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紅云
(靖江市人民醫(yī)院手術室 江蘇 靖江 214500)
體溫是機體重要的生命體征,維持體溫相對穩(wěn)定是機體維持新陳代謝和各項生命活動的正常進行所必須的。已有研究表明,在外科圍手術期低體溫是一種常見并發(fā)癥,其發(fā)生率高達50%以上;肝臟手術患者由于手術時間長、術中可能需要大量補液更增加了低體溫發(fā)生概率[1-2]。低體溫會導致機體發(fā)生凝血異常、術后蘇醒延遲等,嚴重時可能影響手術效果及預后;因此,圍手術期應積極預防低體溫發(fā)生。本研究將體溫干預護理應用于2017年1月—2018年12月在我院進行肝臟手術患者中,效果顯著,現(xiàn)進行總結匯報如下。
本研究選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在我院進行肝臟手術的150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年齡>18歲,有手術指征,術前體溫正常(36~37℃),本研究經我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所有患者知情同意并自愿參與;排除標準:合并其它嚴重內科疾病患者;肝移植患者,精神疾病患者,認知障礙者,嚴重感染者,凝血系統(tǒng)疾病者,合并嚴重并發(fā)癥者,有手術禁忌癥者,腹部手術史者,不能配合完成研究者。其中男89例,女61例;年齡29~56歲,平均年齡(43.1±5.1)歲;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所有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75例)和對照組(75例),兩組一般資料經統(tǒng)計分析差異不顯著(P>0.05),具有可比性。
1.2.1 對照組 對照組患者采用傳統(tǒng)手術室護理,患者穿單層棉布病服,蓋棉被;保持手術室溫度為22℃~25℃,濕度為40%~60%;術中密切關注患者各項生命體征,做好術中配合,協(xié)助醫(yī)生做好各項預防和應急措施。
1.2.2 觀察組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采用體溫干預護理,嚴格控制麻醉藥物用量,所蓋棉被預熱至50~60℃,術前準備工作過程中調整手術室溫度在26℃~28℃,采用預熱至38℃的消毒液進行手術部位消毒,鋪單后調節(jié)室溫至22℃~25℃,手術結束之前再調高手術室溫度至26℃~28℃,盡量減少不必要的皮膚裸露,不實施手術部位做好保溫保暖工作;全麻后溫度探頭放置在患者鼻咽部進行體溫的實時監(jiān)控,鼻咽溫一般控制范圍為36℃~37℃,按照測定體溫采取保溫措施;手術開始后可采用充氣式保溫儀及分體式棉被保暖,除有溫度限制禁忌藥物外,輸液前需將液體加熱至37℃左右在進行輸液,術中以一次性輸液加溫器維持輸入液體溫度,避免大了溫度過低液體輸入人體導致體溫降低,也可能引發(fā)機體應激反應;術中所用沖洗液加熱至37℃左右,減少因沖洗帶來的體溫流失。
對兩組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時間(PT)、活化凝血活酶時間(APTT)和凝血酶時間(TT))及術后清醒時間進行對比分析。
本研究數(shù)據(jù)采用SPSS21.0進行分析,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PT、APTT及TT均顯著短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干預后凝血功能比較結果(±s,s)
表1 兩組干預后凝血功能比較結果(±s,s)
組別例數(shù)PTAPTTTT觀察組7513.1±0.638.7±1.116.3±0.7對照組7519.7±0.447.6±1.519.8±0.8
觀察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比較結果(例)
觀察組麻醉蘇醒時間為19.2±3.5min,對照組麻醉蘇醒時間為36.7±5.1min,組間比較差異顯著(P<0.05)。
機體術中體溫受麻醉方式、氣管插管、外界溫度及濕度和術中的保暖措施應用等多種因素影響;最直接的體現(xiàn)為術中低體溫。圍術期低體溫會對機體多個系統(tǒng)產生影響,最為直接的是凝血功能,研究發(fā)現(xiàn),機體溫度降低1~2℃時將大大增加術中出血量增加及凝血功能障礙發(fā)生的概率;而圍術期低體溫也會導致機體免疫細胞的活化和趨化作用受到抑制,導致免疫功能受限,增加術后感染風險[3]。
本研究中將體溫干預護理用于肝臟手術患者,提高手術開始前及術后手術室溫度,術中使用的消毒液體、補液液體、沖洗液等均經過提前升溫,提高舒適度,降低應激刺激;術中采用充氣式保溫儀及分體式棉被保暖,等多種保溫措施保證患者問題維持在36℃~37℃。
綜上,術中體溫干預護理可減少對機體凝血功能的影響,同時可降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縮短麻醉蘇醒時間,值得臨床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