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樂弦
摘要:城市風景作為油畫創(chuàng)作的課題之一,為油畫藝術的多元化發(fā)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就國內情況來看,最近幾年青年畫家在城市風景油畫創(chuàng)作中的突出表現(xiàn)逐漸引起了大家的關注。在青年油畫家城市風景作品中可以明顯感受到他們對于突破傳統(tǒng)審美形式所做出的各種努力與貢獻,從而得出這樣的結論:當代社會的視覺經驗仍然可以提供新鮮的形式感。
關鍵詞:當代青年;油畫家;風景油畫;形式美
油畫藝術的畫面形式規(guī)律在于它本身要素的安排,諸如點、線、面、構圖、節(jié)奏、色彩、筆觸、肌理等等的運用。一件作品重要的不是情節(jié)和故事,而是畫面本身結構的安排,用純粹的繪畫語言重新建立起畫面的結構形式,把傳統(tǒng)的文化精神和當代的文明相結合才會讓自己的作品與眾不同。隨著藝術家觀念的轉變,對審美對象的再發(fā)掘也成為一種趨勢,曾經不能入畫的事物紛紛見諸畫面?!啊瓉肀缓雎缘娜粘J录腿の哆M入繪畫創(chuàng)作的中心舞臺,甚至主導著許多畫家的藝術想象?!崩缍藕\娮髌分袧M滿的小窗戶、潘新權作品中大面積的自行車、
沈磊作品中空曠的天臺等等畫面主體圖像,這些城市生活里最常見的景物成了新的形式美的發(fā)掘對象,生活在城市中隨處可見的樓房、街道、窗戶、自行車等成為了新的繪畫主體,在表達新主體的形式上畫家結合各自對城市生活的體驗又融入了個性化的表現(xiàn)。這種表現(xiàn)形式以前未曾出現(xiàn)過,也極大的擴充了視覺形式的多樣性,成為新的審美形式給觀眾帶來新鮮的視覺沖擊。
在城市風景油畫創(chuàng)作中,青年油畫家大都突破以往的畫面構成形式,采用曾經回避或忌諱的新的構成形式來表現(xiàn)當下現(xiàn)實生活內容,取得了理想的效果。例如杜海軍沒有按傳統(tǒng)的油畫來畫城市樓群,他大膽舍棄了傳統(tǒng)審美中的對稱均衡、單純齊一、調和對比、比例、節(jié)奏韻律和多樣統(tǒng)一等形式美法則。在構圖上,為了突出現(xiàn)代城市建筑的擁擠感、壓迫感以及透不過氣的感覺,他創(chuàng)造了一種密不透風、滿是方格的畫面構成形式,側重對個人符號的并置而產生的多重沖擊,對于城市樓群的簡化和重構完成了整個畫面獨特的后現(xiàn)代主義形式感。杜海軍畫的建筑物往往與畫面平行,窗戶象人們日常所見整齊的排列在畫面上,觀眾的視線被壓縮,空間被堵塞,這正是當代社會人們生存環(huán)境的真實寫照。生活在城市中的人們每天抬頭看到的就是這樣的景象——高樓大廈重疊橫亙于眼前,密密麻麻的窗戶里是人們熟悉而又陌生的城市生活。從杜海軍的窗系列作品和以往的城市景觀系列以及都市印象系列作品中都可以明顯感受到他個人化的形式感傾向。
杜海軍的作品往往都采用平面化的處理手法,在杜海軍作品《N 個窗》、《Windows》等畫中,作者有意的處理了窗戶之間的排列關系,一排排平行并列的窗戶,線條的輪廓以某種有節(jié)奏的形式連在一起,這種節(jié)奏感強烈的壓迫著觀眾的視覺感官,畫面中的視覺節(jié)拍是由反復出現(xiàn)的窗戶構成的,在視覺上給人一種強烈的形式感。并將天空及地面大膽簡化,采用幾乎平涂的手法來突出主體。
在觀眾常見的描繪建筑物的風景畫中,大多都采用了明暗來強化畫面的空間,或增強畫面的縱深感來獲得一定的畫面氣氛。杜海軍顯然是有意回避了明暗法表現(xiàn),而是用樓宇的間距或樓面眾多窗戶形成的線條透視來表現(xiàn)畫面空間。這種處理手法使得畫面極具形式感,在大膽舍棄明暗的基礎上強調作品“平面式鋪面而來的呈現(xiàn)狀態(tài)”。因此,杜海軍的畫面的形式感是很容易給觀者留下深刻印象的,他以一種微觀的、極具個人風格的形式感來表達和探索城市里人與人之間的某種關系。也只有通過這種形式感才能更恰當更直接的表達作者對城市生活的體驗與感悟。杜海軍就是以城市物象為依據從中獲得啟發(fā)和靈感,創(chuàng)造和豐富了個人的形式語言,同時又強調了油畫形式語言不依附于內容而獨立存在的審美價值。
再來看看沈磊的對畫面構成形式感的追求,作品《鋼城宿舍的雪》描繪的是從天臺看向廠房的全景,此時正值冬日層層白雪覆蓋在老式廠房的樓頂,四周一片寂靜,仿佛時空停滯在這一霎那。畫面前景是略顯破敗的廠房,籠罩在霧氣中的是可能正在新建的高樓和沒有冒煙的煙囪。所有房屋建筑處在畫面的二分之一處,剩下的是冬日里沉寂天空。近景是不同造型的樓房形成的線條透視分割畫面,畫中展示了天臺望去所處的獨特視角,天空占據視線的絕大部分,放眼所見的是城市的一角,積雪灑在天臺和遠處的樓房上。建筑物僅僅只占畫面的一半,畫面重心下墜,運用高視點的焦點透視對畫面的構成分割,這樣做的目的是讓天空的面積變大,由于畫面中虛和空的比例增大加強了畫面的高遠和開闊,觀者觀看這副作品的時候仿佛自己也是站在天臺上正在向下俯視城市。正是利用這種畫面形式感,作品才成功營造了一種清冷寂靜的畫面氛圍。
還有潘新權的車棚系列,其作品更注重畫面形式感的表現(xiàn),例如在他的《太陽下的自行車》作品中大量用點、線、面的疏密組合以及黑線、白線、灰線之間的穿插來突出畫面的視覺效果,并且用強烈的幾何形陰影來分割畫面,同時注重畫面中表現(xiàn)對象的趣味性,挖掘其中線的元素,對其進行提煉、簡化,來加強畫面的節(jié)奏,從而突出了形式感,以自行車為載體來表達畫面的特殊趣味。潘新權說:“……目前, 在油畫創(chuàng)作中我不太注重色彩表現(xiàn),但 從藝術發(fā)展史的角度來看,審美當隨時代的發(fā)展而發(fā)展,表現(xiàn)語言與手段也應該隨時代的發(fā)展而有新的進步。傳統(tǒng)的形式美來自于自然的經驗,現(xiàn)在這種經驗正在人為地消失。杜海軍、沈磊、潘新權等油畫家的作品在立足城市生活的基礎之上,積極探索與研究個人語言,在畫面形式感的構建上取得了突破性的貢獻,因此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當代社會的視覺經驗仍然可以提供新鮮的形式感。
參考文獻:
[1] ?胡建成. ?寫實油畫的觀念性研究[J]. ?《美術大觀》,2011,04:19.
[12] ?高名潞. ?意派論:一個顛覆再現(xiàn)的理論[M]. ?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