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愛云 隋曉春
【摘 要】 目的:探討陰道鏡聯合利普(LEEP)刀治療宮頸癌前病變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選擇2017年1月-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60例宮頸癌前病變患者,隨機分2組,各30例。對照組實施常規(guī)手術,觀察組實施陰道鏡聯合LEEP刀治療,比較兩組圍術期相關指標及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結果:觀察組引流時間及手術時間均短于對照組,術中出血量少于對照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宮頸癌前病變患者采取陰道鏡聯合LEEP刀治療,利于改善圍術期相關指標,降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具有較高的可行性及安全性。
【關鍵詞】 宮頸癌前病變;陰道鏡;LEEP刀;并發(fā)癥
【中圖分類號】R737.3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0019(2019)18-241-01
宮頸癌前病變包括不典型增生及原位癌,最終可發(fā)展成宮頸癌。早期預防及早期診斷可降低宮頸癌的發(fā)生率,有效控制及逆轉病情發(fā)展。目前臨床常采取藥物保守治療或手術治療,藥物治療療程較長,預后效果并不理想[1]。因此,采取積極有效的手術治療,提高治療可行性,降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對促進患者康復具有重要作用。鑒于此,本研究進一步探討陰道鏡聯合LEEP治療宮頸癌前病變的可行性及安全性?,F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7年1月-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60例宮頸癌前病變患者,隨機分2組,各30例。觀察組年齡25-57歲,平均(40.66±3.58)歲;病程2-10個月,平均(5.69±2.39)個月。對照組年齡26-56歲,平均(40.47±3.20)歲;病程2-11個月,平均(5.71±2.55)個月。兩組一般資料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我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及其家屬對本研究均知情并簽署同意書。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普通手術刀進行環(huán)切宮頸病變組織,患者取截石位行硬膜外麻醉,切除深度為20-30mm,范圍為病灶周圍5mm,術后給予抗生素預防感染。觀察組實施陰道鏡聯合LEEP刀治療,待患者月經干凈3-10d內行陰道鏡檢查,取膀胱截石位,使窺鏡充分暴露陰道及宮頸部位,采用低倍鏡及綠色濾鏡觀察宮頸血管圖像,進行常規(guī)消毒,充分暴露外陰及宮頸,碘染標記病變部位,給予2%利多卡因局麻,取環(huán)狀電極對病變部位進行切除,電功率為30-50W,切除范圍超過病變邊緣3mm,取出病變組織,立即送至病理科行病理診斷,電凝止血,關閉切口。兩組患者術后均囑其禁止盆浴、陰道沖洗及性生活1個月。
1.3 評價指標 (1)比較兩組圍術期相關指標,記錄兩組引流時間、手術時間及術中出血量。(2)記錄兩組大出血、切口感染及宮頸狹窄等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0.0統(tǒng)計學軟件,計數資料以百分數和例數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圍術期相關指標 較對照組相比,觀察組引流時間、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低,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并發(fā)癥 觀察組患者未出現大出血、切口感染及宮頸狹窄,對照組大出血、切口感染及宮頸狹窄分別發(fā)生2例、2例、3例,總發(fā)生率為23.33%(7/30),組間相比,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5.822,P=0.005)。
3 討論
宮頸癌的發(fā)生是一個連續(xù)性過程,由子宮頸上皮內發(fā)生病變,未經及時有效治療,逐漸到浸潤癌的連續(xù)過程,由量變到質變,漸變到突變,宮頸上皮內瘤變是宮頸癌前病變,研究表明,低度病變維持不變或自動逆轉約占70%,易被患者忽視,其中嚴重的病變占2%-30%,10年后進展為浸潤癌約占1%[2]。因此,早期的臨床診斷與治療對于預防宮頸癌的發(fā)生具有重要意義。
陰道鏡檢查可重復性高,具有無創(chuàng)性,可直觀宮頸表面的血管情況,全自動白平衡系統(tǒng),并編輯帶圖像的醫(yī)學報告,觀察宮頸上皮的變化情況,方便診斷,動態(tài)觀察及跟蹤病變部位的變化情況,對病變性質及范圍進行準確判斷,利于及時了解治療后的愈合情況及疾病的進展,必要時可進行活檢,提高診斷率。LEEP是近年來新起的一種治療方法,患者通過LEEP治療后,可有效保留子宮頸功能,其宮頸柔韌度好、光滑[3]。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引流時間及手術時間均短于對照組,術中出血量少于對照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表明宮頸癌前病變患者采取陰道鏡聯合LEEP刀治療,利于改善圍術期相關指標,降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安全性高。LEEP術具有獨特的優(yōu)勢,臨床又稱為超高頻電波刀,具有出血量少,手術時間短,術后恢復速度快等特點,在病變部位產生強大的能量,愈后不留瘢痕,保持宮頸先天性柔韌度,改善局部血液循環(huán),引起病變組織細胞不可逆性壞死,促進凝血及組織重建,促進愈合[4]。
綜上所述,宮頸癌前病變患者采取陰道鏡聯合LEEP刀治療,降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有效改善圍術期相關指標,安全性高。
參考文獻
[1] 曹迎九,高濤,張躍,等.陰道鏡聯合LEEP術對宮頸癌前病變的臨床診療價值研究[J].中國婦幼保健,2016,31(22):4664-4666.
[2] 于淑莉,牛亞男.TCT聯合陰道鏡LEEP刀在宮頸癌篩查診治中的應用[J].中華保健醫(yī)學雜志,2017,19(05):398-400.
[3] 章根琴,王楠.陰道鏡聯合高頻電波環(huán)切術治療宮頸癌前病變的臨床效果觀察[J].中國基層醫(yī)藥,2017,24(10):1474-1477.
[4] 喻華英,張寶霞.陰道鏡聯合利普(LEEP)刀治療宮頸癌變的可行性及安全性分析[J].實用癌癥雜志,2018,33(03):503-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