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信息技術與小學英語深度融合,課堂教學中合理、巧妙使用微課、Ipad及學習平臺使英語教學課堂中孩子的學習達到最大值。本文結合具體教學案例,探討了小學英語與信息技術深度融合的有效途徑及突出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小學英語;信息技術;深度融合
【作者簡介】莫曉巧,中山市古鎮(zhèn)鎮(zhèn)古一小學。
隨著“互聯(lián)網(wǎng)+”的產生與普遍使用,信息技術在小學英語課堂中的地位從“使用”向“整合”向“深度融合”不斷進化。微課、IPA及學習平臺的使用讓小學英語的學習隨時與隨地都成為可能。它們讓小學英語與信息技術打破傳統(tǒng)教學的壁壘,深度融合,讓英語課堂中的每一個孩子都達到學習的最大值,最大限度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潛能,落實學生語言核心素養(yǎng),成為推動英語課堂教學快速發(fā)展的有力催化劑。
一、課前微課,激活話題,整體感知新知
課堂伊始,教師播放微課,引出話題——我最喜愛的人。以猜測形式逐一呈現(xiàn)圖片并作不同的描述Whats he like? Hes not tall. Hes thin. He has short hair. He has big ears...What can he do? He can do Kongfu. He can paint...Why is he my favorite person? He donates lots of money. Hes kind. He helps many teachers. Hes helpful... 學生在生動有趣的信息技術幫助下不知不覺中對本課時的教學重點進行了整體的感知,體驗通過外貌、會做的事情及喜歡他的原因去描述自己最喜愛的人的方法,同時也充分激活了學生相關的背景知識。這在之后的師生對話中得到充分體現(xiàn):
T: Whats Miss Chen like?? S1: She has short hair.
T: Is she tall or short?? S1: Shes not tall.? S2: Shes a woman. Shes friendly.
老師運用信息技術通過微課引導學生在觀看圖文并茂、生動有趣的視頻把具體描述自己最喜愛的人的方法融合其中,巧妙切入本課話題。接著老師與學生一起完成視頻學習后的任務單:任務單幫助學生初步學習、理解與明白要運用什么詞匯與句型介紹自己最喜愛的人。同時激活學生有關描述人物話題的語言知識。此處微課的運用簡單卻高效地為后面語用新知做好了充分的鋪墊。
二、巧用Ipad,理解文本,實時突破難點
整體感知新知后,老師接著讓學生猜測:Whose friend are they talking about? 并預測What does Mike say? 學生在猜測過程中不斷說出自己的理由,激發(fā)他們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培養(yǎng)他們思維的敏捷性與獨特性。猜測之后老師讓學生使用IPAD馬上上翼課網(wǎng)平臺進行圖文搭配。平臺實時地顯示了每個學生答案的準確率。老師通過平臺很容易看出學生出錯最多的題目。
三、借助平臺,自主模仿,規(guī)范語音語調
在傳統(tǒng)課堂中,老師一般采用錄音逐句跟讀,學生大多不感興趣。但本課借助了平臺的錄音與評分功能,讓學生理解文本后,自己借助ipad進行語音語調的模仿。錄音能實時上傳平臺,并進行實時打分,老師可以實時回放,讓學生欣賞高分的錄音或修正低分的錄音。
信息技術的發(fā)展讓智能課堂變?yōu)楝F(xiàn)實。平臺的展示功能與評價功能激勵學生在模仿過程中認真積極,樂此不疲。學生能正確利用語句的輕重、連讀、節(jié)奏、停頓、語音、語調精準地表達角色不同的意圖和態(tài)度。學生在主動的模仿中語感得到培養(yǎng),實現(xiàn)了提升口語能力,使用鮮活英語的目標!
四、課中微課,巧設活動,培養(yǎng)語用能力
文本理解后,老師延續(xù)“我最喜愛的人”話題,但在語境創(chuàng)設方面卻另辟蹊徑,巧妙地使用微課遷移語境,從引導學生感知如何描述My Favorite Person——Mayun, 拓展到新語境My Favorite Person——Nick, 讓學生在對比中感受和學習更豐富的描述人物的方法,也向學生滲透怎樣的人才是值得我們最喜愛的人。之后老師充分借助微課中的語境,引導學生自主介紹根據(jù)所給出的思維導圖分級介紹自己最喜歡的人的信息。
微課信息輸入量遠遠大于圖片講解,它不但完整地介紹了Nick為什么成為最喜愛的人,而且讓學生真實地感受到了Nick的“可愛”之處。在學生談論過程中出現(xiàn)新詞時,學生很實時借助IPAD查詢新詞不但是一種創(chuàng)新,而且讓英語隨時隨地的學習成為可能。學生過去語用過程中因英語詞匯量儲備不足出現(xiàn)的不敢說,不會說的現(xiàn)象得以解決。事實證明,信息技術的深度使用大大提高了英語課堂的教學效率與效果,是傳統(tǒng)教學方式所不能比擬的教學手段。
五、課后作業(yè),平臺監(jiān)測,創(chuàng)新作業(yè)形式
在信息技術與英語學科深度融合下的英語作業(yè),老師能在平臺的幫助下對學生完成作業(yè)的情況一目了然。作業(yè)錄音上傳平臺分享并自動打分,同學之間可以相互打分,老師也可以在平臺上直接評析。這種能讓學生自主積極完成、能減輕老師批改作業(yè)負擔的,能清楚反饋學生作業(yè)效果的作業(yè)不但促進了學生完成作業(yè)的積極性,而且為學生提供了較好的語用英語平臺,系統(tǒng)培養(yǎng)了學生的語言核心素養(yǎng)。
信息技術沖擊著社會,也沖擊著傳統(tǒng)教育,當靜態(tài)的封閉式傳統(tǒng)教學這個時代面臨著終結,實現(xiàn)信息技術與小學英語教學的深度融合已經(jīng)時不我待。新時期的教育者也應該轉化思想,走在時代的前列,用信息技術為小學生開辟出更精彩也更有價值的課堂。
參考文獻:
[1]解文明,歐少閩.信息技術與教學深度融合實踐——以大學英語教學為例[J].中國醫(yī)學教育技術,2014(1):6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