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靜
摘要: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拓寬自己的教學思維,使教學思維開放,著眼寬泛,做到教學內(nèi)容要相對開放,教學手段要開放豐富,教學著眼點要豐富。這樣,我們的高中語文教學才會具備應有廣度,才能適應日新月異的教學改革。
關(guān)鍵詞:高中語文;開放;豐富;長遠;成長
中圖分類號:G633.3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9)32-0276-01
說到高中語文教學,大多數(shù)年輕的教學思維比較窄,而較窄的教學思維直接限制著高中語文的教學廣度和深度。因此,作為一名高中語文教師,應該拓寬自己的教學思維,使教學思維開放,著眼寬泛,這樣我們的高中語文教學才會具備應有廣度,才能適應日新月異的教學改革。
1.教學內(nèi)容要相對開放
高中語文被專家們稱為雜家,這一雜字,就充分顯示出高中語文教學的豐富性,多樣性。但如果教師的著眼點只放在課本上,那就無法稱得起這個雜字,教師只圍著課本轉(zhuǎn),眼界窄不說,更無法適應當今的考試形式。目前,高考的考試范圍越來越廣,從相對直接的內(nèi)容來看,你根本看不到直接考課本內(nèi)容??梢哉f是考課本于無形。一些規(guī)律,一些能力是靠教師借助課本來培養(yǎng)的,但不會具體到某一課或某一個篇目。但有的老師就會說了,既然不考課本內(nèi)容,我不講課文了行不。原則上講是不行的。課本是教育部給老師的教學指引和工具書,便于統(tǒng)一教學要求。但就內(nèi)容來說,教師可以以課本為核心向課外拓展,讓學生更大范圍的接觸到更豐富的教學內(nèi)容,開闊眼界,提升能力。本著這一原則,教師就要在教學內(nèi)容上下功夫,做到內(nèi)容相對開放。例如,在講魯迅先生的《祝?!返臅r候,學生們感受到了封建禮教對舊社會勞動婦女身心的迫害和摧殘是多么的殘酷,對文中封建禮教的代表性人物魯四老爺和幫兇性人物祥林嫂的婆婆、小叔子、衛(wèi)老婆子等充滿了痛恨之情。學了這篇文章,為了讓學生對魯迅小說有更進一步的了解,對解讀小說的能力進一步加強,我還把魯迅先生的《明天》《狂人日記》介紹給學生,讓學生以自學為主我加以點撥的方式,更深層次的解讀魯迅先生的小說。這樣就豐富了學生的學習內(nèi)容,開闊了學生的學習眼界,提升了學生們的學習能力。
2.教學手段要開放豐富
語文教學手段如果思維窄,那教學的方式也就會比較的單一。傳統(tǒng)的教學手段是板書,講課,提問等,這樣的授課方式根本無法吸引學生,這樣的語文課也毫無魅力可言。教學其實是多種多樣,我充分利用視頻音頻等多種形式,讓高中語文課堂教學變得豐富多彩,有聲有色。這樣豐富的形式要結(jié)合相應的教學內(nèi)容。例如在學習戴望舒的《雨巷》時,我一改以前單一的賞析,而是引入音樂、音樂電視、朗誦、歌曲等形式,一下子,語文課變得非常有活力起來。我先以音樂電視的形式引入,讓學生直觀感受詩中營造的幽深、寂寥、惆悵的感覺,詩中那位美麗的姑娘撐著油紙傘在幽深的雨巷里默默彳亍的獨行,這非常有利于學生對詩歌主體基調(diào)的把握。我沒有急于講解,而是讓學生在音樂電視的氛圍中自由朗讀,這樣學生不會先入為主的受到其他方面的影響。當學生有了一定自主理解的時候,我便播放名家朗誦,讓學生邊聽邊感受,把自己朗誦的不合理的地方調(diào)整好。當學生朗誦的熟練了之后,我就讓學生在課堂上自發(fā)的朗誦,互相欣賞,互相指導,這樣學生的朗誦能力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升。朗誦結(jié)束后,我把雨巷這首歌給大家播放了一遍,歌曲對學生的吸引更大些,也很有利于學生背誦。其中關(guān)于花的花語,學生們也非常感興趣,他們大多喜歡花,但對丁香花并不了解,當我結(jié)合豐富的教學手段,把丁香花的代表憂愁和美麗高潔的花語介紹給大家,他們也開始非常喜歡丁香花。這節(jié)課下來,學生感受到了美麗的畫面,優(yōu)美的音樂,豐富的花語知識,動聽的歌曲等,尤其是朗誦,有了很大的進步,這些都離不開豐富的教學手段。
3.教學著眼點要豐富
教學著眼點,我們可以理解成教學目的。我認為,高中語文教學目的不能只把眼光放在提升學生的語文成績上,放棄一些功利的目的,把著眼點放的更長遠些,更寬一些,使學生通過學習語文,能感受到更豐富的情感世界和多姿多彩的大千世界。關(guān)注學生的成長,關(guān)注學生文化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讓高中語文教學變得立體起來,而不是像相片一樣那樣單薄或者單一。如果那樣,學生們根本不會喜歡語文,這將是一件很可悲的事情。語文是有感情有溫度的,教師應該在教學中通過各種方式或渠道傳達這種溫度和感情。讓學生的心靈得到觸動,從而變得深沉細膩。例如,在教學中,我除了教給學生一定的語文知識,努力提升學生考試必備的多種能力之外,我還把一些看似和考試無關(guān)的內(nèi)容納入到教學中來。比如將課本內(nèi)容尤其是小說戲劇,讓學生自編自演,深入感受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這個活動可謂費時費力,一般老師會覺得費力不討好,還浪費時間和精力,因此,不會讓學生參與。我卻不這樣認為,我認為這樣的活動雖然短時間內(nèi)見不到明顯的效果,但對學生是很好的鍛煉,也是學生感受文學作品很好的形式,有利于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的提升,這些是無形的,但會漸漸沉淀為學生良好的文學素養(yǎng),更有利于學生情感的釋放。
語文教育中蘊含著豐富的思想道德教育因素,文學經(jīng)典作品對學生情感的熏陶、對學生文化素質(zhì)的提高和高尚人格的養(yǎng)成作用顯而易見,不少作家的良好品質(zhì)和偉大人格都通過藝術(shù)形象的情感滲透到學生的潛意識中,成為他們自覺不自覺的效仿楷模。但語文教育中德育并不能因此而自行實現(xiàn),因此當教師帶領(lǐng)學生和作品作生強烈共鳴,達到情景交融后,就更應該關(guān)注學生靈魂的凈化,美好心靈的塑造和健全人格的錘煉,繼續(xù)鼓勵學生釋放情感,豐富和創(chuàng)造作品,對意境、人物意蘊等確立自己獨到的看法,形成精神獨立與思想自由的完善人格。
總之,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拓寬自己的教學思維,使教學思維開放,著眼寬泛,做到教學內(nèi)容要相對開放,教學手段要開放豐富。教學著眼點要豐富。這樣我們的高中語文教學才會具備應有廣度,才能適應日新月異的教學改革。放眼學生成長,感受更豐富的情感世界和多姿多彩的大千世界。關(guān)注學生文化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讓高中語文教學變得立體起來。培養(yǎng)學生做人,讓他們具有健康的心理,正確對待困難和挫折,熱愛生活,珍惜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