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美祿
晚唐詩人鄭谷,有 《鷓鴣》 詩道:“暖戲煙蕪錦翼齊,品流應得近山雞。雨昏青草湖邊過,花落黃陵廟里啼。游子乍聞征袖濕,佳人才唱翠眉低。相呼相應湘江闊,苦竹叢深春日西?!柄p鴣之啼酷似“行不得也哥哥”,鄭谷 《鷓鴣》 詩借這種啼聲含蓄地寫出了遷客內(nèi)心的愁苦,警絕而膾炙人口,所以他被稱為“鄭鷓鴣”。盡管鄭谷詩歌不乏“格不甚高”“骨體太孱”的非議,薛雪卻在 《一瓢詩話》 中說:“聲調(diào)悲涼,吟來可念,豈特為 《鷓鴣》 一首始享不朽之名?”薛雪在為鄭谷正名的同時,也對 《鷓鴣》 一詩給予了很高評價。司馬光在 《溫公續(xù)詩話》 中說,鮑當為河南府法曹時,薛映做知府,兩人關系不睦,“當獻 《孤雁》 詩云:‘天寒稻粱少,萬里孤難進。不惜充軍庖,為帶邊城信。薛大嗟賞,自是游宴,無不預焉,不復以掾?qū)俅?。時人謂之‘鮑孤雁。”鮑當不僅以 《孤雁詩》 得到了一個雅號,還改變了上司的態(tài)度,可謂一箭雙雕。詩人因代表作而得雅號,不僅凸顯了作品質(zhì)量之高,還意味著“這一個”代表作成為了作者的藝術符號。
(選自《光明日報》2018年6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