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鈴 張麗華 任美娟
摘要:本文是通過一例年輕腦梗死患者的護理,總結相應的臨床經(jīng)驗。目的:探討此類患者護理中常見的問題及相關預后,從而整理出一系列護理措施。結果:加強早期專業(yè)的肢體功能鍛煉,同時做好心理護理以及疾病相關知識宣教,患者康復出院。
關鍵詞:青年型腦梗死;護理;功能鍛煉
青年腦卒中通常是指年齡在18歲~50歲的青年人發(fā)生的腦卒中[1],由于環(huán)境因素、不良的生活習慣及飲食習慣、生活工作的壓力等因素, 青年腦卒中發(fā)病率逐年增多,病人的日常生活能力下降、社會功能減退、生活質量下降[2]。據(jù)相關報道,青年卒中占全部卒中的13.3%[3], 2018年12月我科收治1名年輕卒中患者,通過積極的治療及康復鍛煉后出院。
1.臨床資料
患者男性,37歲,因“急起右側肢體無力12小時”擬診為“急性腦?!庇?018年12月19日平車送入我科。入院時神志清,雙側瞳孔等大等圓,直徑3mm,對光發(fā)射靈敏,言語清晰。右上肢肌力4級,右下肢肌力3級,左側肢體肌力正常,進食飲水無嗆咳。既往體健,有長期吸煙、酗酒史,喜食咸食及油膩食物。
入院后予一級護理,低鹽低脂軟食,病重,脫水、腦保護、抗凝、穩(wěn)定斑塊、改善循環(huán)、營養(yǎng)神經(jīng)等對癥支持治療。入院第二天,患者右側肢體無力癥狀較前進展,右上肢肌力2級,予加用尤瑞克林改善側支循環(huán),血壓高,收縮壓波動在180-190mmHg,醫(yī)囑予加用長期降壓藥。病情平穩(wěn)2天后予功能鍛煉指導。10天后患者生命體征平穩(wěn),遵醫(yī)囑予出院。
2.護理
2.1病情觀察 嚴密觀察患者的意識、瞳孔及生命體征的變化,該病人血壓偏高,尤其是要注意意識和瞳孔的變化,如發(fā)現(xiàn)患者瞳孔不等大或有劇烈頭痛、嘔吐等癥狀或出現(xiàn)血壓升高,呼吸、脈搏減慢等現(xiàn)象,應警惕腦疝的發(fā)生。若出現(xiàn)突然言語不清、嗜睡、反應遲鈍等情況,及時報告醫(yī)生進行處理。
2.2用藥護理 遵醫(yī)囑及時準確地用藥,并觀察藥物的作用及副作用。該病人使用甘露醇、甘油果糖脫水,我們應注意以下方面:
2.2.1選擇粗直、彈性好的靜脈,用藥過程中保證藥液滴速,并注意觀察局部皮膚情況,防止藥液外滲。
2.2.2關注生命體征的變化,尤其是血壓的變化。
2.2.3定期復查各項指標,如肝功能、腎功能、電解質等。
2.2.4關注尿量的變化,防止急性腎功能衰竭,通過我們的觀察、治療及護理,患者住院期間未發(fā)生相關并發(fā)癥。
2.3功能鍛煉 當患者生命體征平穩(wěn),神經(jīng)系統(tǒng)癥狀不再發(fā)展后( 腦梗死24-48小時) 即開始對癱瘓肢體進行康復鍛煉。
2.3.1 被動功能鍛煉 患者右上肢肌力2級,我們協(xié)助其進行:(1)肩關節(jié)屈曲 患者仰臥,一手扶持患側肘部,一手扶持肩膀以保護肩關節(jié),將上臂直上拉至盡處,再慢慢返回原處,進行3-5次;(2)肘關節(jié)屈曲、伸展 患者仰臥,一手扶持患側肘部,一手扶持手腕,將肘部屈曲、伸直至盡處,再慢慢返回原處,進行3-5次;(3)手腕及手指屈曲、伸展 患者仰臥,一手扶持患側手腕,一手抱著手背近手指的位置,將手指及手腕向下屈曲、伸展,再慢慢返回原處,進行3-5次。
2.3.2主動功能鍛煉 入院第七天,患者右上肢肌力3+級,我們指導其進行:(1)Bobath握手雙手手指交叉,偏癱拇指在上,用健側上肢帶動患側上肢在胸前伸肘、上舉,然后屈肘,雙手返回胸前;(2)擠捏患手 偏癱手置于胸前,用健側拇指、食指沿患側手指兩邊由遠端向近端擠捏,在根部緊壓20秒;(3)半橋運動 雙手位于體側,雙腿屈膝,足支撐于床面上,然后臀部抬起并保持10秒,重復10次。
2.4心理護理 我們應充分尊重、理解患者,多與其溝通,指導其正視危險因素的存在。該病人為家中的主要勞動力,對于這次患病,病人本身有焦慮的表現(xiàn),對家庭而言也有一定的影響。我們要耐心傾聽病人訴說,與其一起分析焦慮的原因,盡可能消除焦慮的因素。對于病人提出的問題,及時給予回答。
2.5飲食護理 有數(shù)據(jù)表明,青年卒中患者普遍存在口味較重、喜歡吃腌制食物及飲酒情況較多。
3.護理體會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轉變,我國腦梗死發(fā)病的低齡化趨勢日益明顯,青年腦梗死發(fā)病率越來越高,青年腦梗死患者與老年人相比,中青年階段是人生事業(yè)的鼎盛階段,所以對在此階段出現(xiàn)腦卒中的治療和預防越來越受到醫(yī)務人員的關注,如何提高患者的生存和生活質量,減少發(fā)病率,是我們臨床工作者所需要探討的課題。對于青年卒中患者,在給予及時正確的治療的同時,應更加注重偏癱肢體的良肢位擺放及功能鍛煉的指導,以促進運動功能恢復,預防壓力性損傷及肢體攣縮畸形。另外,給予科學合理的出院指導,提高治療及康復效果,從而提高青年腦卒中患者的生活質量、心理需求及社會需求。
參考文獻:
[1]Kissela BM,Khoury JC,Alwell K,etal. Age at stroke:temporal trends in stroke incidence in a large, biracial population[J].Neurology, 2012,79( 17):1781-1787.
[2]徐玉珍. 青年腦卒中病人心理障礙的護理[J] .全科護理,2013,11(16) :1478.
[3]盧旺盛. 腦卒中“瞄”上了青年[J].人人健康,2018(7):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