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昌松
摘要:語文教師在語文課文的教學中,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感恩意識,在課堂上應該適時積極創(chuàng)設學會感恩的情境,并且將感恩意識延伸到生活實踐中。
關鍵詞:語文教學? 學生? 感恩教育? 培養(yǎng)?? 情境? 實踐
感恩教育是低年級教育中的重要內(nèi)容,面對現(xiàn)在很多學生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現(xiàn)象,感恩教育變得尤為重要。作為一名低年級的語文教師,應當培養(yǎng)學生健全的人格,引導學生樹立積極向上的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讓學生在不斷地熏陶中,能學會感恩、懂得報恩。如何在語文教學中唱響感恩之歌呢?我從以下幾個方面淺談在低年級語文教學中該如何滲透感恩教育。
一、深入文本,培養(yǎng)學生的感恩意識
葉圣陶老先生說過:“教材無非是一個例子?!彪m然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點應該放在生字生詞上,可僅僅會寫生字詞是遠遠不夠的。小學語文新課程目標的三個維度是“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這三個方面相互滲透,融為一體,注重了語文素養(yǎng)的整體提高。因此,語文教師在課堂上進行教學的同時,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對課文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方面的感悟??墒且驗閷W生仍然處于低年級階段,教師要做一個引導者,要把握好挖掘文本的程度以及采取正確的方法引領學生體會文中傳達的情感。在一年級下冊的課文里就有幾篇課文都是關于學會感恩的主題,如:《吃水不忘挖井人》、《奶奶的白發(fā)》和《陳毅探母》等。
如:《陳毅譚母》教學片斷:
師:在課文的第一自然段中,哪一個詞能夠表現(xiàn)陳毅知道母親生病后很著急呢?
生1:“趕回”這個詞能夠看出陳毅很著急。
師:請小朋友們按照課文內(nèi)容填空。(?? )進家門,陳毅(? )來到母親床前,(?? )她的手,(???? )詢問病情。
生2:(一),(就),(拉著),(細心地)。
師:你們能不能動動腦筋想一下填出來的這些詞,你能夠感覺到陳毅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生3:他很關心他的母親,很孝順。
師:說得很棒,那老師還有一個問題需要你們幫忙,陳毅回家以后還為母親做了一件什么事情?
生4:還為母親洗衣服。
師:他真的很孝順,可是陳毅在洗衣服的時候就是僅僅在洗衣服嗎?
生5:不是的,他一邊洗衣服,一邊跟母親談家常。
師:陳毅很孝敬母親,他認為給母親洗衣服是應該的,可為什么是應該的呢?你們可以聯(lián)系生活,假如你們就是陳毅,覺得這樣做是不是應該的?你又為什么愿意這樣做呢?
生6:因為陳毅小的時候母親給他洗了很多衣服,要學會感恩。
師:小朋友們說得真好,母親對我們這么好,我們要學會感恩,要孝順父母,那我們今天回家以后也為父母和爺爺奶奶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情,好嗎?
生齊答:好。
語文教學不能只停留在能背文本、寫好文本中的生字生詞,還要引導學生去探索文本所蘊含的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而且要學以致用,舉一反三,適當?shù)赝卣刮谋?、豐富文本,與自己的生活實際相聯(lián)系。在上面的教學片段中,教師通過一連串的問題,層層推進,然后又激活學生生活經(jīng)驗,較好地培養(yǎng)了學生的感恩意識,使感恩之情深入人心。
二、創(chuàng)設情境,渲染感恩教育的氛圍
我們通過教學逐漸培養(yǎng)了學生的感恩意識,但是還必須適時創(chuàng)設感恩教育的氛圍,在這樣的氛圍里,教師還應當起到引導者的作用,可以采取多種方法,以期達到良好的效果。比如,在學習《吃水不忘挖井人》這篇課文時,我們學習到要“滴水之恩,涌泉相報”。然后我立即說到,“小朋友們,今天你們中午回家回得太著急了,教室里的電燈都忘記關了,不過有一個小朋友一個人幫助你們完成了這件事情,你們該怎么辦呢?”只聽到班里的張世強大聲說道:“我們要感謝靖夢珂,應該給她鼓掌?!睆埵缽姷脑捯魟偮?,我看見其他小朋友都面帶微笑地望向靖夢珂,拍起自己的小手,并且一起說道:“謝謝靖夢珂。”當時我看著眼前的這一幕,心里頓時被孩子的言行溫暖了。他們從懵懵懂懂到現(xiàn)在慢慢地長大了,在上述的例子里,我就通過榜樣示范的方法創(chuàng)設學會感恩的氛圍,榜樣的力量會極大鼓舞全班孩子的一言一行,推動他們努力做到與人為善、樂于奉獻、相親相愛,并且時常懷著一顆感恩的心。
三、延伸課外,踐行感恩教育的行動
《語文課程標準》在前言中就指出了小學語文的課程理念強調(diào)語文教育應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堂,強調(diào)“語文課程應根植于現(xiàn)實”,“應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等。這就表明,我們應該把語文教學延伸到課外,感恩教育當然也不例外,學生只有通過具體的實踐,才會更加深刻地領悟到學會感恩的重要性,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zhì)。感恩需要感受到他人的愛,愛其實就在我們的身邊,但我們常常就缺少了一雙發(fā)現(xiàn)它的眼睛。首先要鼓勵學生積極觀察身邊的人和事。其次,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了解,我們感恩的對象可以是父母、老師、同學和學校,這些都是孩子非常熟悉的對象。最后,可以給學生布置一次以“感恩”為主題的活動,我們有了一顆感恩的心,還需要行動起來。比如:回到家里給爸爸媽媽捶捶背、洗洗衣服,在學校里,真誠地對曾經(jīng)幫助過你的同學說聲感謝等。這些活動,可以潛移默化地讓感恩如春風般吹進每個孩子的心田。
感恩是每個人都應該有的基本道德準則,是做人的最起碼的修養(yǎng)。鴉有反哺之義,羊有跪乳之恩。由此可見,感恩教育的重要性,我們語文教師要努力在教學中肩負起這份責任,盡自己所能在語文教學中唱響感恩之歌。
參考文獻:
[1]《葉圣陶教育文集》第三卷,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2]《新課程語文標準》。
[3]蘇教版小學語文教科書及參考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