行為高度相關。人的情緒既可為企業(yè)提供資產(chǎn),如人的忠誠、熱情、干勁、承諾、責任感、自信等,也可給企業(yè)帶來負債,如敵對的情緒、阻抗的情緒、不合作的態(tài)度、不合實際的觀點,狠毒、自私、不成熟、嫉妒、貪婪、不合理性的行為等。正常人都具備有關人性法則的觀念,都受到人性法則的約束;人雖然知道人性法則,但卻經(jīng)常違背它,這兩個事實可以在討論企業(yè)管理行為中認識人性的基礎。
公司是一個具有共同利益的集合體。很多績效卓著的公司的領導都已經(jīng)學會了把組織看成一個具有公共目標與利益的共同體,他們用吸引員工的目標和利益來為公司員工創(chuàng)造成長與發(fā)展的機會。因此,公司在制定制度時,要考慮到以人為本的基礎因素,讓員工們感覺到自己是這個公司的一部分。如果他們感覺到很安全并受到關懷,感覺對任務充滿激情,并且相信其他人對自己的依賴,那么他們一般都會對這個團體做出有益的貢獻。
制度的設計應該是基于公司共同的價值、共同的利益,并用共同的語言和詞匯來表達,即大家都聽得懂、看得明白的語言,最重要的是,高層管理者不能游離于這個制度之外。一項新的制度出臺之后,員工們傾向于首先觀察領導人的行為,一旦領導違背了制度,而沒有受到懲罰,哪怕是象征性的懲罰,那么該項制度將無法得到真正有效的實施,員工會有一種不公平感。
所有公司的思想和行為都是始終基于生存和發(fā)展的物質環(huán)境并與之緊密聯(lián)系。對于已定好的制度而言,管理人員必須為其他所有人樹立一個仿照的典范。由于高層管理人員有能力樹立個人的榜樣,有能力制定政策和規(guī)范,處于提供高度可見的角色典范的理想位置上,他們有權威和能力制定政策,這些政策可以是正式的(顯性的制度)或暗示(隱性的規(guī)范)的,這是任何組織任何領導崗位的一個重要方面。
美國學者亨利·凱斯格爾說:“領導者的工作,是要把他的部屬帶到一個不曾到過的境界。一般大眾并不完全了解這個世界,領導者就必須拓展他們的視野。如果不這樣做,這種領導者,即使現(xiàn)在很受歡迎,最終還是注定要失敗的?!?/p>
制度和文化的推進實施,管理者的積極倡導和模范帶頭作用同樣重要。管理人員首先要積極行動起來,率先垂范,加強企業(yè)文化的學習與貫徹,從自身做起,要求員工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員工不做的自己堅決不做。這不是現(xiàn)代企業(yè)獨有的特征,而是中國古代學者早已提及的方法論。
《詩》云:“赳赳武夫,公侯干城?!弊怨叛员ㄕ撸赝扑抉R穰苴與孫武?!秾O子兵法》現(xiàn)仍保存完好,故孫武被后世譽為“兵圣”;而《司馬穰苴兵法》今已不可見。然而,就是這部殘缺的兵書,《司馬法·仁本第一》講道:“古者以仁為本,以義治之之謂正?!?/p>
《論語》中也有多處記載孔子講到“仁”。譬如,“里仁為美”“泛愛眾而親仁”“當仁不讓于師”“克己復禮為仁”“仁者安仁,知者利仁”“智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等等??梢哉f,“仁”是孔子核心思想的全部精義所在。
仁者愛人。“仁”的核心是“愛人”?!墩撜Z》和《禮記》中亦有多處記載孔子講到“愛人”?!胺t問仁,子曰:‘愛人?!薄皫佟W油顺?,曰:‘傷人乎?不問馬?!薄叭收呷艘?,親親為大?!薄肮胖疄檎瑦廴藶榇?。”
據(jù)現(xiàn)在所能看到的史料記載,最早提出“以人為本”的是春秋時期齊國的相國管仲。他是一位輔佐齊桓公九合諸侯一匡天下成就霸業(yè)的卓越政治家、哲學家、軍事家。他的政治哲學就是“實用”二字,故深知得人之重要性。他在《管子·權修》中講道:“一年之計,莫如樹谷;十年之計,莫如樹木;終身之計,莫如樹人。”并在《管子·霸言》中進一步申述:“使能則百事理,親仁則上不危,任賢則諸侯服。”正是他在《管子·霸言》中首次提出:“夫霸王之所始也,以人為本。本理則國固,本亂則國危?!?/p>
國以民為本,社稷亦為民而立??鬃右簧v“仁”行“仁”,強調(diào)“愛人”,自然也包括愛民?!白釉唬骸狼С酥畤?,敬事而信,節(jié)用而愛人,使民以時?!薄白迂曉唬骸缬胁┦┯诿穸軡?,何如?可謂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堯舜其猶病諸!”“修己以安百姓,堯舜其猶病諸!”可以看出,孔子是非常重視民本思想的。
稽考中華民族的民本思想,由來遠矣?!对娊?jīng)·商頌·玄鳥》即有“邦畿千里,維民所止”,《尚書·五子之歌》亦有“民惟邦本,本固邦寧”,《老子》四十九章也有“圣人無常心,以百姓心為心”,《左傳·哀公元年》也有“國之興也,視民如傷,是其福也;其亡也,以民為土芥,是其禍也”等語。國家力量具體體現(xiàn)的就是人民的力量:“財須民生,強賴民力,威恃民勢,福由民殖,德俟民茂,義以民行。”所以孟子才把“民本思想”強調(diào)到空前高度:“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所以唐太宗才講:“為君之道,必須先存百姓。若損百姓以奉其身,猶割股以啖腹,腹飽而身斃。”
孔子自我評價說:“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薄懊簟庇悬w勉、努力、用功之義?!昂霉琶羟蟆?,則是喜好古人的思想和學說,并去努力地探求它的深意,即“道心惟微”之所在。明代大儒王陽明對之解釋得很到位:“好古敏求者,好古人之學,而敏求此心之理耳?!笨鬃舆€說自己“述而不作,信而好古”。宋代大儒朱熹集注:“述,傳舊而已;作,則創(chuàng)始也?!笨记罂鬃右簧鷮鹘y(tǒng)文化的最大貢獻——“刪《詩》《書》,訂《禮》《樂》,贊《易》著《春秋》”,其他五經(jīng)只是整理刪訂闡發(fā)“故有”之經(jīng)典,而“創(chuàng)作”則只有一萬八千字的《春秋》一部而已,基本上可以概括為“述而不作”。為何“不作”?大概是因為孔子生活的年代所能見到的“故有”文本太經(jīng)典了吧。譬如“以人為本”“以民為本”和“以仁為本”,即是很好的范例。
所以,孔夫提出“以身為本”的全新理念。據(jù)史料記載:“孔子曰:‘……故君子南面臨官,貴而不驕,富恭有本,能圖修業(yè),居久而譚,情邇暢而及乎遠,察一而關于多,一物治而萬物不亂者,以身為本者也?!笨鬃又v“以身為本”的前提,是“君子南面臨官”,即是對做官的人來說的?!耙晃镏味f物不亂者,以身為本者也”,講的是做官的首要條件是做人,必須以身作則,率先垂范,做好自己。
無論從事什么職業(yè),做好自己都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漢代韓嬰《韓詩外傳》記述孔子的兩位高足曾子和子貢的一段對話:“曾子曰:‘君子有三言,可貫而佩之:一曰無內(nèi)疏而外親,二曰(無)身不善而怨他人,三曰(無)患至而后呼天。子貢曰:‘何也?曾子曰:‘內(nèi)疏而外親,不亦反乎?身不善而怨他人,不亦遠乎?患至而后呼天,不亦晚乎?”此三言真可謂醍醐灌頂,甘露灑心,是值得世人終身記取的至理名言。其中,“身不善而怨他人”,不就是說那些不能“以身為本”而只管把自己搞砸事情的責任統(tǒng)統(tǒng)推給他人的人嗎?其結果不僅只是一句輕輕的“不亦遠乎”,甚而還會“患至呼天”,腸子悔青,噬臍莫及。
數(shù)千年來,儒家所一直倡導奉行的“修齊治平”,就是從“修身”即“以身為本”開始的。任何一個人,只有從做好自己開始,才有可能做好一切。故《詩經(jīng)·大雅·思齊》云:“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刑”同“型”,即標準和模范。大意講的就是以自身的良好品格和行為,為妻子兄弟樹立榜樣,并從家庭一直影響到邦國的治理。所以《孟子·盡心下》曰:“身不行道,不行于妻子;使人不以道,不能行于妻子?!敝v的也是“以身為本”、身行正道的重要性。不然的話,無論何等量級的人物,口是而心非,言清而行濁,連家人和身邊人都不會相信他,其身不正,雖令而不從也。
春秋晉國有一名叫李離的獄官,他在審理一件案子時,由于聽從了下屬的一面之詞,致使一個人冤死。真相大白后,李離準備以死贖罪,晉文公說:“官有貴賊,罰有輕重,況且這件案子主要錯在下面的辦事人員,又不是你的罪過?!崩铍x說:“我平常沒有跟下面的人說我們一起來當這個官,拿的俸祿也沒有與下面的人一起分享。現(xiàn)在犯了錯誤,如果將責任推到下面的辦事人員身上,我又怎么做得出來?!彼芙^聽從晉文公的勸說,伏劍而死。
正人先正己,做事先做人。管理者要想管好下屬必須以身作則,示范的力量是驚人的。不但要像先人李離那樣勇于替下屬承擔責任,而且要事事為先、嚴格要求自己,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一旦通過表率樹立起在員工中的威望,將會上下同心,大大提高團隊的整體戰(zhàn)斗力。得人心者得天下,做下屬敬佩的領導將使管理事半功倍。
在構建執(zhí)行力的組織中,管理者自身因素非常重要,企業(yè)所有員工往往將管理者行為作為自身的參考物,將他看成風向標,所以優(yōu)秀的管理者在企業(yè)的日常管理中要積極參與,身先士卒。如果管理者在會上大講特講某件任務的重要性和緊迫感,號召廣大員工加班加點,而管理者自己卻正常上下班,行為懶散,漫不經(jīng)心,員工會作何感想呢?
管理者只有自己積極參與才能帶動員工的共同負責,這就要求廣大管理者身體力行,你的身影要經(jīng)常的出現(xiàn)在員工的視線范圍之內(nèi)。這樣,員工才會受你的影響,以你為榜樣。
兩千年前,孔子提出“以身為本”是想強調(diào),管理者首先必須從自我出發(fā),正心誠意,做好自己,向我看齊。所以說,要想建立一個偉大的公司,應建立以人為本的制度,培養(yǎng)以身為本的領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