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人》全媒體記者 崔曉林 西藏拉薩報道
8月中旬,夜晚的布達拉宮廣場崔曉林/攝
一座城市,白天和夜晚究竟有什么不同?
如果你的答案是“白天白,夜晚黑”,那么好吧,你贏了。
事實上,關于一座城市夜晚和白天的區(qū)別,有一種說法引起不少共鳴,那就是:白天是活給別人的,夜晚才是留給自己的。
通常而言,一座城市的白天和夜晚,必定有著不一樣的氣味和溫度。但在拉薩,黑白之間的巨大差別會讓你不免感嘆,這座雪域高原的日光之城,竟有著詩一樣撩人和魅惑的另一面。
“眼睛在天堂,身體在地獄”——這是外鄉(xiāng)人到拉薩之后的最直接體會。大意是,眼前的風景讓你愉悅和震撼,但高原反應,會讓你苦不堪言。
奇怪的是,初到高原,如果白天高反明顯,到了晚上,難受的感覺就會消失。有人說,拉薩的夜有一種魔力,讓你變成另外一個自己;有人說,如果你沒有在拉薩的夜里迷失,那你的高原之旅便不算完美。
8月19日22點,幾個朋友相約去逛八廓街。
路過布達拉宮廣場上著名的白塔,左側山坡上,仿佛近在咫尺的布達拉宮,明亮的輪廓與身后的黑夜形成強烈反差。再往前走,行人逐漸多起來,再過一個路口,外表平凡無奇的大昭寺便出現(xiàn)在眼前,寺廟的旁邊,一條被路燈和店鋪招牌照亮的石頭小巷伸向遠處。
我們知道,八廓街到了。
八廓街又叫八角街,距今已有1300年歷史,街道全長1000米,整整環(huán)繞大昭寺一圈兒。如今,八廓街已是外地游客必到之地,是拉薩最繁華的商業(yè)街。相傳,由于在拉薩的四川人占很大比例,在四川話中,“廓”與“角”的發(fā)音相近,所以,就把八廓街誤讀成了“八角街”。在拉薩,提起八角街,可謂無人不知,但卻很少有人把八角街說成“八廓街”,盡管“八廓街”才是這條石頭小巷的官名。
大昭寺東側的小巷,有一個叫作“沖賽康”的古老集市,集市距今有800年歷史,今天仍然是拉薩最有活力的地方。盡管已是深夜,沖賽康仍然人頭攢動,這里商品豐富到不可想象,而且對于游客來說也非常新鮮——除了藏區(qū)本地的酥油、糌粑、奶渣、風干肉,還有很多來自印度和尼泊爾的香料、小食品、化妝品等。
除了集市,著名的朗瑪廳、瑪吉阿米酒吧、邦達倉大院、阿刁甜茶等網(wǎng)紅店也是游客打卡必去之地?,敿⒚拙瓢衫铮⒆淼牟刈逍』锱d奮地跳起了藏族舞。朗瑪廳是具有濃郁藏族風情的歌舞廳,在這里,唱歌跳舞都是免費的,但餐飲費用價格不菲。每到周末,歌舞狂歡會持續(xù)到次日凌晨四五點,而此時,大昭寺的松煙已經(jīng)裊裊升起,現(xiàn)代與傳統(tǒng)在此刻交替上演。
時鐘指向凌晨零點,因歌曲《阿刁》而迅速走紅的網(wǎng)紅店阿刁甜茶依然沒有打烊。
阿刁,住在西藏的某個地方,
禿鷲一樣棲息在山頂上。
阿刁,大昭寺門前鋪滿陽光,
打一壺甜茶,
我們聊著過往……
蒼涼而憂傷的歌聲在拉薩夜空飄散。
如果集市和酒吧展現(xiàn)了八廓街的商業(yè)繁華喧囂,那些在深夜來大昭寺上香和朝拜的善男信女,則沉浸于不為人知的內心世界。
夜晚,拉薩八廓街上逛集市的人們 崔曉林/攝
在八廓街幽暗、泛著青白微光的石頭路上,不斷有朝拜者磕著等身長頭,虔誠地用身體丈量著土地。朝拜者有本地藏民,也有遠道而來的內地青年。兩個衣著時尚的內地姑娘,戴了護膝和護掌裝備,無視身邊的喧嘩和行人,相跟著沿八廓街三步一個長頭,執(zhí)著前行。而他們身后不遠,更多朝拜者磕著長頭緊緊跟隨。在海拔3700米的雪域高原,在明亮而冷寂的夜里,沒人知道這些朝拜者經(jīng)歷過怎樣的生活,這些孤獨而堅韌的身影,旁若無人地“五體投地”著,漸漸消失在夜色中。
售賣藏族飾品的地攤兒崔曉林/攝
“三年前,第一次來西藏旅游時,一下就愛上了這里,于是索性找了份工作留了下來?!?月20日晚上, 湖南籍女孩小G告訴記者,從老家湖南郴州來到拉薩,她先是在一家內地企業(yè)設在拉薩的分公司打工,而后通過努力,考上了公務員。“拉薩挺好的,有很多外地人,晚上的治安非常好?!毙說,她經(jīng)常和朋友出來吃飯唱歌,“拉薩的夜生活豐富多彩,比老家郴州強多了?!?/p>
當天晚上,成都籍青年作家亞民(化名)一個人坐在八廓街的路燈下刷微信?!拔沂呛团笥岩黄痱T車來拉薩的,然后在這里等另外幾個朋友從咸陽趕過來會合?!?亞民告訴記者,從老家成都騎行到拉薩一直是他的夢想,一個月前,他和另外3個哥們兒把夢想變成了現(xiàn)實?!皬某啥简T車來拉薩用了26天時間,但是我打算在這里起碼生活三年,我的計劃是深度了解拉薩,了解西藏,在這里完成自己的小說?!?/p>
拉薩城區(qū)人口約100萬,其中,原住民人口不超過30萬。和中國大多數(shù)經(jīng)濟欠發(fā)達地區(qū)為留守兒童和留守老人所困的現(xiàn)狀不同,在拉薩生活和工作的年輕人很多。
每天夜晚,在八廓街的酒吧里消磨時光的,很大一部分是年輕的外鄉(xiāng)人,這些被冠以“文藝青年”的人中,有留著長發(fā)、背著吉他、懷才不遇的歌手,有跑到雪域高原這片凈土尋找靈感的作家和藝術家,也有極具個性、容貌清奇的俗家女弟子。在外人看來,這些人個個天馬行空、神情不屑、孤傲寡群,但實際上,大多數(shù)“拉漂”都有很明確的生活態(tài)度和人生目標。
大量的外來人口,令拉薩這一傳統(tǒng)而古老的城市煥發(fā)著青春的風采,每年超過500萬的旅游人群里,超過80%進藏的首選地點是拉薩,這些外鄉(xiāng)人在拉薩的不眠之夜感受著藏族文化的獨特之美。很多人來了又走,而其中一些人,選擇把自己的青春留在這里,追求完美、崇尚自由、享受孤獨、特立獨行……所有這些情愫,在這海拔3700米的城市夜空里沉積著,不羈,不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