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克強
摘 要:歷史文物是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產。針對歷史文物進行科學有效的保管十分重要,這是對歷史文化的一種尊重和認可,也為后續(xù)更好、更優(yōu)地進行歷史傳承和發(fā)揚創(chuàng)造優(yōu)質條件。但是在漫長的時間洗禮下,文物難免會出現這樣那樣的損壞,尤其是歷史文物直接與空氣污染源接觸后極易發(fā)生諸多化學反應,文物被腐蝕情況時有發(fā)生。文章從實際角度出發(fā),對文物保管工作中空氣污染物對文物的影響及保護措施進行詳細分析和闡述。
關鍵詞:文物;保管;空氣污染物;影響;措施
社會在發(fā)展,科技在進步,社會生產力水平日漸提升,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方式也在日漸變化。但不容忽視的是,隨之而來的是很多環(huán)境污染問題,而環(huán)境污染問題的出現使文物保護工作進程舉步維艱。實施優(yōu)質性、綜合性的文物保護工作顯得十分關鍵與重要。身為文物保管員,應該對空氣污染物熟知,以便為后續(xù)文物保管質量和保管效率的提升夯實根基。
1 空氣污染對當前文物保管工作的若干影響分析
通常而言,大氣中的污染源以有害化學氣體為主,不同污染源對歷史文物的影響主要分為以下幾點。
首先是灰塵漂浮物對歷史文物造成的影響。應該了解到灰塵對歷史文物的影響,雖然和其他化學元素相比,其對歷史文物的影響影響不是很嚴重,但是或多或少也會產生些許影響。因為灰塵種類和灰塵成分相對繁雜,并且灰塵表面積過大且物理吸附性尤為強勁,所以內部化學反應活動尤為積極。加之灰塵是各類空氣污染物的負荷載體形式,假設不能對灰塵進行及時有效的清理,那么灰塵很可能會加劇歷史文物劣化狀態(tài),使其表面形態(tài)出現一定不良變化。
其次是硫化物對歷史文物造成的影響??諝饬蚧飳ξ奈锏挠绊懞艽?,其主要表現在二氧化硫影響和硫化氫影響兩個方面。前者一般情況下會和大氣水蒸氣融合發(fā)生反應,之后在此基礎上生成亞硫酸,而亞硫酸的腐蝕性很強,和金屬鹽催化的階段內極易產生硫酸,這樣一來,文物表面便會遭受致命一擊,后果不堪設想。還有就是二氧化硫處在陽光下,經過長期照射后和氧氣發(fā)生反應生成三氧化硫,它的腐蝕性也很大。此類作用不易清除,假設文物遭受上述有害氣體影響,那么立刻會出現表面損傷情況,并且不同類型文物的損傷差異也很大。第一是石質文物,諸如石刻雕像文物和碑文石窟文物,這些歷史文物的材質大多數都是石灰?guī)r和漢白玉,此類材料本身就屬于碳酸鹽化學物質范疇內,堿性砂巖和壁畫之中有很多硫酸鹽物質,其與二氧化硫會產生結合反應,與空氣之中的氧氣和氫氣反應過后便會生成硫酸鈣,硫酸鈣具備易溶于水的性質,會讓水慢慢變?yōu)樗嵝?,若摻雜硫酸鈣的水附著到歷史文物上,歷史文物便會相繼出現脫皮情況和腐蝕現象,損傷情況時有發(fā)生。但就壁畫來說,因為底層顏料硫酸鈣成分存在,若和酸水之間產生反應,那么就很容易出現鼓包、膨脹等情況。國內壁畫古物顏料主材為礦物質,鉛丹或是石青,這些物質和硫化氫相遇后便會形成硫化鉛,其呈黑色,這樣一來,壁畫古物美觀性便大打折扣。第二是纖維物質類文物,最具代表性的是植物纖維古物。纖維抗酸能力低下,以紙制品文物為例,它是最為常見的植物纖維材料形式,當紙張遭遇硫酸及三氧化硫之后,便會形成亞硫酸,雖然不會對紙張文物造成直接影響,但是會在一定程度上加速紙張老化,若紙張老化十分嚴重,那么紙制品文物便嚴重受損。經過數次調查和分析可看出,將一張紙放置在二氧化硫中進行測驗,數十天后,紙張硬度持續(xù)降低,這充分表明了酸類物質對紙張材料的影響。動物纖維抗酸性相對較高,但在光照作用及加熱作用下,動物纖維古物老化程度依舊不低。
最后是硫化物和氯化物等對歷史文物造成的影響。需要特別注意的一點是,氮氧化合物是空氣污染過程中的核心要素,在高溫燃燒態(tài)勢下,氮氧化合物會轉變成為一氧化氮的形式,一氧化氮物質穩(wěn)定性差且易于和氧氣發(fā)生反應生成二氧化氮,二氧化氮氣味撲鼻且易于和水產生反應,最后形成硫酸。眾所周知,硫酸腐蝕性很強,對各種歷史文物的影響都很大。氯,氣味難聞,主要應用在現在重大工業(yè)生產活動中,氯氣和空氣中的水很容易產生反應,而后生成次氯酸,次氯酸穩(wěn)定性同樣也很差,會轉變?yōu)樵友?。上述氣體都歸屬于有毒物質范疇內,雖然鹽酸相對來說比較容易揮發(fā),但是鹽酸同樣會嚴重影響文物表面。氯對歷史文物的影響很是嚴重,纖維文物首當其沖被影響,氯易于和纖維發(fā)生水解反應以及相應的氧化反應,如此便會出現日漸變質現象。還有就是氯化物對金屬文物影響最大,氯化鈉會對金屬歷史文物表面造成強烈腐蝕,尤其是青銅古器,若有氯滲入后,必滋生青銅病且無法根除,這樣下去,文物保護工作進展便十分吃力。
2 怎樣在當前歷史文物保管工作中有效降低空氣污染物對其造成的影響
空氣污染是社會共性話題,也是熱點話題,一時間很難徹底得到解決與處理。所以,若想更好、更優(yōu)地提升文物保管質量和水平,歷史文物保管工作人員一定要選取行之有效的辦法,并且要有效降低空氣污染對歷史文物造成的影響,讓文物得以正常保存和延續(xù)下去。
2.1 有效減少和室外空氣的流通頻率
較為正確的做法是,需要減少和室外空間流通的頻率。就珍貴和極具歷史價值的文物而言,將它們存儲在密閉空間內,要最大限度上防止古物和外界直接接觸,防止強光照射情況出現。針對常年陳列歷史文物,需要對文物表面塵土進行定期清理,將灰塵對文物造成的影響降到最低。與此同時,選取合理手段提升環(huán)境密閉性,提高文物保管環(huán)境質量,對文物展柜和庫房門窗的封閉性加以維持,從根本上降低大氣污染對文物的影響。若入口門使用單門,則入口位置大氣污染和室外等同,特別是在起風天氣下,所以可將大門設置為旋轉門,以此種方式來有效降低空氣流動頻率,全方位、多角度地提升文物保管的環(huán)境質量。
2.2 科學合理的通風操作
歷史文物長期保存在封閉空間內,室內污染氣體必定會不斷增加,所以我們要有效保障通風時間,在通風時間選擇上要格外慎重,若通風時間選擇不合理,極易造成空氣污染物進入到室內。通常來說,濃度變化規(guī)律以倫敦性和洛杉磯性為主,前者是由煤炭和二氧化硫等化學元素構成,后者主要由光化學煙霧構成。國內大體污染源定性為倫敦性污染源。我國北方冬季取暖材料用量大,排放出大量一氧化碳及二氧化硫等,所以我們在進行通風時間選擇時,選擇在春夏兩個季節(jié)進行通風最合適不過。
2.3 空氣過濾設備高效配備
活性炭過濾器最為合適且正規(guī)?;钚蕴课侥芰軓?,將活性炭放置在文物保管庫房,可以對空氣中有毒氣體實現快速吸納,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室內環(huán)境質量。另外,可以在歷史文物保存柜中安裝相應的吸附裝置,這樣一來就可從根本上達到高效凈化文物周邊空氣的主要目標。
3 結束語
環(huán)境污染對人類的危害有目共睹,也對當前歷史文物保管工作造成一定壓力和挑戰(zhàn),環(huán)境污染問題的出現會造成空氣中滋生諸多有毒有害的化學物質,此類化學物質對文物表面和結構等都會產生嚴重危害。所以,若想有效提升文物保管質量和水平,工作人員就應該從實際角度出發(fā),在掌握污染源的基礎上,從各個角度進行污染源防控,要有效降低空氣流通頻率,選擇好恰當的通風時間且按需配備過濾設施,循序漸進地開展文物保管保護工作,提升文物保護工作整體能效,將文物保護落實到細節(jié)上?!?/p>
參考文獻
[1]唐歡,范文奇,周理坤,等.基于聚合酶鏈式反應-變性梯度凝膠電泳法的博物館展廳空氣細菌群落動態(tài)監(jiān)測[J].環(huán)境與健康雜志,2018(6):507-511.
[2]張鈺,馬金香,馮露菲,等.天津博物館文物保存環(huán)境調查與監(jiān)測分析——以2015年1月監(jiān)測數據為例[J].文物保護與考古科學,2017(2):94-99.
[3]周啟友,李禾澍,王冬,等.莫高窟108窟內空氣溫濕度的變化過程及其對窟內水汽和熱量來源的啟示[J].文物保護與考古科學,2018(3):53-62.
[4]唐歡,范文奇,王春,等.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小環(huán)境空氣微生物種屬與數量的動態(tài)研究[J].文物保護與考古科學,2017(1):35-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