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胡同深處的紅色足跡

2019-10-18 02:45劉岳
讀書文摘 2019年10期
關(guān)鍵詞:楊昌濟匯文楊開慧

豆腐池胡同里的死生契闊——“板倉楊寓”,毛澤東、楊開慧迸發(fā)愛情的火花

“天明擊鼓催人起,入夜鳴鐘催人息?!辩姽臉鞘亲湓诒本┠媳敝休S線北端的一組古代建筑。在元、明、清時代,這里是都城的報時中心,晨鼓暮鐘,歲月悠悠。

鐘樓的北邊,有一條東西向的小胡同,叫豆腐池胡同。據(jù)說早年間,有一個姓陳的豆腐商人,豆腐做得好,生意興隆。于是,大伙兒口口相傳,就把他做豆腐的胡同叫作豆腐陳胡同。叫著叫著就叫白了,“豆腐陳”就成了“豆腐池”。到清朝乾隆年間,豆腐池胡同已經(jīng)上了官方的地圖。

豆腐池胡同的歷史一直很平淡。但是,到了20世紀(jì)初葉,豆腐池胡同9號 (現(xiàn)15號) 迎來了一位大學(xué)問家—— 楊昌濟。豆腐池胡同的歷史寫上了動人的一筆。

1918年6月,正是北京的夏季,豆腐池胡同被濃密的槐樹遮掩著,顯得斑駁涼爽。只見一個學(xué)者模樣的中年人,帶著太太和一雙兒女,在豆腐池胡同9號院門前停下來。這位中年學(xué)者,就是楊昌濟。

板倉楊家,可謂書香門第、詩書世家。秉承家風(fēng),楊昌濟7歲進(jìn)書館學(xué)習(xí)。1889年,他參加長沙縣試,一舉中了秀才,邁出了求取功名的第一步。戊戌變法失敗后,他看破了科舉功名的虛偽和無用,從此無心功名。1903年,他告別故土,赴日本求學(xué)。為了表示自己身在東瀛、心懷中華,行前改名“懷中”。后來,楊昌濟又進(jìn)入蘇格蘭的阿伯丁大學(xué)哲學(xué)系,學(xué)習(xí)哲學(xué)、倫理學(xué)和心理學(xué),獲得文學(xué)學(xué)士學(xué)位。在阿伯丁大學(xué)期間,他結(jié)識了一位名叫章士釗的中國留學(xué)生,而章士釗就是楊昌濟來京任教的牽線人。

1917年章士釗出任北京大學(xué)教授后,想到了好友楊昌濟,便向校長蔡元培推薦了楊昌濟。主張兼容并蓄辦學(xué)方針的蔡元培,聽了章士釗的介紹,就以校長名義,給楊昌濟寄去北京大學(xué)哲學(xué)(倫理學(xué)) 教授的聘書。

就這樣,岳麓山下的倫理學(xué)教授楊昌濟和妻子向振熙、兒子楊開智、女兒楊開慧,走進(jìn)了文化底蘊深厚的北京胡同。

豆腐池胡同9號是一所坐北朝南的兩進(jìn)院子,院子全長30余米,寬12米。里院北房住家屬;外院北房的東邊,楊先生自己住,西邊是女兒楊開慧的住房;南倒座兩明一暗,西側(cè)2間為會客室,東側(cè)的一間用來招待客人。大門開在東南角,楊昌濟在院門上掛起了“板倉楊寓”的銅牌。

楊昌濟到北京大學(xué)后,覺得蔡元培、吳玉章等人組織的留法勤工儉學(xué)活動很好,遂想起了遠(yuǎn)在湖南的得意弟子毛澤東、蔡和森。

在第一師范教書期間,楊昌濟就注意到了一個叫毛澤東的窮學(xué)生。他在1915年4月的日記中寫道:

毛生澤東,言其所居之地為湘潭與湘鄉(xiāng)連界之地……渠之父先亦務(wù)農(nóng),現(xiàn)業(yè)轉(zhuǎn)販,其弟亦務(wù)農(nóng)。其外家為湘鄉(xiāng)人,亦農(nóng)家也。而資質(zhì)俊秀若此,殊為難得……

字里行間可以看出,大學(xué)問家楊昌濟對農(nóng)家學(xué)子毛澤東十分看重。以后,師生二人交往密切。

毛澤東對楊昌濟十分敬重。多年以后,他曾經(jīng)這樣深情地回憶道:

給我印象最深的教員是楊昌濟,他是從英國回來的留學(xué)生,后來我同他的生活有密切的關(guān)系。他教授倫理學(xué),是一個唯心主義者,一個道德高尚的人。他對自己的倫理學(xué)有強烈信仰,努力鼓勵學(xué)生立志做有益于社會的正大光明的人。我在他的影響之下,讀了蔡元培譯的一本倫理學(xué)的書。我受到這本書的啟發(fā),寫了一篇題為“心之力”的文章。那時我是一個唯心主義者,楊昌濟老師從他的唯心主義觀點出發(fā),高度贊賞我的那篇文章。他給了我一百分。

1918年6月下旬,楊昌濟寫信給毛澤東、蔡和森,希望他們到北京來,然后去法國“勤于做工,儉以求學(xué)”。

接到老師的來信,蔡和森于6月23日離開長沙,前往北京。8月間,蔡和森從北京寄出好幾封信,希望毛澤東速來北京,并強調(diào)這是楊先生的意思。楊昌濟確實牽掛著毛澤東的前程,希望毛澤東早日來京。

8月15日,毛澤東向朋友借了錢,同羅學(xué)瓚、蕭子升、張昆弟、羅章龍、李維漢、陳贊周等一行25人北上 (一說蔡和森18日在火車站未接到毛澤東,于是毛澤東入住爛漫胡同湖南會館,19日到豆腐池胡同楊昌濟先生家)。

到北京后,楊昌濟希望毛澤東要么到法國去,要么就留在北京大學(xué)讀幾年書,并挽留毛澤東、蔡和森就住在這里。于是,二人暫住在南房靠院門的單間里。

這是毛澤東第一次到北京。幽深的胡同、古老的宮墻、秀麗的后海、飛翔的鴿子,古都的一切都讓毛澤東感到新奇和興奮。但讓他更加興奮的是,又見到了“霞姑”。

“霞姑”就是楊昌濟的女兒楊開慧。

毛澤東剛進(jìn)第一師范讀書時,楊開慧只是個14歲的小姑娘,如今已出落成18歲的大姑娘了。

父親期望楊開慧的生命如燦爛的朝霞,就給她起號霞,字云錦。少女時代的楊開慧,嫻靜端莊,聰明好學(xué)。由于毛澤東經(jīng)常到家里向父親請教問題,慢慢地,她注意到了這個高個子男生。毛澤東和大家歡快熱烈談話時,她常常放下手中的功課,靜靜旁聽。

楊開慧這次也隨父親來到了北京,在家里自修,跟父親學(xué)習(xí)國文和英文。

此后,毛澤東等湖南青年常在星期天、節(jié)假日,聚在豆腐池胡同“板倉楊寓”,和楊先生共敘天下大事,探尋救國的真理。

當(dāng)年“板倉楊寓”的中院,剛栽下一棵小棗樹。楊先生和女兒開慧常為小樹培土、施肥,毛澤東也幫著澆水、護理。小棗樹一天一天長大,毛澤東和楊開慧的關(guān)系也越來越密切。他倆一起漫步在紫禁城外的筒子河畔,游覽風(fēng)景如畫的北海,欣賞湖畔的垂柳。一來二去,毛澤東和楊開慧產(chǎn)生了真摯的感情,他倆戀愛了。豆腐池胡同,留下了他倆成雙成對的腳印;巍峨的鐘樓,見證了他倆心心相印的海誓山盟。

毛澤東給楊開慧寫了許多的信表示愛意。擅長填詞的他,還寫了一首 《虞美人·枕上》:

堆來枕上愁何狀,江海翻波浪。

夜長天色總難明,

無奈披衣起坐薄寒中。

……

如果不是熱戀中的男兒,是不會寫出這般溫柔纏綿的詞句的。

不久,由于來京的新民學(xué)會會員居住分散,不便展開活動。毛澤東等人就在當(dāng)時北京大學(xué)附近的景山東街三眼井吉安所夾道7號 (現(xiàn)吉安左巷8號),租了3間房,離開了豆腐池胡同“板倉楊寓”。

1920年年底,楊昌濟積勞成疾,住進(jìn)了醫(yī)院。12月初,病情轉(zhuǎn)重,便由西山醫(yī)院轉(zhuǎn)到北京德國醫(yī)院治療。楊昌濟自覺將不久于人世,遂想了卻一樁心事,就是把毛澤東、蔡和森推薦給當(dāng)局,以便日后拯救多災(zāi)多難的國家。他強撐病體,給他的好朋友,時任廣州軍政府秘書長、南北議和代表的章士釗寫信,舉薦毛、蔡二人:

毛蔡二君,當(dāng)代英才,望善視之!……吾鄭重語君:毛蔡二子,海內(nèi)人才,前程遠(yuǎn)大。君不言救國則已,救國必先重二子。

信寫完了,楊昌濟如釋重負(fù)。臨終前,楊昌濟說道:“吾意正暢。”1月17日,其溘然長逝,終年49歲。

楊昌濟去世時,毛澤東因為開展“驅(qū)張運動”正在北京。身為半子的毛澤東,強忍哀傷,竭盡全力幫助料理老師的后事。1920年1月25日上午8時,楊昌濟追悼大會在宣武門外的法源寺舉行。2月中旬,楊昌濟的靈柩在其夫人向振熙、兒子楊開智、女兒楊開慧等人的護送下,從北京啟運,返歸長沙板倉故里。

1920年冬天,毛澤東與楊開慧在毛澤東任主事 (也就是校長) 的長沙第一師范附小的教師宿舍,舉辦了簡樸的婚禮。從此,一對志同道合的伴侶,一同走上了革命道路。

1983年,修繕長沙板倉楊開慧住所時,人們在墻縫中發(fā)現(xiàn)了她1929年6月20日的手跡:

自從聽到他許多事,看了他許多文章、日記,我就愛上了他。……我看見了他的心,他也是完全看見了我的心……不料我也有這樣的命運,得到了一個愛人……從此我有一個新意識,我覺得我為父母所生之外,就是為了他。假設(shè)有一天母親不在了,他被人捉住了,我要去跟著他同享一個命運。

同時發(fā)現(xiàn)的,還有一首題為“偶感”的小詩:

天陰起溯 (朔)風(fēng),濃寒入肌骨。念茲遠(yuǎn)行人,平波突起伏。足疾可否痊?寒衣是否備?孤眠(誰)愛護,是否亦凄苦?書信不可通,欲問無 (人語)。恨無雙飛翮,飛去見茲人。茲人不得見,(惘) 悵無已時。

妻子對丈夫的愛戀、思念躍然紙上。楊開慧,不愧為毛澤東的“驕楊”。

1930年11月4日,在長沙城外瀏陽門外識字嶺,楊開慧被國民黨槍殺,時年29歲。

恩師楊先生走了,愛妻開慧也走了。從此以后,毛澤東把對老師、妻子的懷念和摯愛之情,轉(zhuǎn)嫁到了岳母、師母向振熙老太太身上。新中國成立后,全國由供給制改為薪金制,住在離豆腐池胡同不遠(yuǎn)的中南海的毛澤東,就用自己的稿費按月給老人寄生活費,即使工作再忙,也要親自過問這件事。有時發(fā)現(xiàn)秘書忘了寄錢,他便叮囑補寄,一直贍養(yǎng)到老人去世。

21世紀(jì)的第一個春節(jié),午夜23時57分,沉寂了近百年的鼓樓大鼓再度被敲響。不知這鼓聲能否穿越時空,能否將豆腐池胡同塵封的記憶喚醒。

丁香胡同里走出的“故事爺爺”—— 孫敬修一講58年,哺育幾代人成長

在北京火車站西邊、崇文門內(nèi)面積不大的一片胡同群中,有一條小胡同,叫丁香胡同。

1868年,美國衛(wèi)理公會 (美以美會) 在北京崇文門內(nèi)建了一座基督教堂—— 亞斯立堂。1900年,義和團一把火將這座教堂給燒了。八國聯(lián)軍攻入北京城后,美以美會逼迫清政府撥款,在孝順碑胡同重建亞斯立堂以及附屬的蒙學(xué)館等建筑。

蒙學(xué)館始建于1871年,是亞斯立堂附設(shè)的學(xué)校,后來發(fā)展為匯文大學(xué)堂。

匯文一小在解放前的全稱叫“北平特別市私立第一小學(xué)”,1956年成為一所公立的寄宿制小學(xué)。1958年修建北京站的時候,由于馬匹廠、盔甲廠的校址被占用,匯文一小就集中到了丁香胡同。1978年,匯文一小改名為丁香小學(xué),后改為現(xiàn)在的匯文小學(xué) (全稱“匯文第一小學(xué)”)。

130多年來,有多少小學(xué)生的歡快腳步留在了匯文一小,又有多少名人巨星從這里起步騰飛,其中就有“故事爺爺”孫敬修。

孫敬修 (1901—1990),北京人。名德崇,字敬修,中國現(xiàn)代兒童教育家、兒童故事專家。1932年開始講故事,1956年調(diào)入北京市少年宮,1987年獲中國兒童少年基金會頒發(fā)的“熱愛兒童獎?wù)隆?。他還有一個身份—— 匯文一小的老師。

孫敬修是北京的一大奇人。他身世奇、故事奇、與日偽斗爭的手法更奇。

清朝的時候,孫敬修的父母孫長清、孫宿玉恒從京北逃荒要飯來到了北京城,一家人住在崇文門外城墻根兒下的“窩鋪”里。父親拉洋車,母親替人漿洗縫補。1901年10月12日,孫敬修出生在崇文門內(nèi)的鎮(zhèn)江胡同。他上邊的5個哥哥、姐姐都不幸夭折了,父母只“賺”下他一個,所以給他起了個小名叫“六賺兒”。為了表示對他的寵愛,給他起了個大號叫“孫得寵”。

1906年,父親孫長清聽說到非洲挖金礦能賺大錢,就前往非洲打工。孫敬修則隨母親去了天津。1909年,父親從非洲回國,除了兩條藏在破鋪蓋卷兒里的洋毛毯,什么也沒賺到。于是,父親就在家門口的空場兒說開了書。父親愛講故事,像什么 《三國演義》 《水滸傳》 《西游記》,自己在非洲的經(jīng)歷等等,都能講。孫敬修常在父親的書攤旁聽故事。說書是個費力氣的活兒,沒過多久,父親就說不了了。全家只好搬回北京,住在范子平胡同21號孫敬修的大爺家。

1909年,孫敬修到美以美會辦的蒙學(xué)館上學(xué),把名字改為德崇,從“敬業(yè)”“修身”兩個詞中選了兩個字,起了個別號“敬修”。

1916年孫敬修小學(xué)畢業(yè),考入位于盧溝橋西邊“岱王廟”的官辦師范學(xué)校——京兆師范學(xué)校,開始接受師范教育。

1921年孫敬修從京兆師范學(xué)校 (后搬到通州) 畢業(yè)后,先后在京西衙門口村小學(xué)、燈市口大街的華語學(xué)校、私立釣餌胡同小學(xué)、馬匹廠胡同匯文一小當(dāng)老師,教過國文、算術(shù)、美術(shù)、音樂、自然、歷史和地理,先后擔(dān)任過小學(xué)初級部主任、教導(dǎo)主任、代理校長等職務(wù)。

孫敬修講故事的生涯就是從匯文一小開始的。

匯文一小是個寄宿制的小學(xué)。一個周六的晚上,一群回不了家的孩子在宿舍里哭鬧。孫敬修看了十分心疼,就掏出哨子一吹,叫同學(xué)們都到禮堂聽 《一身雞毛》 的故事。從此,孫敬修便開始了他長達(dá)58年的講故事生涯。

1932年,孫敬修兼教“唱游課”。當(dāng)時收音機只是少部分人的生活奢侈品。有一次應(yīng)北平廣播電臺的邀請,他帶學(xué)生到電臺唱歌、朗誦和演奏樂器。由于時間掌握得不好,節(jié)目演播完了,還剩3分鐘。當(dāng)時電臺是直播,總不能讓電臺空幾分鐘呀。于是,孫敬修急中生智,就講了個 《狼來了》 的小故事。

孫敬修沒想到,就這一講,他開始紅了起來—— 此后,電臺每周都請孫敬修講一次故事。

七七事變后北平淪陷,北平廣播電臺被日本人控制了。一天,孫敬修在電臺認(rèn)識的一位叫王棟岑的朋友,請他在日偽北平廣播電臺 《兒童時間》 節(jié)目中繼續(xù)講故事—— 故事講得越長越好,從而擠掉或者壓縮反動歌曲的播放時間。

在敵人的嚴(yán)密控制下,明顯的抗日宣傳不可能播出來。王棟岑和孫敬修就采用講歷史故事、童話故事、唱歌、宣講科學(xué)知識等方式,一方面隱晦地進(jìn)行愛國教育,另一方面排擠和壓縮那些毒害兒童心靈的節(jié)目。

在長篇故事 《琳琳環(huán)游世界記》 中,孫敬修向孩子們介紹了世界各地的風(fēng)光和風(fēng)土人情,連續(xù)講了好幾個月。他的故事講得繪聲繪色,孩子們聽得入迷,連大人都愛聽。這樣既給孩子們灌輸了許多自然科學(xué)知識,也讓日本人找不出任何“毛病”來。

有一回,孫敬修講了一個 《大鼻子象也知道愛國》 的故事。說侵略印度的英國軍隊讓大象替他們馱大炮,通過一片泥塘的時候,大象怎么也不走,侵略軍就拿槍托打大象的屁股。大象急了,用鼻子把英國兵卷起來一甩,甩到了泥塘里,然后用大腳丫子把他踩死了。一群大象都學(xué)這個大象,也這樣干了起來。結(jié)果好多英國兵都被踩死在泥塘里。最后孫敬修說:“你們看,大象還知道愛國呢!”

還有一回,孫敬修在電臺教唱用 《老黑奴》 曲調(diào)自編的一支 《滅蠅歌》,其中有這樣幾句:

……

看蠅子飛落在這里好幾回,贓物落夠,現(xiàn)在又到這邊來。真不潔凈,傳染疾病它是媒。

留神蠅子是仇敵,它是大仇敵!快設(shè)法,除去它!莫留后患再萌芽!講衛(wèi)生,要干凈。滅蠅子,不生病。

……

結(jié)果,孫敬修剛出播音室,就被日本人千秋喊去。他氣勢洶洶地質(zhì)問孫敬修:“誰是‘大仇敵?什么的‘快設(shè)法除去它?你的是什么意思的?”

孫敬修裝出一副莫名其妙的模樣,回答道:“那歌里唱得很清楚呀,蒼蠅傳染疾病啊!”

“這樣的歌,以后通通不許唱!”千秋說罷,又把王棟岑喊去“訓(xùn)斥”了一頓。盡管如此,日本人卻抓不到什么把柄。

這件事后,孫敬修想離開電臺,不講故事了。王棟岑知道孫敬修的想法后,就對他說:“您講愛國故事,鼓勵老百姓反對日本鬼子,這多好哇。不過講的時候別太露骨了,拐彎抹角就行了。”王棟岑還給他出了個主意:“為了不引起日本人的注意,就改名叫‘柳稚心吧?!贝蚰莾阂院?,電臺里給小朋友講故事的,又出了一個“柳稚心”,而且“柳稚心”在電臺一直講到抗戰(zhàn)勝利。

新中國成立后,孫敬修才知道,他的好朋友王棟岑,是八路軍總部派到北平開展情報工作的劉新同志在北平發(fā)展的中共地下黨員。孫敬修在廣播電臺講故事,就是地下黨的安排,目的是對抗日本鬼子的奴化教育、培養(yǎng)孩子們的愛國心。

1947年4月4日兒童節(jié),當(dāng)時的北平市市長何思源帶著女兒何魯麗、何魯美,到匯文一小看望孫敬修,贈給他一幅“兒童導(dǎo)師”的條幅。

“小朋友們,小喇叭開始廣播啦!”清脆的報幕童聲、嘀嗒嘀嗒的小喇叭聲,是新中國成立后小朋友太熟悉的開始曲了。1951年5月1日,孫敬修進(jìn)入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在兒童節(jié)目 《小喇叭》 中面向全中國的小朋友播講故事。

從“故事爺爺”那里,小朋友知道了神筆馬良、孔融讓梨、抗日英雄王二小,知道了美人魚、白雪公主、灰姑娘,知道了 《西游記》 《哪吒鬧?!贰峨u毛信》 《半夜雞叫》 《高玉寶的故事》 等。

《小喇叭》 節(jié)目的開始曲、孫敬修爺爺娓娓動聽的故事,成為許多人最美好的童年記憶。

靠講故事,孫敬修名揚四海,一直講到90歲去世,一共講了58年。

2005年11月,“故事爺爺”孫敬修銅像在北京匯文一小隆重揭幕?!肮适聽敔敗庇肋h(yuǎn)生活在孩子們鮮花般的笑臉中。

鴉兒胡同“蝸蝸居”里的獨行俠—— 蕭軍:“但得能為天下雨,白云原自一身輕”

元朝的大都城,以鐘鼓樓前的后門橋為中心點。京杭大運河直通今天的什剎海,什剎海一帶舟船相連,熱鬧非凡。什剎海北岸形成的一條小胡同,因為在湖沿兒邊上,人們就把它喚作沿兒胡同。后來,湖面縮小,沿兒胡同與水面的距離就越來越遠(yuǎn)了。

有明一代,沿兒胡同成了廣化寺街,因為那時胡同里有一座元代的廣化寺。廣化寺在明代為凈土宗廟,清朝道光年間改為子孫剃度廟。1927年,北平的南、北兩個佛教會合并,會址就在廣化寺。

到了清朝,取沿兒胡同的諧音,廣化寺街又成了鴉兒胡同 (鴨兒胡同),一直沿用到今天。

清朝宣統(tǒng)元年,學(xué)部在鴉兒胡同廣化寺籌建京師圖書館 (北京圖書館前身)。民國時期,魯迅任教育部社會教育司科長,主管圖書館工作,也來此工作過。魯迅先生不會想到,30多年后,他的弟子、戰(zhàn)友蕭軍,會在鴉兒胡同生活、工作將近40年之久。

鴉兒胡同6號院內(nèi)那座歐式小樓,就是東北著名作家蕭軍的舊居。

蕭軍,原名劉鴻霖,是20世紀(jì)中國文壇上一位傳奇作家。他出身貧寒,當(dāng)過騎兵,曾考入講武堂炮兵科,組織過抗日義勇軍,最后棄武從文。他是一條典型的東北漢子,倔強直率、粗獷魯莽,愛憎分明、疾惡如仇。

1934年11月,蕭軍帶著蕭紅和小說 《八月的鄉(xiāng)村》,到上海拜訪魯迅先生。幾個月后,《八月的鄉(xiāng)村》 由魯迅作序,作為“奴隸叢書”之一出版。因為他的筆名“三郎”有同名作者,經(jīng)魯迅建議,改筆名為“蕭軍”。

蕭軍對魯迅感情極深。有人撰文攻擊魯迅,蕭軍竟提出“決斗”,將對方狠揍一頓,并自此,蕭軍成為疾惡如仇的文壇獨行俠。

1951年,由于政治原因,也由于自身的倔脾氣,蕭軍從沈陽東北局文化部來到北京,全家遷居鴉兒胡同6號。

這是一所二層西式小樓。樓上樓下共有八間寬敞高大的居室,房產(chǎn)主人是張公度先生。蕭軍承租了樓上四間居室,供全家十幾口人居住,并自費安裝了電燈。由于院子里只有一個公用水龍頭,提水倒水,都由蕭軍來承擔(dān)。

蕭軍住在樓上東邊一間25平方米的南屋里,屋子有一個17平方米的陽臺。他經(jīng)常在陽臺上打拳舞劍,憑欄眺望。

不久,以文為生的蕭軍陷入生活困境,幸虧得到彭真同志的關(guān)照,經(jīng)濟上才有所緩解。

“文化大革命”時期,鴉兒胡同6號房產(chǎn)被歸公,院內(nèi)建起了街道工廠。樓內(nèi)院內(nèi)住進(jìn)了幾十戶房客,成了名副其實的“大雜院”。緊接著,蕭軍被送去勞改,直到1972年年初,才再次回到鴉兒胡同6號家中。

此時,房子大部分被他人所占,全家人擠在一間屋里。于是,他把一個寬約一米、長不足二米的壁櫥打掃出來當(dāng)書房,勉強塞進(jìn)去一張三屜桌、一把椅子。由于沒有窗戶,連白天也得開著燈。蕭軍給這個書房起了一個別致的名字——“蝸蝸居”。后來兒子蕭鳴在墻上開了一個月牙形的窟窿,“蝸蝸居”才透進(jìn)來一點兒陽光。他還給“蝸蝸居”題詩一首:

蝸居雖小亦何嫌,芥子須彌兩大千。蒼狗白云瞰去往,鏡花水月幻中看。蟲沙劫歷身猶健,烽火頻經(jīng)膽未寒。一笑回眸六六載,閑將琴劍娛余年。

后來蕭軍又被撤銷公職,每月僅由街道發(fā)給110元的生活費,但他仍樂觀地說:“這點錢,撐不死,餓不著,挺好?!?/p>

蕭軍曾說:“我是有窩就下蛋,有水就行船,決不等什么好條件?!痹邙f兒胡同6號,蕭軍辛勤地用筆耕耘,先后創(chuàng)作了長篇小說 《第三代》(1955年以 《過去的年代》 書名發(fā)表)、《五月的礦山》、《吳越春秋史話》,京劇劇本 《吳越春秋》,以及 《魯迅給蕭軍蕭紅信簡注釋錄》 《蕭紅書簡輯存釋錄》 等著作。

“文化大革命”結(jié)束后,蕭軍終于復(fù)出文壇,并賦詩言志:

讀書擊劍兩無成,空把韶華誤請纓。但得能為天下雨,白云原自一身輕。

1980年,中共中央、中共北京市委為蕭軍落實政策平反昭雪。1987年,市政府給他分配了木樨地茂林居小區(qū)新住宅,但他還是依戀著鴉兒胡同的這所小樓不愿離去。

1988年6月22日,蕭軍辭世。在生命的最后階段,他慷慨留言:“死,也要死得藝術(shù)!死得有氣派!”

如今,鴉兒胡同游客如織,但蕭軍已然化成一片特立獨行的白云,飄向遠(yuǎn)方的天際。

(選自《逛胡同訪名人》/劉岳 著/北京出版社/ 2019年4月版)

猜你喜歡
楊昌濟匯文楊開慧
在機器人的陪伴中自信成長——記南京市金陵匯文學(xué)校的“墨者”宋澤卿
綿綿古道連天上
偉人舊居
空白
章士釗妙藏態(tài)度
保姆孫嫂:與楊開慧同甘共苦
保姆孫嫂:與楊開慧同甘共苦
第10章 分式
“圖形的相似”測試題
我愛毛澤東
曲周县| 江孜县| 大厂| 洪洞县| 克拉玛依市| 卓资县| 甘孜县| 安泽县| 比如县| 河津市| 儋州市| 乌拉特前旗| 仁怀市| 武强县| 洛宁县| 清新县| 佛学| 曲周县| 上高县| 东阿县| 茌平县| 泗水县| 奉贤区| 双鸭山市| 乌拉特中旗| 郯城县| 济宁市| 高青县| 东辽县| 景谷| 吉水县| 磐石市| 安岳县| 抚顺市| 阳新县| 漾濞| 开平市| 长子县| 娄烦县| 固阳县| 绥芬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