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宜興市城南實驗小學 薛敏燕
作文教學一直都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硬骨頭”,令眾多教師頭疼不已??陬^作文訓練,重點在于鍛煉學生的語言組織和表達能力,是學生對生活進行判斷、理解,亦或是希冀。同時,口頭作文訓練圍繞口語交際展開,更貼近于學生的生活實際,有效降低了作文的寫作難度,幫助學生梳理寫作思路,增加寫作素材的積累等。因此,我們可以將口頭作文訓練視為小學生提高自身作文能力的一條“捷徑”。
小學語文作文教學與生活相結合,更容易觸動小學生的心理,充分調動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熱情,促使其緊隨教師的教學節(jié)奏,逐步提升和表現(xiàn)自己??陬^作文作為一種即時性的訓練,主要教學生如何根據(jù)自己的興趣愛好進行即興口語表達,是鍛煉學生寫作的一種表現(xiàn)形式。在教學中,需要教師掌握口頭作文的主要特征,創(chuàng)設輕松愉悅的課堂學習氛圍,激發(fā)學生的表達和學習欲望。尤其是在當前新課改和素質教育背景之下,學生的口語交際和表達能力越來越受到重視,語文教師要引導學生善于觀察身邊的花草樹木等,既能增加生活經驗,又能豐富寫作素材,增加學生的口語表達和寫作信心。
我在作文教學中,時常組織學生進行課前五分鐘演講,自由選擇演講內容,可以是自己在生活中的所見所聞,也可以是自己的讀書心得等,只要演講內容具有一定的邏輯性,并且合情合理即可。除此之外,我還會推薦學生閱讀一些歷史故事類的書籍,讓他們講解其中偉人的豐功偉績,促進學生人文素養(yǎng)和人文精神的學習,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素質和愛國情懷,從而讓學生獲得更加全面的發(fā)展。由此可見,課前五分的演講,有助于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的有效提升,不斷提高學生的學習和應變能力,促進學生全面、健康地發(fā)展。
1.利用課本插圖對學生進行口頭作文的訓練。小學語文課本中的插圖信息是開展口頭作文訓練的重要材料,尤其是現(xiàn)在課本中的插圖越來越豐富。語文教師在教學中引導學生仔細觀察課文插圖,讓學生描述自己觀察內容的過程就是口頭作文訓練的過程。由于小學生具有較為敏感的觀察思維,喜歡觀察并探究插圖內容,教師就可以以此為契機,開展口頭作文訓練,從而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主動性。以蘇教版小學四年級語文上冊《徐悲鴻勵志學畫》一課為例。學生通過自學已了解了文章主人公徐悲鴻勵志學畫的經過,接著我讓學生認真觀察課本中的兩幅插圖,布置口頭作文的訓練任務:這兩幅插圖的內容是什么?講述的是誰的故事?請你用自己的語言給大家講一講其中的故事。學生通過閱讀和學習,已經掌握了本課的中心內容及故事經過,可以口頭講述本課故事的來龍去脈。這樣,既能鍛煉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又能增加學生作文素材的積累,提高口頭作文訓練的效果。
2.課堂拓展延伸訓練??陬^作文訓練不僅可以在課堂上開展,還可以延伸到課外,有助于學生養(yǎng)成觀察生活周邊的良好習慣,培養(yǎng)學生在生活中自主進行口頭作文的習慣。同時,口頭作文不受字數(shù)限制,可長可短,只需要學生看到什么說什么,用作文語言表達出來即可,這也是口頭作文教學的主要目的。例如,課文《奇妙的國際互聯(lián)網》具有很強的時代感,與學生的生活有著非常密切的聯(lián)系。學生在學習本課之后,充分感受到了國際互聯(lián)網的奇妙所在。這里只是講述了一些互聯(lián)網的優(yōu)勢,對此我給學生設置了相應的延伸訓練:“國際互聯(lián)網是不是百利而無一害呢?”之后,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根據(jù)這一問題在課下做相應的調查和資料收集,并進行整理和歸納總結。最后,再回到課上,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了解,口頭講述國際互聯(lián)網的優(yōu)劣,以此活躍課堂氛圍,鍛煉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這是一種綜合性的語言活動,既能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學習意識,又能發(fā)散學生思維,促進多項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從而促進學生的語文能力和人文素養(yǎng)的協(xié)調發(fā)展。
3.口頭作文的多元化評價。教師對學生作出的每一個評價都會對學生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口頭作文的評價方式有很多種,如:定期組織口頭作文評比活動,制定優(yōu)秀獎、進步獎、參與獎等獎項,以此作為對學生的鼓勵;實行積分制,每一次的口頭作文訓練都給予積分獎勵,一周或一個月總結一次,獎勵獲得積分最高的學生。這些評價方式的制定,有助于激發(fā)學生參與口頭作文的興趣,點燃學生的表達熱情。
小學語文教師在開展口頭作文教學時,不僅要給學生營造良好的課堂環(huán)境,還要引領學生對生活進行觀察,不同的表達主題對應不同的生活體驗,增加學生作文素材的積累,還能讓學生充分認識到口頭作文的重要性。要想寫出好文章,就要做到“厚積而薄發(fā)”,像蜜蜂采蜜一樣,做生活中的有心人。也就是說,任何一篇文質兼美的文章,都是作者在日常生活中仔細觀察的結果。因此,語文教師在口頭作文教學中,要善于引導學生細心觀察生活中的事物,促進學生觀察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為作文素材的積累奠定良好基礎。在學習蘇教版四年級上冊的《秋天》一課后,我組織學生進行了“周日游”活動,帶領學生去公園游玩,引導他們仔細觀察園內的花草樹木,通過自己的感官感受這些事物的“千姿百態(tài)”,并根據(jù)自己的觀察和感受進行發(fā)言。然后,再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觀察和描述,展開聯(lián)想,最終以口頭作文的形式,將自己所觀察到的花草樹木的樣態(tài)描述出來。在這一訓練過程中,學生不再恐懼,將自己的所思所想順暢、流利地表達了出來。這種訓練口頭作文的形式,既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作文的寫作難度,幫助學生整理寫作思路,又有助于學生想象、思考等能力的培養(yǎng),最終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口頭作文能力,增強口語表達的自信,促進作文教學效率不斷提升。
總而言之,口頭作文訓練對提升小學生作文水平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也是提高學生口語能力的主要途徑??陬^作文訓練的內容來源于生活,學生的生活經驗越豐富,作文素材也會相應增多,表達欲望也會隨之被“喚醒”,訓練過程自然就會生動而有趣,從而優(yōu)化課堂作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