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廣東名窯陶瓷枕

2019-10-25 05:22葉丹洋
文物天地 2019年9期
關鍵詞:瓷枕雷州青釉

文/葉丹洋

廣東自古以來就有燒制陶瓷器的傳統(tǒng),境內(nèi)自北向南,古窯眾多,從新石器時代至明清時期,共計發(fā)現(xiàn)古窯址1382處[1]。這些古窯址當中從唐宋至明清較為有名者,分別是梅州的水車窯、高陂窯,潮州的筆架山窯、楓溪窯,惠州的梅花墩窯、東平窯、白馬窯,廣州的西關嶺窯、西村窯、曾邊窯、沙邊窯,韶關的始興窯、韓家山窯,清遠的清遠窯,江門的官沖窯,佛山的石灣窯、高明窯、南海窯、三水窯,陽江的陽春窯;肇慶的長崗窯、白土窯,茂名的觀珠窯,湛江的遂溪窯、雷州窯等等。許建林先生結(jié)合國內(nèi)外的文獻以及廣東本地專家的研究,把廣州西村窯、潮州筆架山窯、湛江雷州窯和佛山石灣窯稱為“廣東四大名窯”[2]。四大名窯燒制的產(chǎn)品不僅數(shù)量大,而且各具特色。

圖一 宋 西村窯枕2012年廣州市光孝路建設工地出土廣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圖

圖二 唐 潮州窯青釉素面枕

圖三 宋 潮州窯青白釉點彩雙獅戲球枕

一 廣東“四大名窯”概況

西村窯,位于廣州市西村增埗河東岸崗地上,屬北宋時期。發(fā)現(xiàn)于1952年,窯場主要遺存在皇帝崗[3]??脊虐l(fā)現(xiàn)堆積約7米高,清理出一座殘長36.8米的龍窯。西村窯燒制的產(chǎn)品分粗瓷和精瓷兩類,以粗瓷為主。釉色以青釉為多,黑醬釉為次,也有青白瓷(影青),還有少量低溫綠釉。器物的種類有碗、盞、碟、盆、執(zhí)壺、鳳頭壺、軍持、罐、盒、唾壺、注子、凈瓶、燈、熏爐、燭臺、枕等。紋飾有刻劃花、印花、彩繪、點彩和鏤孔等,其中彩繪具有西村窯自身的特點,下筆有力粗獷,構(gòu)圖自由奔放。從裝飾工藝上看,西村窯的產(chǎn)品有三大類,分別是仿耀州窯,如橄欖青釉印團菊和纏枝菊紋的碗、盞、碟、大盆等;仿磁州窯以及湖田窯等。而周邊刻花,盆心繪醬褐色釉菊紋或牡丹的青白釉大盆則是西村窯特有的產(chǎn)品。西村窯燒制的瓷器在南海西沙群島及東南亞菲律賓、印尼等地都有出土或傳世。

潮州窯,位于潮州市東郊筆架山,為北宋時期瓷窯。在西臨韓江的山坡上遍布瓷片和匣缽碎片,有“百窯村”之稱。1953-1986年間廣東省博物館曾多次進行調(diào)查和發(fā)掘,已清理10多座窯址。均屬龍窯(包括階級窯),窯室內(nèi)部用磚砌筑隔墻。最長的一座殘長79.5米。潮州窯的產(chǎn)品有日用瓷和美術瓷,以白瓷為主。釉色多樣,有白、影青、青、黃、醬褐等,釉質(zhì)晶瑩潤澤,釉層較薄,一般不開片或有極細的魚子紋片。器物種類有碗、盞、盆、缽、盤、碟、杯、燈、爐、瓶、壺、罐、盂、粉盒、人像、動物玩具等,紋飾以劃花為主,還有雕刻和鏤孔。器物中有相當數(shù)量的觀音、佛像以及小洋人、哈叭狗,有些產(chǎn)品遠銷國外,在日本、東南亞也曾出土筆架山窯的產(chǎn)品。專家根據(jù)筆架山窯出土的一件瓷佛像座銘文和窯址出土的紀年銅錢,從而證明筆架山窯就是古籍文獻中所記載的水東窯,年代為北宋。

雷州窯,位于雷州半島,包括雷州市、廉江市、徐聞縣、遂溪縣和湛江市部分地區(qū)??脊虐l(fā)掘表明,雷州窯最早燒制于唐貞觀時期,窯址形制為龍窯,產(chǎn)品施青黃釉。器形種類有碗、杯、碟、缽、盞、壺、瓶、罐、枕、棺等。雷州窯最為顯著的青釉褐彩始于南宋早期,盛于元。其褐彩器物地域特色明顯,主要做法是在素胎上以褐、赭彩繪畫或書寫,然后上青釉一次燒成,與北方先施化妝土然后彩繪,再上透明釉燒成的方法不同。青釉為玻璃質(zhì)薄釉。

石灣窯,位于佛山石灣鎮(zhèn)??脊虐l(fā)掘調(diào)查的資料表明,石灣的陶瓷生產(chǎn)至遲可以上溯至唐宋時期,明清時趨于鼎盛,一直延續(xù)至今?,F(xiàn)存的南風古灶為龍窯,長234.4米。石灣的陶瓷產(chǎn)品有三類:一是日用陶瓷,包括燃煮器、飲食器、容貯器、燈盞、燭臺、文房用具、枕等;二是美術陶瓷,有花瓶、花盆、金魚缸、玩具等;三是園林建筑陶瓷,如琉璃瓦、造型瓦脊、色釉欄桿、華表、柱筒等。早期石灣窯產(chǎn)品多為淡青釉、黑釉、醬褐釉[4],大量仿造南北各地名窯產(chǎn)品,從元代開始出現(xiàn)窯變釉,清代成就顯著,其中仿均藍釉、玫瑰紫釉尤具特色。陶塑造型栩栩如生,是石灣窯的典型產(chǎn)品。

二 廣東“四大名窯”生產(chǎn)的陶瓷枕

在這四大名窯燒制的產(chǎn)品中,目前發(fā)現(xiàn)的唐代瓷枕極少,僅在潮州窯窯上埠遺址中發(fā)現(xiàn)青釉素面枕[5]。北宋時期西村窯和潮州窯處于鼎盛期,但在燒造瓷枕方面,西村窯較多,潮州窯窯址中幾乎沒有發(fā)現(xiàn),但據(jù)李炳炎先生在《宋代筆架山潮州窯》[6]一書中的介紹,宋代筆架山潮州窯也生產(chǎn)了瓷枕。雷州窯在宋元時期燒造的枕也較多,造型與釉色都極具地域特色,到清代則以石灣窯枕[7]最具特色,讓人印象深刻。

盡管廣東四大名窯能收集到的瓷枕資料不夠多,并且年代相隔較遠,很難進行考古的型式分析研究,但從前人關于陶瓷枕的研究情況來看,陶瓷枕的發(fā)展可以分為四期[8]:隋唐至唐代中期為陶瓷枕的出現(xiàn)期;唐代晚期至北宋初期為陶瓷枕的發(fā)展期;北宋中后期至金代為陶瓷枕的鼎盛期;元代為陶瓷枕的衰退期??疾焐鲜龈G口的瓷枕出土情況,廣東地區(qū)的陶瓷枕發(fā)展規(guī)律與北方陶瓷枕的發(fā)展規(guī)律大致相似。廣東的瓷窯也在唐代開始燒制陶瓷枕,宋元時期趨于鼎盛,但陶瓷枕的衰退期似乎比北方要遲一些,直到清末民初,甚至到20世紀50年代在一些鄉(xiāng)村仍見使用。

(一)西村窯

西村窯窯址發(fā)現(xiàn)的陶瓷枕有19件[9],其中青釉瓷枕10件,青褐釉彩繪瓷枕7件,黑醬釉枕1件,綠釉枕1件。西村窯的青釉瓷枕未見有素身器,均有裝飾,或飾刻劃花,或鏤空,或飾青褐色釉彩繪。造型有腰圓形、如意頭形、六角形、矩形、座形。

1.青釉褐彩枕[10](圖一),2012年廣州市光孝路建設工地出土。由枕面和枕座兩部分組成,枕面為如意形,中間凹,兩邊稍卷起,前低后高。施青釉,枕面平坦處和枕座正面分別繪褐彩花葉紋,樣式簡潔清秀。

2.青釉褐彩座形枕[11],1956年出土于廣州西村窯址。枕面殘長21、殘寬17厘米。枕面中間呈弧形凹下,左、右、后三邊均殘。據(jù)殘存的弧度觀察,原器枕面似為三面翹起平面作杏圓形,繪有黑彩菊紋。器未燒熟,花紋不顯。

(二)潮州窯

1.青釉枕[12](圖二),枕為長方形鈍角形,空心,施青釉,素面無紋。側(cè)面有一圓孔,底部有六個圓形墊痕。完整的器物僅見一件,其余均為碎片。

2.青白釉點彩雙獅戲球枕[13](圖三),枕高10.7、長16.5厘米,為塑型枕,由枕面與枕座組合而成。枕座塑雙獅戲球,枕面一部分和大獅的右前肢和前半座殘缺,不可修復。枕面露花口狀,前面稍低凹,后面微翹,枕面貼于大獅腰背。枕施青白釉,釉質(zhì)有輕微的乳濁感,積釉處釉色呈天藍色,在大獅的眉、鼻、齒、舌、鬃毛、腰、臀部、尾巴、足部及小獅的鬃毛和尾巴處點青花褐彩,青花在釉下處呈青褐色,在露釉處呈醬黑色鐵銹色調(diào)。枕面中間以鈷料豎寫“□利”,呈青褐色。環(huán)形底足內(nèi)側(cè)露胎處,胎色為灰白,胎質(zhì)有輕微粗糙感。環(huán)形足底印有麻布紋,胎色灰白,胎質(zhì)潤實,胎體剖面胎骨白凈細密,燒造溫度高。此枕的青花褐彩,露釉的黑色斑點有如鐵銹斑色,并有凹凸不平的手感,具有唐宋民窯燒制青花的特點[14],為我們了解宋青花提供了很好的研究材料。

圖四 北宋 雷州窯褐彩枕

圖五 北宋 雷州窯褐彩菊花紋枕

圖六 宋元 雷州窯彩繪瓷枕

圖七 宋元 雷州窯彩繪瓷枕

圖八 元 雷州窯褐彩蓮花紋枕

(三)雷州窯

雷州窯枕共出土13件[15],目前公開發(fā)表的有7件,其中窯址出土2件,墓葬出土5件。墓葬出土的雷州窯枕中3件為雷州市博物館藏,2件為私人收藏。雷州窯枕在造型上多作如意形,前低后高。施青釉或青黃色釉,釉下褐彩繪邊飾弦紋、卷草紋,錢紋、中部飾折枝菊花或花鳥,也見詩文。

1.褐彩枕[16](圖四),北宋,前高8、后高9、長24、寬22、底徑12.3厘米。1995年徐聞縣海安鎮(zhèn)背磊村海邊出土。半圓形枕面,施青黃色釉,釉下用褐彩繪畫,周邊有三道弦紋,中有單線繪四瓣花形,內(nèi)寫有“壽”字。枕身前面用褐彩寫一符號。

2.褐彩菊花紋枕[17](圖五),北宋,前高7.8、后高9.8、長24.5、寬20.5、底徑11.5厘米。1997年徐聞縣下橋鎮(zhèn)北雞出土。枕面呈如意頭形,前低后高,中間下凹,平底。枕面施青黃色釉,邊飾褐彩“米”字和“花”字相間組合紋,中間繪一折枝盛放菊花,花的周圍繪卷草紋。

3.彩繪瓷枕[18](圖六),宋元時期,通長27.8、通寬25.4、殘高4.5厘米。雷州公益窯出土。枕面為如意頭形,中部下凹,底部殘。胎呈灰白色略泛黃,沿枕面邊緣形狀繪有兩圈赭褐彩,中部繪一朵大菊花及枝葉。

4.彩繪瓷枕[19](圖七),宋元時期,長23、寬21、殘高2厘米。雷州土塘窯出土。枕面似如意頭形,中部微凹,前沿平直,底部殘缺。胎呈灰白色,施青釉,枕面釉下褐彩繪兩層弧形圈,兩圈之間草書五個釉下赭褐彩“花”字,中間書一大的釉下赭褐彩“?!弊?。

5.褐彩蓮花紋枕[20](圖八),元代,長29.5、寬25.3、高11厘米。1983年6月雷州市白沙鄉(xiāng)赤坡鋪墓葬出土,現(xiàn)藏雷州市博物館。枕面作如意頭形,中間凹,兩邊翹起,前低后高,身前有一半圓形的鏤空,枕面施青釉,用褐彩繪三道一組的弦紋分隔成兩圈紋飾,周邊一圈繪帶狀卷草紋,中間為主題紋飾,繪一朵盛開的蓮花,周圍繪草葉陪襯。

6.青釉褐彩蝴蝶菊花紋如意頭形瓷枕[21](圖九),宋元時期,長31.5、寬22.5、前高9、后高11.6厘米。1984年雷州市雷城鎮(zhèn)蟹坡墓葬出土,現(xiàn)藏雷州市博物館。枕上大下小,枕面呈如意頭型,前低后高,兩邊翹起,中間下凹,底平,前面鏤有半月形孔,施青釉。枕面褐彩繪帶狀纏枝卷草紋、纏枝花草、短弧線、方格、水波、錢紋組合紋,中間繪五朵盛放菊花和兩只飛翔蝴蝶。

7.青釉褐彩詩詞枕[22](圖一○),宋元時期,長26.5、寬17、前高9、后高12.3厘米。1984年雷州市白沙鄉(xiāng)赤坡鋪墓葬出土,現(xiàn)藏雷州市博物館。枕上大下小,枕面呈長方形,前低后高,中間稍下凹,左右兩邊用褐彩繪二組錢紋和短弧紋,圓圈組合紋,后端繪纏枝卷草紋,枕中間寫有“枕冷襟寒十月霜,小窗閑放早梅芳。暗香入被侵人夢,花物依人樂洞房”詩句。

圖九 宋 雷州窯青釉褐彩蝴蝶菊花紋如意頭形瓷枕

圖一○ 宋 雷州窯青釉褐彩詩詞瓷枕

圖一一 清 石灣窯方形枕

圖一二 清 石灣窯長方形枕

圖一三 清 石灣窯船屋形枕

圖一四 清 石灣窯斜面枕

(四)石灣窯

石灣窯枕[23]的造型較多樣化,有方形(圖一一)、長方形[24](圖一二)、船屋形[25](圖一三)、斜面枕[26](圖一四)、人物枕(圖一五、圖一六)。其中箱型中空的枕,以綠釉為主,或以潑彩窯變,呈現(xiàn)出水墨山水的意境。枕的側(cè)面或露胎,飾剔刻錦紋、花卉、雙線圓錢紋等簡單的紋飾,或飾以錢形、圓形鏤孔。而塑型的人物枕則要復雜細致許多。

1.清三彩孩兒枕,現(xiàn)藏佛山市南海區(qū)博物館。通高19.5厘米。孩兒作屈膝俯臥狀,昂首側(cè)視。頭頂部有一束頭發(fā),高鼻,長耳,面帶笑容,身穿綠衣黃褲,赤足,雙手捧一陶缽于胸前。陶缽處可放置耳環(huán)、項鏈等小飾物。

2.洋人瓦枕,現(xiàn)藏廣東革命歷史博物館。長2、高10厘米。通體窯變藍綠釉。洋人身穿燕尾服,頭戴英式禮帽,作屈膝俯臥狀,雙臂緊收,頭偏向左轉(zhuǎn),臉部表情緊張,頗有求饒之意。

圖一五 清 石灣窯娃娃枕

圖一六 清 石灣窯人物枕

三 一點認識

正如詩人張耒所說:“鞏人作枕堅且青,故人贈我消炎蒸?!碧沾烧碜鳛橄奶旒{涼使用的寢具,在古代尤其是宋代還是很受歡迎的。西漢南越王博物館藏有一件“枕賦”枕,該賦全文269字,敘述了磁州窯瓷枕的產(chǎn)地、瓷枕的用途、關于枕的典故以及文人對瓷枕的珍之重之,能幫助我們了解陶瓷枕的起源、傳承以及宋元時期的瓷枕文化。從上述收集到的材料來看,宋元時期廣東地區(qū)西村窯和雷州窯燒制的枕數(shù)量、造型最多,裝飾技法最為豐富。這與當時自上而下的社會風尚和窯工自北向南的遷移密切相關。關于陶瓷枕的用途,一直以來有許多不同的說法,但是比較獲得認同的是陶瓷枕除了用作寢具,還可以用來鎮(zhèn)宅(辟邪)、按脈、隨葬、玩賞等。廣東這些著名的民間窯口所生產(chǎn)的產(chǎn)品除了提供國內(nèi)民眾使用,還銷往海外。然而在氣候炎熱的東南亞各國卻沒有發(fā)現(xiàn)陶瓷枕,更不用說廣東窯口的陶瓷枕,可見陶瓷枕廣泛使用的地區(qū)只在中國。究其原因,可能主要是因為地區(qū)文化的不同。

[1]曾廣億:《廣東瓷窯遺址考古概要》,《江西文物》1991年第4期。

[2]許建林、黃丹宜、許穎喬:《嶺南瓷珍——廣東舉辦“古代名窯陶瓷精品展”及學術研討會》,《收藏》2017年第6期。

[3]廣州市文物管理委員會等:《廣州西村窯》,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中國考古藝術研究中心出版,1987年。

[4]陳智亮:《廣東石灣古窯址調(diào)查》,《考古》1978年第3期。

[5]廣東省博物館編:《潮州筆架山宋代窯址發(fā)掘報告》,文物出版社,1981年,第57頁。

[6]李炳炎編著:《宋代筆架山潮州窯》,汕頭大學出版社,2004年,第34-35頁。

[7]葉丹洋:《廣東石灣窯枕》,《收藏》2013年第15期。

[8]索德浩:《陶瓷枕的分類、演變及相關問題》,《文物春秋》2004年第2期。

[9]廣州市文物管理委員會、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合編:《廣州西村窯》,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中國考古藝術中心,1987年。

[10]廣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圖。

[11]同注[8],第42頁。

[12]廣東省博物館編:《潮州筆架山宋代窯址發(fā)掘報告》,文物出版社,1981年,圖版叁拾肆。

[13]李炳炎編著:《宋代筆架山潮州窯》,汕頭大學出版社,2004年。

[14]趙光林:《從元大都出土的青花瓷器試探青花瓷器起源和特色》,《北京文物與考古》第三輯,1992年。

[15]湛江市博物館、雷州市文物局、廣東省考古研究所:《雷州窯瓷器》,嶺南美術出版社,2003年,第80頁。

[16]同注[14],第113頁。

[17]同注[14],第116頁。

[18]同注[14],第125頁。

[19]同注[14],第126頁。

[20]同注[14],第6頁。

[21]同注[14],雷州市博物館供圖。

[22]同注[14],雷州市博物館供圖。

[23]同注 [7]。

[24]西漢南越王博物館藏。

[25]西漢南越王博物館藏。

[26]西漢南越王博物館藏。

猜你喜歡
瓷枕雷州青釉
瓷枕
瓷枕,透心涼
哥窯青釉雙耳彝爐
知足(竹)常樂
瓷枕·涼殿·蒲扇·夏衣
清代雷州半島糖貿(mào)易及其規(guī)范化——以新發(fā)現(xiàn)的雷州花橋碑刻為例
雷州書畫作品選
雷州灣海域懸浮物濃度遙感監(jiān)測研究
淺談氈包青釉
古陶瓷鑒定:從標形學到痕跡學
兴宁市| 砀山县| 沙坪坝区| 黎平县| 渑池县| 龙胜| 桃源县| 襄汾县| 北海市| 新营市| 阜阳市| 张家界市| 灵武市| 元谋县| 琼结县| 土默特右旗| 阜城县| 含山县| 宜城市| 扶风县| 阆中市| 米易县| 延津县| 台前县| 大洼县| 通海县| 永州市| 阿荣旗| 康定县| 农安县| 白玉县| 德兴市| 宜宾市| 丹东市| 枣庄市| 富民县| 淮安市| 巴中市| 平乐县| 东明县| 商丘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