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玉琦
一、案例摘要
這堂課從音樂的基本要素入手,把怎樣培養(yǎng)“聽覺思維”作為合唱教學的主線,貫穿整個課堂。運用批判性思維的原則和方法,設(shè)計了從“聽辨感悟”——“聽辨嘗試”——“聽辨反思”——“聽辨運用”,在這一層層遞進的學習過程中,歌曲的和聲在學生耳邊不斷回響,充分感受到合唱的魅力,同時也為合唱教學打下了良好的基礎(chǔ)。
二、背景導讀
這是一節(jié)四年級的合唱課,執(zhí)教老師經(jīng)過了長期的構(gòu)思、多次的試教,大膽嘗試,將“批判性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與班級合唱教學有機結(jié)合,突破了合唱教學“聆聽”的難點,收獲了一些寶貴的經(jīng)驗,我想和大家一起來分享和探討如何運用“批判性思維”提升班級合唱教學,因此撰寫了這篇教學案例。
三、課堂實錄
教學片段(一)——聽辨感悟,大膽質(zhì)疑
(師播放《紅蜻蜓》完整錄音,學生閉上眼睛,靜心聆聽,聽辨幾個聲部。)
生1:歌曲是由兩個聲部演唱的。
師:其他同學也是贊同這個答案嗎?
(其他同學有的點頭表示贊同,有的大聲說是的,我們都認為是兩個聲部。)
師:你們是怎樣聽出來的呢?兩聲部各有什么特點?
生2:我是從旋律聽出來的,一個聲部音高一些,另一個聲部音低一些。
師:這首歌曲是兩個聲部的合唱歌曲,歌曲的主旋律起伏較大,音域從“低音5-高音i”達十度,和聲式的第二聲部圍繞主音“1”起伏不大,使歌曲的和聲色彩非常濃厚,同學們聆聽地非常細致。
教學片段(二)——聽辨嘗試,思維培養(yǎng)
師:歌曲旋律非常舒服優(yōu)美,為了讓同學們更直觀地感受音樂的旋律,老師做了一個動畫的旋律圖譜,請同學們邊聆聽高聲部旋律邊看圖譜的變化。
師:在旋律的進行中,由于音高的走向變化而形成的起伏線條,我們把它叫做旋律線??吹竭@個紅色流動的線條叫做旋律線。高聲部的旋律線像什么呀?
生1:像高低起伏的波浪,仿佛紅蜻蜓在飛翔,時而高時而低。
生2:像高低不一的小山,起伏連綿,優(yōu)美寧靜。
師:讓我們一起伸出小手,隨著旋律線,一邊哼唱一邊來感受。
(學生隨著老師的琴聲,感受旋律的起伏特點。)
師:老師也想?yún)⑴c到你們當中來,請你們演唱兩遍歌曲主旋律,老師會在第二遍演唱時加入另一個旋律,仔細聆聽,老師跟你們唱的是不是一樣的?
(學生演唱高聲部的旋律,老師演唱低聲部旋律,合作演唱歌曲。)
師:讓我們把手伸出來,隨著旋律線感受一下低聲部的旋律特點,高聲部是歌曲的主旋律,那低聲部有怎樣的作用呢?
生1:低聲部比起高聲部來就更加平穩(wěn)一些,有輔助高聲部的作用。
生2:仿佛兩只紅蜻蜓,一只在高處飛翔,另一只在低處飛翔,相互呼應(yīng)。
師:同學們的想象力真豐富,兩個聲部要配合起來能不能我唱我的你唱你的呢?
生:不能。合唱需要做到相互聆聽,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教學片段(三)——聽辨反思,解讀文本
師:你們能不能聽著高聲部的旋律來演唱低聲部呢?
生:能。
(學生聆聽高聲部的旋律哼唱低聲部。)
師:下面老師將大家分成兩個聲部,波浪式起伏的高聲部和平穩(wěn)的低聲部兩個聲部合起來,注意相互聆聽!
(學生看著旋律圖譜一起用lu哼唱兩個聲部的旋律。)
師:很好,讓我們看著高低兩個聲部的旋律圖譜,完成合唱,可以把手勢帶上。
(學生再次用“l(fā)u”哼唱兩個聲部的旋律。)
師:低聲部同學你們在唱自己聲部的時候聽見高聲部同學的演唱嗎?
生1:聽到了!
生2:我不僅聽到了自己的聲部,同時也聽到了另一個聲部的演唱。
師:其實合唱就是要相互聆聽,第一個聽自己的聲音,第二個聽對方的聲音,第三個聽伴奏的聲音。做到這三個要點,同學們的合唱就一點不困難了對于你們來說。
教學片段四——聽辨運用,整合創(chuàng)造
師:同學們美妙的歌聲讓老師情不自禁地加入了你們的演唱,我加入了哪一句呀?
生1:最后一句,最后一句重復演唱了兩遍。
師:你們感覺情緒變得怎么樣了?
生2:更加深情了。
師:最后一句還用了什么方法來處理的?
生3:漸慢了,結(jié)尾的時候加入了風鈴,十分動聽。
師:漸慢的同時力度也漸弱了,仿佛很不愿意童年離我們遠去,很想回到那個美好的時光。我們把最后一句唱一唱。
(學生深情地演唱歌曲的最后一句,加入力度的變化。)
四、案例評析
1. “批判性思維能力”培養(yǎng)成為課堂的亮點
《紅蜻蜓》是“人音版”教材四年級第八冊第四單元的一首合唱歌曲。本課的設(shè)計,我從音樂本體出發(fā),運用批判性思維的觀察、提問、論證等教學方法,從學生實際入手,設(shè)計教法,突破重點、難點,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體驗合唱的美,鼓勵學生大膽質(zhì)疑,并積極參與到多種合唱活動中,激起學生學習合唱的興趣,學會相互聆聽配合默契的演唱,培養(yǎng)了學生良好的聽覺思維品質(zhì)。
2. “聽覺思維”培養(yǎng)成為合唱教學的主線
其次,音樂是聽覺的藝術(shù)。本節(jié)課以“視聽結(jié)合”為教學主線,以歌曲高、低兩聲部的旋律為載體,通過聆聽、看圖譜、劃旋律線等多種活動,讓學生在多次聆聽體驗的基礎(chǔ)上,為突破合唱教學的重難點做了很好的鋪墊。
3. “整合創(chuàng)造”成為課堂拓展的閃光點
巧用多媒體輔助訓練學生的內(nèi)心聽覺,聽高聲部的旋律唱低聲部,可以最大程度地調(diào)動學生的視聽感官,是突破合唱難點的有效方法。課件上的旋律圖譜讓學生可以直觀對比感受高、低兩聲部旋律的特點,為合唱建立基礎(chǔ)。
在延伸拓展創(chuàng)造環(huán)節(jié)以不同的演唱方式表現(xiàn)歌曲,充分發(fā)揮了學生的想象力,拓展學生的思維,提高他們的創(chuàng)編能力和表演能力。
最后,我認為音樂課不僅要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歌唱方法和習慣,更需要引導學生用批判性思維的方法,使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得到充分的發(fā)揮和鍛煉。
沒有一節(jié)課是盡善盡美的,我覺得還有些教學環(huán)節(jié)想和大家一起探討,如果我在合唱《紅蜻蜓》這個教學環(huán)節(jié)時,請學生根據(jù)聽到的旋律自己加上力度記號,區(qū)分高低兩聲部的旋律特點,這樣是否可以更好地表現(xiàn)歌曲的美好意境,是否也更利于讓學生深入感受樂曲的旋律呢?這只是我個人在教學后的一些思考。
今后怎樣開拓更多、更有效的教學方法,值得我們每位音樂教師去積極探索,不斷嘗試。
參考文獻
[1] 董毓.批判性思維三大誤解辨析[J].高等教育研究,2012(11):64-65.
[2] 戴維·希契柯克.批判性思維教育理念[J].高等教育研究,2012(1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