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俊霞
摘?要:飲用水的消毒是水處理過程中的重要工藝。本文紹了DBPs的基本信息,綜述了消毒劑種類、投氯量、反應溫度、pH、反應時間、溴離子、金屬離子、氨氮等因素對DBPs生成的影響,為消毒條件的選擇和水質安全保障提供參考。
關鍵詞:消毒副產(chǎn)物;飲用水;影響因素
飲用水水體環(huán)境受到來自工農(nóng)業(yè)以及生活污水等多種污染物的威脅,環(huán)境污染會使飲用水中各種有害物質增加。[1]消毒是殺死水中病原微生物和預防疾病傳播的有效方法。目前,國內(nèi)外有許多消毒方法包括液氯消毒、次氯酸鈉消毒、氯胺消毒、二氧化氯消毒、臭氧消毒以及復合消毒等。[2]消毒劑也與水中天然有機物(natural organic matter,NOM)反應產(chǎn)生消毒副產(chǎn)物(disinfection by-products,DBPs)。[3]
本文主要介紹了DBPs及其生成影響因素,如消毒劑種類、加氯量、反應溫度、pH、反應時間、溴離子、金屬離子、氨氮等,旨在為保障人類健康和飲用水安全提供一些科學依據(jù)和基礎資料。
1 DBPs簡介
氯消毒是目前應用范圍最廣、時間最久的一種消毒方式,目前已檢測到的DBPs有600多種,[4]包括三鹵甲烷(Trihalomethanes,THMs)、鹵乙酸(Haloacetic acids,HAAs)、鹵代乙腈(haloacetonitrile,HANs)等,其中THMs和HAAs含量和占總DBPs的85%以上且THMs和HAAs等DBPs都被證明有致癌性和致突變性。研究DBPs的生成影響因素能更好地控制飲用水的消毒條件,為人們提供優(yōu)質安全的飲用水。
2 DBPs生成影響因素
2.1 消毒劑種類
飲用水的消毒方法有很多,不同消毒劑的類型對產(chǎn)生的DBPs的類型和生成量有不同影響。王建蓉[5]等研究發(fā)現(xiàn)氯消毒生成了CHCl?3?、CHBrCl?2?,但含量都不高。二氧化氯消毒沒有生成THMs,而生成了ClO?2.- 、ClO?3.- 等DBPs;次氯酸鈉消毒生成了CHCl?3?、和CHBr?2?Cl且生成量與氯消毒相近,ClO?2.- 、ClO?3.- 沒有檢測到。王曉寧[6]等研究發(fā)現(xiàn),氯胺消毒與液氯消毒相比,會生成CNCl和ClO?2.- ,THMs的生成量減少。臭氧消毒會氧化水中NOM生成其他DBPs(甲醛為主),會直接與Br?- 反應生成BrO?3.- ,有利于DBPs的生成。李聰?shù)萚7]發(fā)現(xiàn)在紫外線消毒中紫外線含量增加,水體中TOC的質量濃度減小,但THMs的生成量會增加。
2.2 有機物性質和濃度
飲用水中的NOM是DBPs的前驅物,常用TOC和254nm下的紫外吸光度表征。當腐殖酸等有機物在水體中的含量高時,產(chǎn)生的DBPs的量也會變多。DOC的質量濃度與THMs生成勢呈正相關。[8]王永京等[9]研究發(fā)現(xiàn),隨著水體中腐殖酸濃度增加,BrO?3.- 的形成量會逐漸減少。葉畢雄[10]研究發(fā)現(xiàn),TOC和UV-254與THMs的生成呈正相關,而與HAAs的生成相關性較差。
2.3 投氯量
投氯量對DBPs的形成有很大的影響。通常,加入水中的氯越多,DBPs的形成速率越快,形成量也越多。陳萍萍[11]等研究發(fā)現(xiàn),當氯的加入時間相同時,加氯量越大,THMs和HAAs得生成量越大。徐鵬等[12]研究發(fā)現(xiàn)氯投加量較少時,與5種DBPs生成量之間存在線性關系,且線性擬合系數(shù)均大于0987。當加氯量繼續(xù)增加時,產(chǎn)生的DBPs量達到平衡狀態(tài),且一些DBPs的產(chǎn)生量減少。陳卓等[13]發(fā)現(xiàn),投氯量增加時,DCAA、TCAA和MX的量先增加到最大值然后逐漸減少。
2.4 反應溫度
取代、加成和氧化還原等反應是生成DBPs的主要反應類型,隨著溫度的升高,反應速率加快,生成更多的DBPs。陳卓等[13]研究發(fā)現(xiàn),隨著溫度升高,TCAA和DCAA的生成量逐漸增加。蔣建美等[14]研究發(fā)現(xiàn)在較高溫時THMs和HAAs的生成量均比較低溫時多,當水體中含溴化物時,溫度對THMs生成量的影響大于HAAs。
2.5 pH值
不同pH值對DBPs的生成有不同影響。陳萍萍等[11]發(fā)現(xiàn),pH與THMs的形成呈顯著正相關,對HAAs形成的影響不大,呈負相關。Liang L[15]等研究發(fā)現(xiàn),pH在6-8范圍時,產(chǎn)生的THMs的量增加但THAA的量減少。pH對MHAA和DHAA的生成影響較小。葉畢雄[10]研究發(fā)現(xiàn),pH對THMs的形成影響較大,對HAAs的形成影響不大,隨著pH值增大THMs生成量增大,HAAs生成量減小。
2.6 反應時間
隨反應時間的增加,在反應初期速率很快后逐漸緩慢。THMs和HAAs的生成量都是先增加再趨于平緩。商丹紅[16]研究發(fā)現(xiàn)隨著反應時間增加,氯與NOM接觸時間增加,產(chǎn)生的THMs增多。水中TOC越多,加氯量越大,反應時間越長,越容易生成THMs及其他DBPs。[17]陳忠林[18]研究發(fā)現(xiàn),隨著反應時間增加,HAAs的量逐漸增加,到一定反應程度后,HAAs的量趨于穩(wěn)定。劉清華等[19]發(fā)現(xiàn)隨反應時間的增加,三氯乙醛在12小時內(nèi)含量增加,之后變平緩。
2.7 溴離子
氯是一種強氧化劑,當含Br?- 時,Br?- 會與活性氯發(fā)生反應,生成HBrO、BrO?- 等。溴的前體反應優(yōu)于氯的前體反應,這就減少了Cl-DBPs的生成量,增加了Br-DBPs的生成量。Br-DBPs的毒性一般是Cl-DBPs的10倍以上。[20]蔣建美等[14]研究表明水體中含溴離子時,THMs和HAAs的量都增多。Sun Y X等[21]研究發(fā)現(xiàn),隨著Br?- 濃度的增加,與CHBr?3?存在線性關系。在0-3.2mg/L范圍內(nèi),隨Br?- 濃度的增加CHBr?2?Cl和CHBrCl?2?生成量都增加。
2.8 金屬離子
鐵管和銅管廣泛應用于飲用水配水系統(tǒng)中。管道腐蝕會形成Fe?2+?,天然水體中普遍存在Fe?3+?,鐵鹽和它的聚合物也常用做水處理過程中的氧化劑和混凝劑,以及在飲用水輸配過程中管道腐蝕和天然水體中Fe?2.+?被氧化成的Fe?3+?,使Fe?3+?來源廣泛。[22]李波等[23]研究Cu?2+?濃度在0-2.5mg/L范圍時,促進THMs的形成,在2.5-50mg/L范圍時,抑制THMs的形成。在0-50mg/L范圍時,促進DCAA的形成,抑制TCAA的形成。朱志良等[24]研究發(fā)現(xiàn),水體含Br?- 時,在酸性條件下,F(xiàn)e?3+?對THMs的生成有抑制作用;在堿性條件下,F(xiàn)e?3+?對的THMs的生成有促進作用。
2.9 氨氮
隨著工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的快速擴大,含N、P物質的污水排入河流、湖泊等水環(huán)境中,增加了水中養(yǎng)份的負荷。水中NOM的脫氨基作用,增加了氨氮的濃度。錢洪智[2.5]研究發(fā)現(xiàn)在溫度、pH、游離氯無變化時,氨氮濃度增加,THMs的生成量減少了75%。王永京等[9]研究表明隨著氨氮含量的增加,BrO?3.- 生成量降低,在0.10-0.30
mg/L時,可以把BrO?3.- 控制在標準之內(nèi)。
3 總結與展望
由于氯化消毒具有操作方便、價格低廉、性能穩(wěn)定等優(yōu)點,是當前及未來一段時間國內(nèi)外主要的消毒方式。但殺滅致病菌的同時產(chǎn)生一些具有毒性和“三致”作用的DBPs,對環(huán)境水體、動植物以及人體健康都有一定影響。因此,控制DBPs的生成量以及對DBPs生成影響因素的研究尤為重要。目前,在水質標準和健康評價方面還研究較少,可通過實際測試來提高飲用水安全。
參考文獻:
[1]鄭建成,王育兵.我國飲用水健康風險評價的研究進展[J].總裝備部醫(yī)學學報,2015,17(2):127-130.
[2]韓暢,劉紹剛,仇雁翎,等.飲用水消毒副產(chǎn)物分析及相關研究進展[J].環(huán)境保護科學,2009,35(1):12-16.
[3]Sohn J,Amy G,Cho J,et al.Disinfectant decay and disinfection by-products formation model development:chlorination and ozonation by-products[J].Water Research,2004,38(10):2461-2478.
[4]Palacios M,Pampilón JF,Rodriguez ME.Organohalogenated compounds levels in chlorinated drinking waters and current compliance with quality standards throughout the European Union[J].Water Research,2000,34(3):1002-1016.
[5]王建蓉,馬鈴,周智勇,等.氯氣、二氧化氯和次氯酸鈉在自來水消毒中的比較[J].西南給排水,2015(3):18-21.
[6]王小寧,楊傳璽,宗萬松.飲用水消毒副產(chǎn)物生物毒性與調(diào)控策略的研究[J].工業(yè)水處理,2017,37(1):12-17.
[7]李聰,趙敬國,楊玉龍,等.紫外線消毒對砂濾水中余氯及三鹵甲烷的影響[J].浙江大學學報(工學版),2016,50(3):545-550.
[8]何洪威,周達誠,王保強,等.珠江水體中有機物分布、組成及與消毒副產(chǎn)物生成的關系[J].環(huán)境科學,2012,33(9):3076-3082.
[9]王永京,焦夕鈺,金萌,等.腐殖酸對溴酸鹽生成與控制的影響研究[J].給水排水,2017(5):23-26.
[10]葉必雄.我國典型城市飲用水中主要氯化消毒副產(chǎn)物及其健康風險研究[D].北京: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2007.
[11]陳萍萍,張建英,金堅袁.飲用水中鹵乙酸和三鹵甲烷的形成及影響因素研究[J].環(huán)境化學,2005,(4):434-437.
[12]徐鵬,沈吉敏,李太平,等.消毒副產(chǎn)物生成勢測定方法的優(yōu)化研究[J].中國給水排水,2015,31(17):45-49.
[13]陳卓,楊呈勇,陸雋鶴,等.富里酸氯化-消毒副產(chǎn)物生成的影響因子[J].南京林業(yè)大學學報,2000,(2):11-15.
[14]蔣建美,郭改梅.消毒副產(chǎn)物形成的影響因素研究[J].浙江水利水電學院學報,2010,22(4):30-34.
[15]Liang L,Singer P C.Factors Influencing the Formation and Relative Distribution of Haloacetic Acids and Trihalomethanes in Drinking Water[J].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2003,37(13):2920-2928.
[16]商丹紅.飲用水中消毒副產(chǎn)物及其檢測方法的研究[D].南京:南京理工大學,2004.
[17]沈小星,方士,王薇.飲用水消毒副產(chǎn)物的危害及控制工藝[J].水資源保護,
2005,(4):30-33.
[18]陳忠林,李安,王勝軍,等.色氨酸氯化消毒生成鹵乙酸的影響因素研究[J].黑龍江大學自然科學學報,2010,27(6):731-734.
[19]劉清華,陳卓華,張曉娜,等.城市飲用水中消毒副產(chǎn)物三氯乙醛生產(chǎn)量的影響因素研究[J].給水排水,2016,52(5):42-45.
[20]Plewa M J,Wagner E D,Mitch W A.Comparative Mammalian cell cytotoxicity of water concentrates from disinfected recreational pools[J].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2011,45(9):4159-4165.
[21]Sun Y X,Wu Q Y,Hu H Y,et al.Effect of bromide on the formation of disinfection by-products during wastewater chlorination[J].Water Research,2009,43(9):2391-2398.
[22]Liu S G,Zhu Z L,Tan X C,et al.The Influence of Cu(II)on the Formation and Distribution of Disinfection By-Products during the Chlorination of Drinking Water[J].Water Air & Soil Pollution,2013,224(4):1493.
[23]李波,曲久輝,劉會娟,等.銅均相和非均相催化氯化消毒反應研究[J].環(huán)境科學學報,2007,
(12):1962-1967.
[24]朱志良,王靜,葛元新,等.Fe?3+?和Br?- 對飲用水氯消毒過程中揮發(fā)性鹵代烴生成的影響[J].環(huán)境科學,2007,(6):1264-1267.
[25]錢洪智.不同飲用水源水氯化消毒副產(chǎn)物的特征與風險評價[D].杭州:浙江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