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秀飛 聶秋雨
應急救護能力是人們生活必備的基本技能之一。當下,人們對應急救護知識的認識重視程度還不夠,在很多高校對應急救護培訓的開展狀況也不是很理想。本文探討了對大學生開展應急救護培訓的必要性所在,并結合高校大學生應急救護培訓的現(xiàn)狀,分析其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關對策。
一、 大學生應急救護培訓的意義
(一) 應急救護能力是大學生生存必備基本技能
應急救護能力是大學生生存必備的基本技能之一。在快節(jié)奏的生活壓力下,越來越多的人身體處于亞健康狀態(tài)??萍嫉陌l(fā)展,給人們帶來便利的同時也經(jīng)常會引起一些意外的傷害。高校作為青少年比較集中的地方,青年人活潑好動、年輕氣盛也是突發(fā)事故高發(fā)的人群,那么,高校大學生該如何面對突發(fā)意外狀況? 大學生又該如何把握生命的黃金救援時間? 這都對對應急救護知識的掌握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同時,也讓我們看到了在日常生活具備一定的應急救護能力的重要性。
(二) 認識和體會應急救護的重要性
生命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前提,同時也是教育的最高追求。大學生進行應急救護培訓是對其進行生命教育提出的客觀要求。應急救護培訓不僅能教會學生珍愛生命,還可以啟發(fā)大家理解生命的意義,體會積極創(chuàng)造生命的價值;同時,讓學生懂得要關注自身生命,更要關注、尊重和熱愛他人的生命。而上述一切的實現(xiàn)要以應急救護能力培訓為基礎。
(三) 大學生這一群體的特殊性要求
應急救護技能關乎一個人的生命,非一紙兒戲,因此應急救護技能的熟練掌握及靈活運用對學習者的要求很高。作為接受和理解知識最好階段的大學生,思想日漸成熟,對新事物的接收和吸收都很快。以他們?yōu)閷ο?,開展應急救護培訓更有利于技能的掌握和熟練。同時,大學生作為即將步入社會的中堅力量,他們不僅是知識與技能的接受者和承載者,更是知識與技能的應用者和傳播者,在應急救護技能的普及和推廣過程中,這一群體有著不可替代的特殊性。也正因為這群體一優(yōu)勢的存在,對于日后應急救護知識的進一步推廣及普及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二、 大學生應急救護培訓的現(xiàn)狀及存在的問題
高校大學生應急救護能力的掌握的現(xiàn)狀如下:大學生的應急救護知識掌握程度一般,應急救護知識的掌握相對匱乏,知曉情況較差。這種情況的出現(xiàn)主要是以下問題所造成的:1、高校對于應急救護能力的宣傳力度有待加強,宣傳力度直接影響高校大學生們對于應急救護知識的知曉情況,且在面臨突發(fā)事件時往往由于宣傳力度不夠缺乏相關的知識而導致自我保護能力較差互救能力較差;2、高校急救培訓辦法較為單一不夠豐富,導致在出現(xiàn)應急事件時,應急預案較少,從而高校大學生們的應急救護能力產(chǎn)生局限的作用;3、高校急救技能培訓師資隊伍的建設有待加強,這樣一方面可以緩解救護師資匱乏的現(xiàn)象,同時以高校教師為主的救護師資隊伍也是聯(lián)系高校大學生最直接的人員,有利于以點帶面的對應急救護知識進行宣傳;4、應急救護培訓的實施情況不盡如人意,培訓工作的進展情況不佳,這主要是由于缺乏一定的考核制度,對高校大學生應急救護培訓的監(jiān)管力度較差所造成的。
三、 如何提升大學生應急救護培訓
針對大學生應急救護存在的問題,我認為應從以下幾方面入手加以提高。
(一)改變培訓單一模式,開展多元化培訓
針對目前培訓單一的現(xiàn)狀,應結合學生特點,不斷創(chuàng)新培訓思路,采用豐富多樣的形勢,開展多元化培訓。比如:第一,充分運用新媒體,將枯燥的文字,變換成多種形式,開展急救教學活動,讓學生在寓教于樂中,生動形象的感受到急救知識的存在,同時可以隨時隨地的參與到學習中。第二,注重宣傳和推廣。充分利用軍訓、班會、課堂等平臺對學生開展集中普訓和集訓。在圖書館、校醫(yī)院、食堂等學生日常生活的場所,多途徑宣傳相關急救知識,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達到普及急救知識的目的。第三,注重實踐。在培訓的基礎上,應有計劃的組織應急模擬演練,以檢測學生基本技能掌握狀況,同時可以提高學生應急能力,完善學校應急預案,強化學生急救實用技能。
(二)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提高專業(yè)技能
好的師資隊伍是開展學校應急救護培訓的基礎和必要條件。首先,相關教育部門應引起足夠重視,并作出相應舉措,積極助推高校救護師資隊伍的建設。并定期組織專業(yè)人員對師資隊伍開展多層次、多形式的應急救護培訓工作、技能競賽,并給予必要鼓勵和扶持。其次,對高校而言,應根據(jù)自己的實際情況,認真選拔組建師資隊伍。并組織師資隊伍定期參見上級組織的教育培訓,取得獲取《救護培訓師資證書》,保證持證上崗,再面對學生開展急救培訓和急救知識普及。這樣既解決平時救護師資不足,又能保證了培訓師資隊伍的穩(wěn)定性。通過由點帶面的師資結構,并以“傳、幫、教”方式達到急救培訓的目的。
(三)規(guī)范管理,完善培訓考核制度
目前高校急救培訓在各大高校的開展還處于初期階段,很多方面還不完善。規(guī)范管理,建立完善的考核制度,是保證應急救護培訓開展的最有效手段。首先,應規(guī)范教材。相關部門應根據(jù)大學生這一受眾人群,統(tǒng)一編寫教材,配備急救設備,進而作為高校統(tǒng)一規(guī)范教材使用。其次,學校應改進教學計劃,將應急救護培訓作為必修課或公共選修課列入教學大綱。再次,教育主管部門也應轉變觀念,加強對高校應急救護培訓狀況的監(jiān)督和管理,并應制定相關的規(guī)章制度和考核機制,促進高校應急救護培訓的落實和推廣。第三,國家等相關部門應加大財政支持和資金投入,以用于高校應急救護培訓工作的開展和運行。第四,學校應采取一些激勵政策,激發(fā)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將被動學習變?yōu)橹鲃訉W習,以促進應急救護知識的學習和掌握。
(四)加強各方宣傳教育,防患未然
校園應急事件的突發(fā)性和快速性決定了危機應對必須迅速、果斷。為了即將事件的危害降到最低,這就需要社會各方的共同努力。如:在學校里,應對重點人群開展應急救護培訓,側重對校園急癥、心肺復蘇術、傳染病防護等知識的教育和宣傳。這就要求高校需對校醫(yī)及一線輔導員進行全員反復培訓。在生活中,家長應提高急救知識的重視程度,在言傳身教中促進學生對日常基本急救技能的認識和了解。對學生而言,在學生中通過以點帶面強化急救技能培訓,提高大學生的自救和互救能力。在社會上,作為獨立個體的公民,本著利己利人的心態(tài),也應不斷學習,提升自身的應急救護能力,以便在關鍵時刻挽救生命。相關部門更應該加大宣傳教育,形成全民學急救的社會氛圍,提高大家急救自救能力,促進我國應急救護培訓的有效開展和全民普及。
高校作為國家人才培養(yǎng)的基地,應注重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應急救護培訓作為人們生活必備的技能之一,高校有責任和義務做好大學生應急救護培訓開展和落實工作。大學生作為國家未來的開拓者和主導人,其對應急救護技能的掌握和熟練情況,不僅是衡量學校健康教育和生命教育效果與質量的重要指標,也能夠充分體現(xiàn)國家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水平和文明建設程度。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高校應急救護培訓工作一定能走出當前困局,得到全面落實和推廣。(作者單位:河北經(jīng)貿(mào)大學)
基金項目:河北經(jīng)貿(mào)大學2018年度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專項研究項目。項目編號:2018SZY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