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xiāng)有一種花,繁殖能力很強。這種花春季彌漫草灘,盛夏開黃花,秋季成熟結莢,莢內裹籽,其籽黃米粒般大小,純黑色,晶瑩剔透。陜北人將它叫做“面人人眼睛花”。很長時間,我想弄清楚它的學名,但都未能獲知,后來想,也罷,這名字也怪生動,或許換個名字反而覺得不順口。
每年逢七月十五前夕,我們便去從這種花上摘一些莢子回來,曬干、揉碎、將碎葉吹開,留下黑籽,用作面人眼睛。
捏面人是陜北的傳統(tǒng)活動,每逢七月十五大人都要放下農活為孩子們捏面人,這時也是孩子們最歡樂的時候。
一家人團坐,和面的和面,燒火的燒火,捏花的捏花,捏“花”指的是花樣,一些地方也將面人叫做“面花”,捏面人不只捏人,也捏一些熟知的動物,如狗、馬、公雞、燕子、雙頭獅子、猴子啃西瓜等等。七大八小的孩子們也愛摻和其中,捏一些簡單的雀兒、青蛙、羅漢、大頭娃娃,每每捏出一個小花樣,樂不可支,歡喜鼓舞。
面人捏出來要蒸熟,每放進去一鍋孩子們會迫不及待的等著撲上去聞熱氣騰騰的面人出鍋時,帶得那一種誘人的面香味,我們給剛蒸出來的面人點上紅、藍色的花瓣印,紅、藍色水是用同顏色的紙泡出來的。用來點色的玩意兒是一朵干枯的罌粟花殼,花殼頂部有一朵小花狀的分叉,用分叉處蘸紅、藍水印戳后,面人頓時會變五彩斑斕,特別誘人,孩子們手捧著點上色的面人百般喜愛。我想,這大概是陜北人對孩子最早的藝術啟蒙。
其實,捏面人同時也是女人們比拼手藝的方法。在陜北,七月十五前后走親訪友要給別人孩子帶幾個面人,互換一下,看誰家的面好、花樣多、吃起來酥脆。孩子們的心思不在這上面,在零食匱乏的年代,面人是不錯的美味?,F(xiàn)在的孩子無法消受,當然也難以體會吃面人時美滋滋的感受。
我上小學時的干糧口袋里只裝過三樣東西:豆瓣炒米、羊油炒面以及面人。七月十五前后,面人便開始出現(xiàn)在我的口袋里。在課堂上桌兜里的面人是極具誘惑力的,我的心時常不在口沫橫飛的老頭子身上,肚子餓的開始反抗時,故意將鉛筆碰到地上,借撿鉛筆在桌子下狠狠咬一口面人,匆忙的嚼碎吞掉,而后一本正經的坐回位置。
在我看來,陜北農歷七月是最舒適的時節(jié),這時候,夏天漸遠、太陽不毒、南風不熱,天空經常瓦藍瓦藍,小時候的我最興奮的事情是站在屋前馬棚頂上數點我的面人,湊上去聞它被太陽烤過的味道。
馬棚里,爺爺牽出棗紅騾子,套好鞍子騎上去,后面拖著一褡褳燒紙,一點一晃上墳去了。
七月十五又是一個祭祀的日子,事實上很多地方也將這一天叫做“鬼節(jié)”,各地很少有捏面人的習慣卻大多有上墳祭祖的傳統(tǒng)。在陜北,七月十五兒女都要回家看望老人、祭祖。給逝者燒紙錢,帶些酒肴,煮羊肉是必須帶的祭品,北草地的人一輩子都和牛羊打交道,喝慣羊奶吃慣羊肉,每到七月十五,家家戶戶都要殺只羊,犒勞一下忙了大半年的自己。煮羊肉必放三味調料,陜北人講,“大燉羊肉離不了蔥”,蔥是必須要放的,當然還有辣子,二者兼用來去膻味,最不能缺的是地椒。地椒是一種野生小草,伏貼著地皮生長,七月十五時節(jié)開小粉花,聞時有一種特殊香味,這種奇特的小植物生長于荒涼的土山梁上,陜北人認為“只有地脈好的地方,才會生長地椒”,一地有無地椒生長甚至成為風水先生尋龍點穴的判斷方法。
每逢七月十五上墳時,我們都要從附近土梁上摘一些地椒回去,晾干備用或者直接放入燉羊肉,地椒略帶辛辣味,用紗布包裹扎住放入燉肉,其香妙不可言。
七月十五最好吃的羊肉當屬廟會上用大鐵鍋燉的肉,一鍋燉幾只羊,湯濃、味足、有氣氛,熱氣騰騰,香味四溢。羊肉用來布施來人,這些人都是來廟會看戲或者敬神的。
陜北人鬼神觀念甚重,三五戶供一家“神堂”,十來戶供一座廟,各家族都有自己的廟會,小型的祭祀活動直接稱為“神會”,這些廟會大多設在每年七月十五前后,信徒從四面八方聚集而來,有在上一年“許愿”得以實現(xiàn)者,牽一只羊至廟門前“還愿”:將一瓢冷水從羊頭到羊尾潑灑,若羊渾身一抖擻,表示得到“神示”,同意接收。若久久不抖,許愿者便開始不斷禱祝請求接受之類的話,廟門前坐一老者,頭扎手巾,腰系紅布,專做“協(xié)調”,對著神像高聲講道:“收了吧,您老兒家不要和我們凡人計較,我們凡人吃的草籽,穿的樹皮;牛皮燈籠(牛皮燈籠大概是一種過去用的煤油燈,燈光較暗),黑洞洞介“(在陜北意為懵懂不明白、不開通)……”一番過后等羊渾身一抖,水珠四濺,許愿者愁容收起,皆大歡喜,高高興興宰羊去了。
廟門對面搭著戲臺,戲班子在臺上扮小丑,扭腰撅屁股,逗的一群沒牙老太太前俯后仰、眼淚婆娑。旁邊樹蔭下的年輕人,喝著啤酒,談論著生意經,自然沒有功夫管臺上唱的是哪出。
廟會的熱鬧要一直延續(xù)到深夜。記得有一年七月十五,月亮極圓極亮,我與母親乘月色干農活,廟會里的戲子依依呀呀得唱,我們駐足聽,我認為是《包公斬美》,母親反駁說估計是《二蛋吃醋》,反正最后也沒聽出到底是什么戲。皓月當空,笑聲不斷傳來,攪動著夜的寧靜。
很多年后回想起來,那樣的陜北,那樣的七月神秘而充滿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