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振寶 舒銳 焦健
摘 ? 要:黃秋葵栽培廣泛,具有一定的藥用和保健功能,經(jīng)濟效益高,然而黃秋葵制種產(chǎn)量和工作效率較低,制約了其進一步的發(fā)展。對黃秋葵在制種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探討,并提出解決的途徑。
關(guān)鍵詞:黃秋葵;制種;解決途徑
黃秋葵(Abelmoschus esculentus L.)為錦葵科秋葵屬一年生草本植物,原產(chǎn)于埃塞俄比亞附近以及亞洲熱帶地區(qū)[1]。黃秋葵營養(yǎng)豐富,利用價值高,嫩果、花、葉均可食用,種子可榨油,莖稈富含纖維[2]。黃秋葵以食用新鮮嫩果為主,是一種新型保健蔬菜,因營養(yǎng)成分豐富、具有一定的保健功效和藥用價值[3-4],可涼拌、煮湯、小炒、做沙拉等,在許多國家大面積種植,是一種世界性蔬菜。
黃秋葵的花為完全花,花腋生,花腋在主莖的第4節(jié)以上開始著生,每節(jié)著生1花,既可自花授粉,也能以昆蟲等作媒介進行異花授粉。在黃秋葵的制種過程中開花坐果期的雜交授粉和種子的收獲是制種技術(shù)的關(guān)鍵。
1 ? 黃秋葵制種的一般流程
1.1 ? 播種
當(dāng)氣溫穩(wěn)定在18℃以上、土壤溫度達(dá)到10℃以上時播種,父母本按照1∶9的比例播種。
1.2 ? 黃秋葵的去雄
黃秋葵的開花期較短,僅4~6h,一般在上午開花,當(dāng)天午后開始萎謝[5]。制種過程中,第二天需授粉的花在其開花前的前一天下午必須完成去雄工作。
黃秋葵的去雄方法一般是先用壁紙刀在花柱中間偏上的位置削去花冠,一定不要損傷柱頭和花柱,然后輕輕地刮去雄蕊,為保證制種的純度,去雄要干凈徹底。去雄完成后立即在柱頭套上硫酸紙袋,防止柱頭被其他花粉污染。
1.3 ? 授粉和采收
把取粉用的花在其未開放前進行套袋,防止昆蟲等影響所取花粉的純度。最佳授粉時期為去雄后第二天早上,在露水散去柱頭干燥后,選擇前天下午套袋的花粉適中的花作父本,將花粉輕輕蘸在母本柱頭上,然后再套上羊皮紙袋,整個過程要迅速,防止柱頭被其他花粉污染,同時授粉要均勻,以防出現(xiàn)畸形果,影響產(chǎn)量。
選擇經(jīng)人工授粉健壯無病蟲害的果莢,當(dāng)果莢變成褐色并出現(xiàn)裂紋時,及時進行采收,晾曬后保存。
2 ? 存在的問題
2.1 ? 耗費人力多
黃秋葵的去雄及授粉的技術(shù)較復(fù)雜,不易熟練掌握,如果不能很好掌握授粉的要領(lǐng),很容易造成純度不達(dá)標(biāo)或產(chǎn)量較低,培養(yǎng)能夠熟練掌握制種方法的人員耗費時間多,即使是熟練的工人,1 d能完成的授粉量也很有限,導(dǎo)致人工成本高。
黃秋葵的開花期較短,最佳授粉時間僅幾個小時,要想在最佳授粉時期內(nèi)完成雜交授粉工作,需要消耗較多的人工。
2.2 ? 去雄方法有待改進
目前所采用的去雄方法,用壁紙刀準(zhǔn)確地削去花冠,然后用刀背從下往上輕輕地刮去雄蕊,這個方法存在工作效率不高、容易傷到柱頭和雌蕊、有時去除不徹底的問題,并且這種方法的制種產(chǎn)量不高。
3 ? 解決途徑
3.1 ? 改進去雄方法,提高工作效率
目前的去雄方法,因其去雄效率較低難以滿足黃秋葵的制種要求,迫切需要對去雄方式方法進行改進。可以通過研制適合黃秋葵的去雄工具來解決,此種去雄工具需具備一次性剪下黃秋葵的花冠并且不損傷柱頭和花柱特點[6]。也可以利用化學(xué)去雄的方法,對多種殺雄劑做對比試驗,找出適合黃秋葵的化學(xué)殺雄劑,然后確定最佳的施用濃度、時間及方法。
3.2 ? 利用自交不親和性生產(chǎn)雜交種
自交不親和性是指具有完全花并可以形成正常雌、雄配子,但缺乏自花授粉結(jié)實能力的一種自交不育性[7]。目前在大白菜、甘藍(lán)、甜菜等蔬菜作物上普遍利用自交不親和特性進行雜交種的生產(chǎn),省去了人工去雄的煩瑣過程并且純度高。在黃秋葵上也可以嘗試選育自交不親和系,并用于一代雜交種的生產(chǎn)。
3.3 ? 利用雄性不育系進行雜交種的生產(chǎn)
利用雄性不育系生產(chǎn)一代雜交種能省去去雄的環(huán)節(jié),是很有潛力的一種方法,目前在洋蔥、水稻、高粱等作物上普遍利用雄性不育系進行雜交種的生產(chǎn),省時省力的同時能大大提高制種效率,并且配制的一代雜交種純度高。在黃秋葵上也可以找尋不育株或者嘗試將其他作物的不育基因?qū)氲近S秋葵中,以獲得黃秋葵雄性不育系并用于一代雜交種的生產(chǎn)。
4 ? 小結(jié)
黃秋葵營養(yǎng)豐富,有一定的保健和藥用價值,種植面積大,經(jīng)濟效益高。黃秋葵在制種過程中存在效率不高、產(chǎn)量低的問題,從改進去雄方法、利用自交不親和性及雄性不育系的角度提出解決的途徑,對促進黃秋葵雜交種的生產(chǎn)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 1 ] 姜林江.福建西部地區(qū)黃秋葵高效栽培要點[J].長江蔬菜,2017(1):39-40.
[ 2 ] 高玲,劉迪發(fā),徐麗,等.黃秋葵研究進展與前景[J].熱帶農(nóng)業(yè)科學(xué),2014(11):22-29.
[ 3 ] 盧隆杰,蘇濃,岳森,等.菜藥花兼用型植物-黃秋葵[J].特種經(jīng)濟動植物,2004,7(8):34.
[ 4 ] 劉東祥,葉蘭花,劉國道,等.黃秋葵的應(yīng)用價值及栽培技術(shù)研究進展[J].安徽農(nóng)業(yè)科學(xué),2006,34(15):3718-3720,3725.
[ 5 ] 李雪,張海燕,趙泰然,等.黃秋葵雜交制種技術(shù)[J].吉林農(nóng)業(yè),2017(20):83.
[ 6 ] 沈文杰,李育軍,李光耀,等.黃秋葵與紅秋葵雜交育種的初步研究[J].長江蔬菜專家論壇,2016(10):34-39.
[ 7 ] 陳唯.梨不同品種授粉對其雜交果實品質(zhì)及種子特性的影響[D].杭州:浙江農(nóng)林大學(xué),2017.
(收稿日期:2019-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