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菊
內容摘要:隨著時代的進步和發(fā)展,人們對護理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特別是兒科的護理風險防范意識越來越強。為此,護理工作過程中,具體存在哪些護理風險因素,以及導致護理風險的原因和現(xiàn)狀,都需要細致詳盡的進行分析。面對這些護理風險因素,從護理人員和患兒家屬,都應該采取什么防范措施,都一一做了分析。
關鍵詞:護理風險因素;防范措施;護理人員
【中圖分類號】R47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107-2306(2019)03-107-02
護理風險是指在護理過程中可能發(fā)生的一切不安全事件,而兒科護理主要是患兒入院接受治療所發(fā)生的一系列問題,導致患兒自身安全受到影響,比如意外帶來的身體傷害、因醫(yī)療器材或者護士粗心導致的病情加重等。在實際護理過程中,要全面的改善護理管理措施及提高安全意識,保證患兒能夠正?;謴徒】?,讓其家人安心。
首先,兒科的護理風險現(xiàn)狀分析。在臨床過程中,兒童天性好動,對外界事物充滿好奇,會不自覺的觸摸外界事物或者到處攀爬,由此引發(fā)意外受傷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兒童住進醫(yī)院之后,要經(jīng)歷病情觀察階段。源于病情情況的不同,觀察時間長度迥異,可能會帶來病情治療延遲。或者實際護理過程中,由于藥物問題致使兒童病情加重。護理人員自身的問題,也存在著很多護理風險,患兒在治療過程中導致患兒身體傷害。
其次,兒科護理工作中常見的風險因素。兒科護理過程中,有很多帶來風險的因素,比如醫(yī)療器材的運用、護士缺乏足夠的專業(yè)和技能知識、護士與患兒家屬之間溝通不順暢,以及醫(yī)院不夠全面的感染意識等因素。下面,對于護理風險因素一一進行分析:
1.在醫(yī)療器材方面 使用搶救臺時,沒有設置合適的溫度或感溫探頭沒有貼近皮膚,這會使兒童燙傷;在藍光箱內部沒有安裝溫濕度計。而護士又沒有及時巡查,找出存在的問題,也會帶給患兒不良后果。因此,及時檢查并清理醫(yī)療器材對保證患兒正?;謴褪欠浅1匾摹?/p>
2.低年資的護理人員缺乏護理安全意識和責任意識。對于步入崗位不久的年輕護士,專業(yè)知識不豐富,技術運用不熟練,還沒有掌握巧妙的溝通技巧,很可能會在實際操作中出現(xiàn)差錯。在這種情況下,在兒科重癥病房,必須有新生兒家屬的陪護,特別是在交接班期間,以避免出現(xiàn)用錯藥、患兒嗆奶、墜床、各種管道脫出等。
3.護理人員缺乏足夠的護理專業(yè)知識和技術。剛剛步入工作,對醫(yī)院環(huán)境尚不熟悉,特別是專業(yè)知識不夠全面,臨床經(jīng)驗又少,無法做到準確識別患兒病情的細微變化,從而失去搶救的機會。為此,醫(yī)院引進很多高科技便捷操作的器材,來避免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
4.護理人員與患兒家屬的溝通問題。當患兒出現(xiàn)異常癥狀時,家屬的情緒會變得急躁。這時,護理人員不僅要用專業(yè)知識對嬰兒癥狀做出準確判斷,也要安撫好家屬不穩(wěn)定的情緒。因此,處理好護理與患兒家屬關系,避免護理糾紛,會促進病情的有效治療。在溝通時間和內容方面,入院前,護理人員積極給患兒家屬提供有效信息,給他們創(chuàng)造舒適的就醫(yī)環(huán)境,減少等候就診的時間。入院時,護理人員更要與患兒家屬及時溝通,向他們介紹醫(yī)院醫(yī)療設備和醫(yī)生的技術水平,還有探視患者的時間,讓他們與護理人員建立起互相信任的關系。出院時,護理人員要做好患兒恢復健康的指導工作,注意事項以及復診情況。
5.護理文件的填寫缺乏規(guī)范性。在實際護理工作中,一些護士沒有按照規(guī)定填寫護理文件,在醫(yī)囑上代簽字、錯計患兒的年齡性別等。按照相關規(guī)定,這是要負法律責任的。
6.護理人員緊缺問題。比較成年人,兒童的治療合作性要差的多,會更需要更多的護理人員。比如兒童的用藥量小,以及靜脈血管纖細,這帶來更多的工作量。而護理人員人手緊缺,很多的護理人員無法做到多重角色的轉換,與患兒家屬產生沖突,身心疲憊。
7.醫(yī)院缺乏感染意識。護理人員接觸患兒時,沒有及時進行無菌處理。比如戴手套護理某個病人,沒有摘下手套就護理其他病人。再比如,對于血壓計、聽診器、輸液泵等器材沒有及時消毒。很容易引起醫(yī)院內部的交叉感染。患兒家屬不了解交叉感染的相關知識,對孩子的飲食和衛(wèi)生不注意,也會導致疾病的感染。
8.護理人員沒有足夠的風險防范意識。目前,高校的護理教育以臨床實踐操作的理論知識和技能培訓教育為主,這使剛剛工作的護理人員缺乏護理工作的法律觀念,不重視護理安全方面的知識,護理風險防范意識不足,對護理實際工作中的隱患認識不到位,對患兒這一特殊患者治療過程中的風險估計不到位,會引發(fā)諸多事件發(fā)生。
再次,護理風險因素產生的原因分析。護理過程中,患兒很可能會遭遇意外因素的護理風險,原因是兒童好動的天性和護理人員的粗心大意。還有一種情況是關于患兒的病情延誤。病情延誤帶來護理風險的原因是患兒不能像成年人一樣,清楚表達自身感受,再加護理人員缺乏經(jīng)驗,對患兒的病情發(fā)展沒有準確把握,會帶來嚴重的護理風險后果。另外,藥物使用的護理風險產生的原因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患兒自身對抗生素或者藥物過敏,很多藥物對患兒來說,都是第一次使用,對是否引發(fā)過敏不明確,因此帶來的傷害,形成了護理風險。二是患兒的藥物都是護理人員安排使用,某些藥物用時過早,或者用量過多可能會引發(fā)藥效降低,不能達到治療的目的,甚至對患兒的身體造成嚴重傷害。
最后,針對患兒的護理風險,防范措施的實施主要針對的是護理人員,包括以下幾點:
1.加強對護理人員的管理 護理工作需要責任心很強的工作人員。針對責任心不強,安全意識薄弱的護理人員,要加強教育。
2.注重護理人員的培訓 隨著科技的不斷發(fā)展,醫(yī)療器材、治療方法和藥物都在不斷的更新,護理人員不能定期地進行學習的話,就無法正常的工作。
3.提高護理人員的藥物管理意識 對于患兒的藥物使用,護理人員必須及時、準確的對藥物進行把關。藥物的管理運用過程中,對不同的患兒建立起用藥檔案,以便確認用藥的數(shù)量和具體時間。
4.強化護理人員的風險防范意識 護理人員要不間斷的巡視患兒,發(fā)現(xiàn)患兒有異常癥狀,及時配合醫(yī)師,保證患兒在第一時間得到救治。
總之,加強兒科護理的防范,保證護理風險的有效管理,提高護理質量,是每一位護理人員的本質工作,也是醫(yī)院的基本職責。我們要不斷的學習好的工作經(jīng)驗和先進科技技術,為提高兒科的護理風險安全意識做好準備,從真正意義上,提高護理質量,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對醫(yī)療服務質量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