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善文
不知從什么時候開始,爺爺心血來潮,在家后山上承包了一個魚塘。每年春天投放百十尾魚苗,冬天就會捕撈上來。
魚吃的草葉都是爺爺親手種的,雖然弄不懂魚怎么會吃那種東西,但看到魚那圓滾滾的身子就知道,那草是它們的最愛。
每年冬天回老家過年,爺爺都會選一個好時日,叫上大人開始捕魚。每每這時,我們一幫小孩子就歡呼雀躍地跑去幫忙。因為,這樣的情景是我們最喜歡的!
魚塘說大不大,說小也不小,呈東西走向,要把魚都撈上來只能用漁網。大人們戴上草帽,套上防水衣,穿上雨鞋就出發(fā)了。我們這些小屁孩就提著幾個裝魚的盆和桶,跟在大人后面奔向魚塘。
爺爺已經兩天沒有給魚喂食了,目的就是讓魚處于饑餓虛弱的狀態(tài),方便捕撈。
開始捕魚了。爺爺和大伯在東面拉著漁網的兩端,慢慢往西面走去。魚們被這憑空出現(xiàn)的“情景”嚇住了,紛紛亂竄,撲啦啦地拍著水。但最終只能口吐著泡泡,一起往西逃竄了。
在那里,等待它們的是我爸爸和叔叔的捕撈網。爸爸吆喝著,一用力拉網,里面就有十多條草魚、鯉魚、鳊魚在亂跳了。魚們旋轉著,翻騰著,翕動著腮部。媽媽在一旁笑著,指著最大的一條草魚說:“你們看,這條魚是最重的,看它跳起來的勁!”而嬸嬸卻說:“不對不對,是這條最大!”她們一邊說著,一邊往魚盆里倒水。這些“爭論”好像沒完沒了。
魚們更加恐慌了,還有好多魚在那做最后的撲騰,可都無濟于事。但有些草魚就不一樣了,它們憑借個子大和一身肌肉,倏地躍過漁網的另一邊去了——它們解放了,頗像鯉魚躍龍門。
有了草魚的“示范動作”,其他的魚像抓住了救命稻草,紛紛往漁網上躍,場面極其壯觀,魚塘里全是被魚群攪動的白色泡泡。魚在空中濺起了許多水珠,仿佛一顆顆晶瑩剔透的珍珠在陽光下閃耀著。
爺爺和大伯毫不吝惜自己的氣力,一遍遍地來回拉網,似乎在“查缺補漏”,我覺得他們這時是不會累的。還有幾條草魚在與人們“斗智斗勇”,你撈一次,它就跳一次,弄得人們很無奈。最后,不知是誰提議,干脆用釣魚竿一個個地把魚釣上來得了,大家紛紛表示贊成。魚們不都餓了兩天了嗎?在魚餌的誘惑下能不上鉤嗎?
捕魚“大戰(zhàn)”差不多接近尾聲了。我看看盆里,草魚、鳊魚、鯽魚、小青魚們張著嘴巴,在魚盆里擺動著尾巴,跳躍著,一些小魚在水盆中急速地游來游去,似乎在說:“這是個什么地方???”
我們幾個小孩幫著爸媽抬著魚盆向家里進發(fā)了,夕陽的余暉灑在我們的臉上、身上,歡聲笑語蕩漾在魚塘、田埂上空……
這樣的情景,能不醉人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