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書法》雜志社
清代詩論家葉燮在《原詩》里說,作詩須有才、膽、識、力“四要”,“大凡人無才,則心思不出;無膽,則筆墨畏縮;無識,則不能取舍;無力,則不能自成一家”。作詩如此,作字亦如此。但是,詩人也好,書法家也罷,僅有以上四種品質(zhì)也并非一定能成大器,因為蘊大才、成大器者必然還需要時代的際遇與饋贈。依才、膽、識、力而又在時代風云際會之間實現(xiàn)藝術夢想與自身價值,方顯英雄本色。王羲之具備典型的“晉人的美”,故而其書神韻斐然,在書體新舊交替之際能變舊為新,以成書圣;顏真卿雄秀獨出,以筆墨詮釋大唐氣象,同樣得時代之功;北宋以文治國,故而蘇軾能依靠才情和文氣筑起書法江山;元代民族政策下出現(xiàn)了一大批隱逸文人藝術家,于是就有了楊維楨、吳鎮(zhèn)等;正是源自晚明的浪漫風氣,董其昌、倪元璐、傅山、王鐸等藝術家至今被津津樂道。
1.趙冷月 白居易《出山吟》97cm×181cm
2.趙冷月 節(jié)臨《爨寶子碑》180cm×96cm
20世紀的藝術家與書法家也同樣如此。在20世紀中,出土的碑版資料越發(fā)豐厚,帶動了取法的多元與創(chuàng)作出新的渴望,故而出現(xiàn)了名垂史冊的大書家,并且無一不受新創(chuàng)作理念影響而開辟出書法的新視野。這就是時代的饋贈。有了天時,又有了才、膽、識、力等個人優(yōu)良品質(zhì),何愁藝術理想不成、藝術抱負不破?
所以,當我們今天在談論趙冷月的時候,就是要談他何以成功,成功何在。趙冷月的成功首先要歸功于時代。碑學風氣的盛行,表現(xiàn)的是碑派創(chuàng)作的深入與碑學理論的成熟,趙冷月一方面廣泛借鑒前人的積淀與經(jīng)驗,另一方面又時時警惕陷入前人窠臼之中而無法自拔?!捌埲招?,日日新,又日新”,方才有了他自己的生發(fā)與創(chuàng)造。晚年的趙冷月在書寫的時候已能徹徹底底放開束縛,“從心所欲而不逾矩”,掃清所有書法面前的羈絆,空空靈靈,空空淡淡。趙冷月最為服膺良寬,他的筆下就是良寬筆下的寫照。良寬的“天上大風”,從東瀛吹過海上,一輪冷月照天心。趙冷月的書法,追求的是逸氣,不同流俗,無論從結字、章法和筆法上都是如此。
其次,趙冷月的成功應歸功于他的才、膽、識、力。正是他的才情,使他得以對書法藝術進行領會與貫通而一步一步將自己的創(chuàng)作引向深入。正是他的膽魄,使他有衰年變法的氣度與勇氣,對自己的書法面目予以探索與革新。眾人追求精熟,趙冷月則追求生;眾人追求潤,趙冷月則追求枯。在平正中求險絕,在險絕中得平正。正是他的識見,使他在取法上、臨摹時能夠取精華而去粗鄙。正是他的力度,使他喜好書寫八尺或者六尺整張的作品,并且在晚年而能作擘窠大字。榜書極其難作,榜書大,容易呆、笨,趙冷月榜書卻有清、奇之格。在趙冷月諸多書法面貌中,他的榜書尤其精彩。墨法虛淡而活潑,飄若天上的游云。他的榜書雖然大,卻是由一個又一個精美的細節(jié)構成。
在趙冷月諸多的書法面目中,我尤喜其魏碑與草書。
據(jù)記載,趙冷月是在六十歲以后轉(zhuǎn)學北碑,進而上溯兩漢,時常自謂曰:“遍臨百家,不知所宗?!钡@里所言的“不知所宗”并不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而是在其“遍臨百家”之后的更進一步化境,這正是石濤在《苦瓜和尚畫語錄》中所言的“借筆墨以寫天地萬物而陶泳乎我”的創(chuàng)作境界。
趙冷月的碑底楷書蒼茫奇崛,他常作榜書大字,近觀使人不舍踱步,遠觀之又有一股古拙冷峻之氣充盈其中。他對點、線、面的大膽運用和組合多能做到“出新意于法度之中”,顯示出作者對書法生成元素之筆墨形式語言的超強駕馭能力。趙冷月晚年曾多次臨摹《爨寶子碑》,字徑不大卻氣象萬千,且實臨多于意臨,筆畫的起收筆出有意弱化原碑“雁尾”的波磔而意化,線條厚重凝練,能得爨碑之神韻。我們從中可以清晰地看出他對六朝傳世碑版的敬畏之心。據(jù)趙冷月公子趙明康先生回憶,趙冷月通常是在每天上午臨寫碑帖,午飯后稍做休息,便開始進行書法創(chuàng)作。這就等同于清代王鐸“一日臨古,一日應請索”,足見趙冷月對古典與傳統(tǒng)的汲取和繼承是時刻未敢廢離的。同時,目前所見的趙冷月的碑派楷書,多以大字面貌示人,小字兼有,二者相互補充。
在《趙冷月八旬書法集》的自序中他說:“我向往‘豪華落盡見真淳’的大雅之境,所以堅持走自己的路,即使‘丑’了一些,但這是我的精神花朵,是沒有虛假的。而真情實意是書法的根本。只有真實的、自然的、獨特的藝術作品,才能入大道,并占據(jù)一席之地。我心里很明白,也很踏實,‘丑到極點便是美到極點’?!痹诒北膸煼ê蛣?chuàng)作上,趙冷月是“堅持走自己的路的”,他在廣約博取的基礎之上,用顏體行書的筆意融進六朝樸茂自然的碑版,堅持走醇厚、高古、凝重卻又不知率真意趣之路。趙冷月在楷書的創(chuàng)作上,棄唐楷之規(guī)范美,直抒胸臆,用筆看似大膽而又注重筆畫細節(jié)的處理,用墨酣暢淋漓且不失規(guī)矩,大字榜書作品往往給人以樸素自然的美感,卻又不落于怪誕,看似“孩童體”,其中又體現(xiàn)出趙冷月在對魏碑取法創(chuàng)作上的大智慧。這是趙冷月文化心理上的一種莊老精神,這是創(chuàng)作者“解衣盤礴”之真性情的釋放。
3.趙冷月 近圣人遵海濱九言聯(lián)180cm×32cm×2
4.趙冷月 白居易《和知非》181cm×48cm×8
六朝人書筆法豐富,章法變幻莫測,形勢出矣。其中格調(diào)最高者當數(shù)《石門銘》,因為它“飛逸奇渾,分行疏宕,翩翩欲仙”?!稄埫妄埍返冉Y體等就慢慢趨于整齊了,有了規(guī)矩可循,所以學者眾。而《石門銘》等非才力天縱者不可為之,易滋畫虎不成之譏。趙冷月取法《爨寶子碑》,但是他有意將《爨寶子碑》整齊的一面弱化,而著重追求魏碑的那種疏宕與飛動,再加上用筆的清氣,生發(fā)出逸的品格。
我們觀看趙冷月的魏碑作品,常能從筆墨語言中看到一種近乎矛盾但實則智慧的狀態(tài)。他晚年曾口述說:“衰年變法,問題還沒有解決,沒有寫好,寫好很難,成功率不高,高又不行。如果那樣的話形成了一種公式,不好,要隨便一點,可太隨便又寫壞了,太在意了,不隨便又不好!要追求,要否定,再否定,才可提高,不否定不會提高?!壁w冷月的大字魏碑作品多能給觀者以心靈上的震撼。在趙冷月誕辰百年書法展中,有一件巨幅的楷書創(chuàng)作,其中有“百川沸騰”四字,線條厚重,用筆蒼勁有力,在墨色的表現(xiàn)上亦非常獨具匠心?!鞍佟焙汀按ā苯Y字看似隨意,字與字卻顧盼生姿,尤其是“川”字寥寥數(shù)筆,看似隨便卻又不隨便。正如他自己所言:“要隨便一點,可太隨便又寫壞了;太在意了,不隨便又不好!”趙冷月對于自己的魏碑書法創(chuàng)作始終有著清晰認識,既追求前人之法度為我所用,又要進行創(chuàng)作上的提高,從而超越前人,建立起自己的筆墨世界。
他在碑與帖融合基礎之上的逸,這并非帖學單純的逸。換言之,對于純粹取法帖學的書家而言,追求逸格者多有之,而將碑與帖融合進行逸格展現(xiàn),這絕非易事。顯然,趙冷月在這一點上收獲頗多。這就是我們今天談論趙冷月時不可越過的話題,當我們在談論趙冷月的時候,該談些什么,是諸體皆有可觀之處嗎?是將丑與美的辯證關系詮釋得如此精彩嗎?是其在碑帖融合方面的探索與成就嗎?抑或是其對榜書、大字創(chuàng)作的因循與出新?都對,這每一點都是趙冷月理應被銘記和談論的價值。但是我要說的是,趙冷月最大的貢獻在于開創(chuàng)了碑帖融合領域的逸格的表現(xiàn)力。
書道之難,比于蜀道。趙冷月認為必須對書法傳統(tǒng)經(jīng)典不斷深入臨習,在對傳統(tǒng)的筆法、與法度相當熟悉的基礎上,去找尋可以生發(fā)和變化的契機。可見,趙冷月在繼承與創(chuàng)新的辯證關系上充滿智慧,能做到知己知彼,只有對傳統(tǒng)絕對熟悉,才能在繼承傳統(tǒng)的基礎上尋求突破點。趙冷月認為,先講求筆法、掌握筆法,再掌握結字與章法、行氣,先守住一家再博采眾長。所以,趙冷月對碑與帖的源流都十分熟悉。晚年的趙冷月曾言,宋代以下不必看,宋代以降的書法不必學。
5.趙冷月 白居易《戲贈禮經(jīng)老僧》179cm×97cm
趙冷月少年學“二王”以及唐賢諸家,及其長也,規(guī)模蘇、米,在臨習宋人的過程中,又“恐染上習氣”,米芾與蘇軾都有習氣,尤其以米芾為重。為了擺脫米芾的習氣,中年以后的趙冷月主攻顏魯公,得中正雄強之法。而入唐人易,出唐人難,于是趙冷月再次尋求跳出唐人的窠臼。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那么這個時候所借用的他山之石,就是北碑。憑借對北碑的深刻領悟,趙冷月慨然突破唐人藩籬,由此上溯魏晉六朝乃至兩漢。正是有了這一次又一次突圍與跋涉,今天看到趙冷月的書法如此超凡脫俗,清新自然,就是能夠在枷鎖中一次又一次成功突圍之故。
趙冷月遍臨漢碑,尤重《張遷碑》,在書寫漢碑的過程中又加入簡書的意味,行筆簡逸,與生澀的調(diào)子頗為不合。他自言不與明清人爭高下,而自成一家。他的楷書從北碑中求得精神。他的北碑作品不僅注重筆畫的兩端及其轉(zhuǎn)折處,甚至在筆畫的起止看似漫不經(jīng)心的實質(zhì)上卻有匠心獨運的考量;增加用筆的提按,這樣就有了隸書的寬博與古樸,也有魏碑的凝重與直率,在行筆的過程中強調(diào)中實不虛,每一處起起伏伏的線條間都別有洞天。事實上,趙冷月特意打破書寫的秩序感,使得自己的筆下無古無今又有古有我,他的這種寫法生發(fā)出一種新的審美要求。在他看似漫不經(jīng)心、秩序感不強的書寫過程中,他的用筆因筆勢而生,隨勢賦形,因勢利導,隨勢映法。這就在勢、形與用筆上突破了唐楷的限制。我們知道,唐代尚法,筆法的嚴謹從另一個層面所帶來的結果就是豐富的形態(tài)與用筆的消失、隱藏,過分注重起收筆的形態(tài)等典范,故而就使得線條過于單薄,形勢過于平穩(wěn),漢字的象形意味與自然妙趣趨于式微。我們同時能夠感受筆下那實實在在的豐富意蘊,可以感受到筆法的豐富,也能感受到輕松與自信的心態(tài),這種就達到了自然的境地。這樣就有了既古又新,既有傳統(tǒng)又有自我個性的審美新訴求、新表達。于是,他的筆下變得意態(tài)萬千,奇崛恣肆,棱角消失殆盡,一派天機,進入無我的自由世界中,
筆墨當隨時代。趙冷月的成功離不開特定的歷史時代,他率先提出對書法進行松綁,他言道:“書法不應該被‘二王’帖學和晚清碑學等任何一種成熟的技法所徹底困死。”所以趙冷月才造就其鑄碑熔帖、自然揮灑的個人面目。他的創(chuàng)新并沒有脫離書法的道,他實際上屬于從心所欲而不逾矩的書家,沒有墮入野道。
趙冷月草書基本上都是小草,取法懷素《千字文》與孫過庭《書譜》,他的小草創(chuàng)作是典型的碑帖融合,將北碑的沉著、厚重融入小草的創(chuàng)作中,而且,絲毫不見凝滯,線條有一種流動的歡暢感。字與字之間絕少牽連,字字獨立??傮w風格依然屬于清、逸的面目,這是20世紀草書創(chuàng)作中值得特別關注的個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