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忠奎
年近耄耋,張長索一點兒沒變。
他依然是笑意盈盈,畫筆依然沒有離開“孩子”。不過,此時他的畫作《孩子就是希望》已經走出國門,被德國DCKD萊茵美術館收藏。陜西獲此殊榮的僅有劉文西等少數(shù)幾人。
張長索生于1943年,是長安畫派的著名畫家,國家一級美術師。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他就已經是譽滿三秦的漫畫家。
他經歷了新中國最重要的幾個節(jié)點。三大改造時,“豬寶生輝”、“早春”這些漫畫像戰(zhàn)鼓一樣鼓勵人們發(fā)展生產;“白貓黑貓抓到老鼠就是好貓”的時代,他又假借“懶貓”的形象諷刺社會的投機主義;逼近新世紀,他又開始畫孩子……
張長索以裝飾畫見長,色彩張揚,簡潔又富有張力,寥寥幾筆就勾勒出一個天真爛漫的孩子,就像一朵迎著朝陽的向日葵。他筆下的貓則又是機靈狡黠,假物寓世,諷刺社會亂象。
坊間稱其為“貓娃高手”、“和諧畫家”。
師從石魯、韓美林
張長索從小就是個愛想事兒的人,喜歡諷刺生活。
那年,他十三歲。
他畫了一幅漫畫《特別的人》。畫的是一個懶孩子,種向日葵的時候,他討厭大糞,嫌臟嫌臭,捂著鼻子跑開;等向日葵熟了,卻跑在任何人的前頭爭著吃,連說好吃。
這幅畫被推薦到《西安日報》發(fā)表,他得到6塊錢稿費,這在當時可是筆不小的收入。此后,他越畫越多,癡迷于此。
書癡者文必工,藝癡者技必良,張長索的漫畫漸漸小有名氣。張長索創(chuàng)作了大量的漫畫,以“豬寶生輝”、“早春”為代表,是那個熱血年代的精神給養(yǎng)。
1959年,他加入了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是當時美協(xié)西安分會年齡最小的會員。美協(xié)的一次座談會上,他見到了長安畫派的開創(chuàng)者石魯。見他特別投緣,石魯先生就讓他坐到自己身邊。
而此時,石魯已經憑借畫作《轉戰(zhàn)陜北》名揚天下。
之后,張長索加入了石魯成立的學員班,對他影響頗深。張長索說道,“石魯對我的影響不在于技巧,而在于創(chuàng)作思想上,他講究‘意在筆先,藝術不是色彩的堆積,而是思想感情的流露。”這個思想深刻地影響了張長索以后的創(chuàng)作,他的畫或喜慶祥和,或尖銳諷刺,都帶給人一種強烈的共情。
學員班期間,他報考了中央工藝美術學院繼續(xù)深造。而此時“奧運福娃設計者”韓美林是他的班主任,教他們裝飾畫。他第一次在課上見到“傣族小孩在喂大紅公雞”的畫就覺得特別震驚,激動地近乎窒息。
后來,張長索和韓美林成了莫逆之交,他說:“韓老師給我的是一種敏感,一種靈氣”。他開始走出中國傳統(tǒng)水墨畫的框架,開始形成自己的風格。他的畫色彩張揚,形象生動,無論是狡黠的小貓,還是稚氣的孩童,無不散發(fā)著一種靈動。
喜聞樂見,與民同樂
張長索有兩個印章,概括了自己一生的藝術追求。
這是十多年前,他托陜西書法篆刻研究院副院長劉五四刻的,一個叫“喜聞樂見”,一個叫“與民同樂”。
1966年,張長索從中央美院畢業(yè)。他跟當年所有的藝術家一樣被批斗,被迫害,下放勞動,直到1978年末……
他回到美術隊,幾經周折調到陜西出版社做美術編輯,這期間他娶妻生子,奔波辛勞,也體驗著人們對于安居樂業(yè)的幸福生活的渴望。
他說,“從來不想成為名人,書畫只是我生活的一部分。走過大半輩子,還是什么都不想去爭,只要能很好的生活就行了?!?/p>
這也就得以讓其以一種百姓視角去理解創(chuàng)作。他的藝術觀悄然變化,他發(fā)現(xiàn)諷刺雖能勸世,但不能喚真。生活已經充滿艱難,藝術家應該讓人們在絕望中看到希望,在險惡中看到純善。
所以,他不再畫貓,轉而將目光鎖定在意味生命的至善與希望的“孩子”。
他所有題材都來于身邊,是周圍群眾可觸可感的真情,是大家再熟悉再疼愛不過的“孩子”。他的畫頗具年畫色彩,喜慶祥和,束之尋常百姓家再合適不過。
他的畫受歡迎到什么程度呢?就是他去逛古玩市場,兜里沒帶錢,隨便拿出一幅畫就能換走一個價值數(shù)千元的罐子。
先生樂于做一個凡人,去寫凡人的幸福。他在詩里寫道,“無志無憂患,有才不狂癲,樂在天倫中,布衣最悠然”。
“孩子就是希望”
張長索眼里,“孩子”有特別的意味。
那還是1972年,老百姓都吃不飽飯。陜西華縣有一個建設兵團剛收完麥子,人們就成群結隊地來撿麥穗。他們大多是商洛一帶沿途要飯過來的。一個大媽跟附近的工人兄弟借了碗水,招呼自己貧血的女兒喝藥。她從懷里翻出來一個小小的紙包,說是好心人給的救命藥。
當她小心地把這個層層疊疊的小紙包打開的時候,張長索一看,那是一片根本起不了任何作用的維生素C。看著那粒白色的小藥片,他眼淚瞬間流了下來。這一次,他親眼目睹了人們怎么在艱苦卓絕的生活中保持著自己的勤勞和善良,怎樣保持希望。
張長索后來時常提起這件事,他說感悟到了“人生”。
多么大的苦難都不能夠將人擊倒,只要生活還有希望。而張長索發(fā)現(xiàn),這個希望就是孩子,世代繁衍,生生不息。任何苦難放在世代更替的角度都算不了什么!
他在詩里寫道,“晨陽下/向日葵是一輪金黃的火輪/她深愛著太陽/高舉著赤誠的圓臉”。
“誰不疼愛自己的孩子呢?孩子就是未來,就是希望”,張長索談到,自己不要名氣,不圖富貴,就愿意畫些最常見而又最惹人疼愛的孩子和動物。
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常任理事葉毓中評價張長索的畫:“生動活潑,情趣盎然”。
幾近朝杖之年,張長索最滿意的作品依然是《孩子就是希望》。這組畫由春光、夏涼、秋風和飛雪迎春等篇章組成。每一篇章都有一個憨態(tài)可掬的孩童,或跟小動物嬉戲,或在擺弄窗花,令人賞心悅目。
翻開這本畫冊,長索先生一臉幸福,笑的就像自己筆下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