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小娟
本文系2017年度甘肅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guī)劃課題《初中化學實驗的有效性教學策略研究》成果之一,課題批準號:GS[2017]GHB0615。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實驗有助于學生對化學知識的理解,激勵學生探究化學的奧秘,增進學生對化學的情感,也是實現(xiàn)有效教學的重要手段。如何有效開展初中化學實驗教學,本人經過多年思考、嘗試、實踐與探索,感悟如下:
人教版初中化學教材共有51個教師演示實驗,8個學生分組實驗,顯然,學生分組實驗很少,教學中可以把部分教師演示實驗變成學生分組實驗。
例如,在《常見的酸和堿》中教師演示實驗是:在食醋、石灰水、鹽酸、氫氧化鈉溶液中分別滴加紫色石蕊和無色酚酞指示劑,通過觀察溶液顏色變化,可知道溶液的酸堿性。改變后的學生分組實驗是:要求學生帶來一些酸性物品和堿性物品,酸性物品如:酸奶、檸檬、醋等;堿性物品如:未成熟的柿子、皮蛋、小蘇打等。分組實驗時,先讓學生品嘗酸奶、檸檬、醋、未成熟的柿子、皮蛋、小蘇打的味道,感知酸和堿的口感差別,然后切碎、研磨、過濾,再向濾液中加入指示劑,識別上述物品,讓學生親自體驗酸和堿的真實存在,為理解物質的酸堿性奠定基礎。學生分組實驗雖然操作耗時,也常出錯,但學生印象深刻,實驗教學效果好。
例如,在學習“利用大理石與稀鹽酸反應制取二氧化碳”后,我給學生布置家庭小實驗:“制取無殼蛋”。學生選擇的材料有雞蛋、鴨蛋、鵪鶉蛋等,選擇的酸性試劑有食醋、白醋、橘子汁等。實驗時,把蛋浸泡在不同的酸性溶液中,觀察到的現(xiàn)象不同,放在橘子汁中的蛋殼表面沒有明顯變化;放在食醋汁中的蛋殼表面出現(xiàn)少量氣泡;放在白醋汁中的蛋殼表面出現(xiàn)大量氣泡,3小時后,蛋殼全部脫落,得到表面光滑、光亮透明、軟綿綿的無殼蛋。學生無比興奮,拿著無殼蛋相互炫耀,交流感想。其原理是酸和碳酸鈣發(fā)生反應,蛋殼脫落。還有學生追問老師:“做過實驗的蛋還能吃嗎?”“反應后的醋能再食用嗎?”“反應后的液體能否用來補鈣?” 家庭小實驗把課堂教學引入到家庭生活中,點燃了學生學習化學的熱情。
受到省市教育部門舉辦中學教師實驗技能大賽的啟示,2016年我校舉辦初三年級學生“物化生實驗創(chuàng)新大賽”。學生參加熱情很高,有些學生對生活中的現(xiàn)象進行實驗驗證,很多學生對教材中的實驗進行改進創(chuàng)新。
一等獎獲得者張嘉瑋對驗證質量守恒定律實驗進行創(chuàng)新:取5~6克碳酸鈉(或者碳酸氫鈉粉末)放入U型管中,U型管的一端套上氣球并固定,用于收集產生的氣體,另一端塞上橡皮塞,橡皮塞上方安裝盛有稀鹽酸的注射器,然后推動注射器,使得稀鹽酸和碳酸鈉(或者碳酸氫鈉)充分反應,天平仍然平衡。此創(chuàng)新實驗比原實驗既操作簡單,又避免紅磷燃燒時產生的白煙從試管擴散到空氣中,造成實驗誤差和污染環(huán)境。實驗大賽為學生搭建一個同臺競技、互相交流的平臺,通過舉辦實驗技能大賽,讓學生認識到教材中的實驗方法不是唯一的,可以從材料選擇、試劑種類、方法步驟、實驗裝置、觀察方法等方面進行改進和創(chuàng)新,從而啟迪學生的思維,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新能力。
例如,在學習《金屬的化學性質》時,課前預習時要求學生查閱資料,了解如何鑒別黃金的真假。課堂中學生爭先恐后地搶著回答,“通過看顏色、掂重量、看硬度、聽聲音、用火燒、加化學試劑鑒別等方法”,學生高喊著,課堂氣氛十分活躍。我說:“看顏色、掂重量、看硬度為物理方法,化學上絕大多數(shù)金屬能和氧氣反應,假黃金中有銅,灼燒時銅和氧氣反應生成黑色的氧化銅,而金不能和氧氣反應,不能變黑,‘真金不怕火煉就是從這里得出的?!边@樣的問題增加了學生的生活經驗,讓學生體驗到生活離不開化學,從而提高實驗教學的實用性。
總之,提高初中化學實驗教學有效性的措施還有很多,教師要認真貫徹新課改理念,提高學生參與的熱情,鼓勵學生動手操作,引導學生在觀察、交流、討論中獲取化學知識,讓學生在化學實驗中體驗到學習的樂趣,激勵學生積極探究化學變化的本質,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積極探索提高實驗教學有效性的策略。
作者單位 ?甘肅省酒泉第六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