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秋蘭
【摘 要】目的:分析預見性及針對性護理在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護理中的應用療效。方法:以本院2016年3月~2018年3月間治療的82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借助雙盲隨機抽樣法分為對照、研究組,每組列入41例,對照組實施常規(guī)護理干預,研究組實施預見性及針對性護理干預,對比2組護理滿意度、SDS、SAS評分。結果:研究組的護理滿意度(95.12%)相較于對照組(80.48%)較高;研究組SDS、SAS評分相較于對照組明顯升高,P<0.05。結論: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實施預見性及針對性護理干預具有明顯的優(yōu)勢,可顯著提升患者的護理滿意度,進而改善其心理狀態(tài),值得臨床推廣與采納。
【關鍵詞】預見性;針對性護理;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應用療效
【中圖分類號】R473.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83(2019)11-03--02
上消化道出血是一種肝硬化患者常常發(fā)生的典型并發(fā)癥,疾病特點為出血量大、起病急以及病情險惡,首次發(fā)生出血的死亡率為45~75%。食管胃底靜脈曲張是導致該項疾病發(fā)生死亡的主要誘因,由于該項疾病的病死率高與出血次數(shù)較多,會嚴重影響患者的生命健康及生存質量[1]。基于此,本次研究就取82例潰瘍性結腸炎患者采用不同的護理方法展開對比研究,闡述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取2016年3月~2018年3月間治療的82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借助雙盲隨機抽樣法分為對照組(n=41)、研究組(n=41)。
研究組,男女例數(shù)為21、20,年齡范圍38~75歲,平均(55.69±6.28)歲,出血量250~1300ml,平均(745.69±135.54)ml。對照組,男女例數(shù)為12、11,年齡范圍39~76歲,平均(56.98±7.40)歲,出血量255~1350ml,平均(796.42±136.53)ml。本次研究中2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年齡、性別及出血量)展開分析無顯著差異且P>0.05,可展開以下對比,且得到倫理會批準。
納入標準:①納入研究的患者均符合《肝硬化腹水及相關并發(fā)癥的診療指南》中的診斷標準[2];②且均為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
排除標準:①合并心腦血管疾病者; ②溝通交流意識障礙者。
1.2 護理方法
對照組實施常規(guī)護理干預,
研究組實施預見性及針對性護理干預,(1)預見性護理:護士需及時針對患者的病情做出密切觀察,若出現(xiàn)喉部異物感、發(fā)癢、胃部不適及惡心等臨床癥狀就證明患者有再次出血前兆,此時需應用粗直靜脈穿刺,建立良好的雙向靜脈通路,及時輸注藥物與補充血容量。(2)健康教育:因為大部分患者受到文化水平的影響不夠了解自身所患疾病,容易發(fā)生不合理用藥等情況。護理人員需主動且詳細的向患者講解肝硬化及上消化道出血的臨床知識;使其養(yǎng)成健康的生活習慣,最大程度上提升患者的自我管理意識。(3)心理護理:患者會因為自身疾病產生不同程度的焦慮、抑郁情緒,此時護理人員需及時與患者進行溝通,緩解不良情緒,提高依從性。(3)病情護理:結合患者的出血情況制定優(yōu)質的護理方案,結合病情進展及時調整方案,及時測量血壓、脈搏等各項生命體征。(4)生活護理:增加日常生活指導力度,囑咐其堅持有規(guī)律的生活習慣,保證充足睡眠;合理攝入蛋白質量,囑咐其戒煙戒酒。
1.3 觀察指標
①護理滿意度:采用本院自制問卷展開調查,需發(fā)放82份問卷,回收率為100%。主要分為非常滿意,基本滿意及不滿意,總評分分別為>90分、70~90分及<70分。
②SDS、SAS評分:以焦慮、抑郁評分表展開評定,得分與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程度成正比。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以SPSS22.0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本研究數(shù)據(jù),分別是連續(xù)性變量資料(SDS、SAS評分)及定性資料(護理滿意度),依次使用()表示,t檢驗,(n,%)表示,檢驗;得出數(shù)據(jù)若P<0.05,即表示差異顯著,若P>0.05,即表示無差異。
2 結果
2.1 評定護理滿意度
研究組(95.12%)相較于對照組(80.48%)患者的護理滿意度顯著提升,P<0.05,詳見表1。
2.2 評定SDS、SAS評分
研究組相較于對照組患者的SDS、SAS評分較高,P<0.05,詳見表2。
3 討論
目前,臨床針對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療方式較多,主要有內鏡下止血、三腔氣囊管壓迫止血以及藥物止血等,大部分患者在治療期間治療依從性相對較差,因此,臨床為積極幫助患者促進身體健康在治療期間配合有效的護理干預措施旨在提升其生活質量。
上述研究中,研究組(95.12%)相較于對照組(80.48%)患者的護理滿意度顯著提升;研究組相較于對照組患者的SDS、SAS評分較高,P<0.05,表明預見性護理旨在要求護理人員自身需要具有扎實的臨床護理經(jīng)驗及理論基礎,同時需要具備良高度的責任心及較強的心理素質,這樣能夠在患者出現(xiàn)預見性前兆癥狀時給予其針對性的護理措施,最大程度上減少病情風險,進而改善預后。另外,針對性護理干預措施具有整體性高、有效強等特點,護理理念是“以人為本”。在開展護理操作時針對病情做出預先判定,尋找病因,結合出血狀況為其制定針對性的護理措施,最大程度上緩解患者的不良心理,提升護理依從性,加速患者康復[3]。
結合上述研究,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實施預見性及針對性護理干預具有明顯的優(yōu)勢,可顯著提升患者的護理滿意度,進而改善其心理狀態(tài),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蘭翠, 林艷. 預見性及針對性護理在肝硬化并發(fā)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應用[J]. 中國實用醫(yī)藥, 2016, 11(17):247-248.
李文剛.《肝硬化腹水及相關并發(fā)癥的診療指南》解讀[J].傳染病信息, 2017, 30(5):21-31.
劉素紅. 針對性護理在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 河南醫(yī)學研究, 2018, 27(5):927-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