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欣
“歷史是一面鏡子,它照亮現(xiàn)實,也照亮未來。”觀看國學文化節(jié)目,可以豐富自己的精神生活,亦可成為自己前行的燈塔。
假日里,我收看了《國學小名士》,各位選手精彩紛呈的表現(xiàn),令我欽佩不已:“我愛記詩詞”中的才華橫溢、口吐蓮花;“名家對對碰”中的博學多才、睿智作答;“美德大考驗”中的嚴以律己、助人為樂……舉手投足間,選手們透露出的是品德和素養(yǎng)。
整個比賽過程,“名家對對碰”這個環(huán)節(jié)是有一定難度的。這個環(huán)節(jié)不僅考查選手對文學的識記和認知,而且還考查他們對國學的實踐和探究。文化,絕不是簡單的背誦就可以傳承下去的,而是要深入思想,深入生活,積淀到我們的素養(yǎng)和血脈中。這就需要我們平時既要識記國學知識,又要聯(lián)系生活,把國學的精髓植入生活,讓國學文化濡養(yǎng)我們的靈魂,這樣國學的作用才會發(fā)揮,我們才能在讀國學、學國學中受益。
記憶最深的當數(shù)“美德大考驗”這一環(huán)節(jié)。這個環(huán)節(jié)不僅考驗選手們對美德的認識,更考驗選手們是否能做到知行合一,把國學中的美德踐行到生活中去。
《中庸》有言:“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币馑际钦f一個人在獨處的時候,即使沒有人監(jiān)督,也能嚴格要求自己,自覺遵守道德準則,不做任何不道德的事。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不是嗎?在密閉的房間里,選手們在編導精湛的演技下,幾乎全軍覆沒,為什么?就是因為他們明知抄襲不道德,但在缺乏監(jiān)管的情況下,面對編導扮演的考生的百般哀求,我們的許多選手還是放棄了道德底線,做了明知不可為的事情,最終讓自己的道德防線失守。相反,有一名選手,在編導做完題后離開教室,并把試題往選手方向推了推,而選手卻毫不猶豫地推了回去。我覺得,這才是真正的誠信,即使答案擺在你面前,也不去看一眼。
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一個民族、一個人能不能把握自己的命運,一個國家、一個社會的文明程度如何,精神風貌怎樣,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我們的道德準則。然而“知之非艱,行之惟艱”,培育知行合一的道德責任感,把道德認知轉(zhuǎn)化為行動自覺,還需要我們付出實實在在的努力。
常有人扼腕于當今社會“人心不古”,喟嘆市場經(jīng)濟對精神世界的巨大沖擊。事實上,我們每個人都是文明的使者。你我的德行操守怎樣,社會的道德風尚便是怎樣;每個人擔負起一分道德責任,社會的道德水準就因此而托起一分。生活中的我們,哪一個不自我感覺是個有道德的人,是一個有素養(yǎng)的人?但捫心自問,你真的做到了知行合一嗎?君不見,草坪上,那些歡快奔跑的人;花樹下,那些搖樹造花雨拍照的人;還有那些抄襲作業(yè)的人、忽略父母關(guān)懷的人……所有的這一切,又怎能彰顯你的道德品質(zhì)?
還是唐太宗說得好:“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p>
觀看這場《國學小名士》比賽,讓我看到了選手們的精彩表現(xiàn),也知道了怎樣才能更好地完善自己:常懷善念,更要常行善舉,知行合一,行勝于言,我們所生活的世界才會變得更加和諧美好。
教師點評
“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币粓觥秶鴮W小名士》電視節(jié)目,讓小作者感受頗多,認識深刻,展現(xiàn)了一位有思想、有情懷的中學生的良好素養(yǎng),也給我們所有讀者提了一個醒。在寫法上,本文既有對電視內(nèi)容的介紹,又有對道德的認知,對生活的感悟,互為表里,相互印證,很好地表達了作者的觀點。
(指導教師:胡善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