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軍軍
[摘? ?要]文章主要研究了如何挖掘趣味玩具的應用價值,將其作為一種優(yōu)質(zhì)的課程資源應用到初中物理課堂教學中,旨在激發(fā)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應用,培養(yǎng)學生的物理思維,全面提升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為以后的物理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趣味玩具;物理思維;課程資源
[中圖分類號]? ? G633.7? ? ? ? [文獻標識碼]? ? A? ? ? ? [文章編號]? ? 1674-6058(2019)23-0045-02
玩具,泛指兒童游戲時用的物品,很多新奇的玩具背后蘊含著豐富的物理知識,是一種非常新穎又貼近生活實際的非課程資源。在不斷地摸索實踐中,如何充分挖掘趣味玩具的應用價值,將這一優(yōu)質(zhì)的非課程資源課程化,筆者有些許思考。
一、新課引入,激發(fā)學生興趣
學生甚至部分成年人之所以容易沉迷游戲,其主要原因就在于游戲的設計者深知玩家對什么感興趣,什么樣的游戲體驗比較好玩、有趣,因此對癥下藥設計出的游戲一定是玩家所喜愛的。學習亦是如此,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一節(jié)課剛開始如果能瞬間抓住學生的眼球,學生一定會對本節(jié)課的內(nèi)容產(chǎn)生極大的興趣,以最快的速度、以玩家的視角瞬間進入上課的狀態(tài)。初中學生的求知欲強,且有很強的獵奇心理,因此對新奇的實驗現(xiàn)象會產(chǎn)生極大的興趣。教學時,用一些稀奇古怪的趣味玩具引入課堂教學,往往可以將學生的探索欲激發(fā)到最強。如在蘇科版教材《磁體與磁場》一節(jié)的新課引入時,因為內(nèi)容較為簡單,用生活中常見的磁體引入無法吸引學生,因此可以利用一些別出心裁的磁懸浮擺件,如“磁懸浮盆栽”“磁懸浮陀螺”“磁懸浮地球儀”等,從怎么讓這些物體懸浮說起引入新課,既激發(fā)了學生的興趣,又自然地過渡到新課內(nèi)容。又如教學《二力平衡》時,可用如圖1所示的小鐵人平衡擺件來引入,輕輕晃動小鐵人卻不會掉下支架,引發(fā)學生思考,引入平衡的知識。在教學《物體的浮與沉》時,可以用如圖2所示的“伽利略溫度計”的擺件來引入浮與沉的知識。新課結束后,還可與引入相呼應,讓學生解釋其原理。通過浮與沉的學習,不難想到液體密度在不同溫度下并不相同,若玻璃球的密度大于液體密度,則下沉;若小于液體密度,則漂浮;若等于液體密度,則懸浮,因此可通過玻璃小球的懸浮或漂浮及其露出液面體積的大小對應的溫度來確定當前的大致氣溫。
二、課堂穿插,加深知識理解
新奇趣味的玩具并非只能用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和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其實不少玩具涉及的原理和初中物理知識聯(lián)系較為緊密,因此可以穿插在課堂教學中,作為知識的應用來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如有一款玩具叫作“爬墻小汽車”(如圖3),打開之后可以在任何平整的墻面上行駛。關于爬墻的原理,學生可能會猜想是因為有磁鐵,可以通過在普通墻面和磁性黑板上行駛(都可以正常行駛),對比后,排除這一猜想。此時學生會更加好奇它的原理,可以讓學生湊近觀察,甚至用手去觸摸。觸摸時會感覺有風,進而聯(lián)想到大氣壓的作用。結合教材內(nèi)的一些大氣壓的演示實驗可知,只有減小一側氣壓才能感到大氣壓的存在,從而推理出玩具小車通過電動機高速驅動風機葉輪旋轉,使空氣高速排出,致使車身內(nèi)部產(chǎn)生瞬時真空,和外界大氣壓形成氣壓差,在此氣壓差的作用下,爬墻小汽車緊緊吸附在墻壁、玻璃等豎直平面上。 學生,以興趣為內(nèi)核驅動,通過實驗加推理去探究,借助所學知識分析、解決問題,真正將“從生活走向物理”的理念落實到了物理課堂教學中。又如,教學《照相機與眼球 視力的矯正》時可用“炫光指尖陀螺”(如圖4,陀螺上裝有彩色LED燈,旋轉時可顯示特定圖案)以及“翻頁動畫書”(在書頁的邊緣畫上一系列連續(xù)的動作,快速翻頁時可以看到連續(xù)的動畫效果)來講解視覺暫留,通過一動一靜兩個現(xiàn)象的深入剖析,為學生理解視覺暫留現(xiàn)象提供了鮮活的素材。再如《動能 勢能 機械能》的教學中可用一款叫作“彩虹圈”(如圖5)的玩具來引導學生分析動能、重力勢能和彈性勢能之間的相互轉化。能量的轉化較為抽象,尤其是三種能量間的互相轉化更為復雜,學生容易產(chǎn)生畏難情緒。教師通過表演“彩虹圈爬樓梯”等彩虹圈的簡單玩法,既可以消除學生的畏難情緒,也可化抽象為具體形象,幫助學生更好地分析其中的能量轉化。若將彩虹圈橫放于桌面,使其一端振動,還可以模擬聲波的傳播過程,將看不見、摸不著的聲波類比成形象生動的彈簧波,更加便于學生理解掌握。
三、課后遷移,培養(yǎng)物理思維
初中是學生形成科學的物理思維的階段,因此培養(yǎng)學生的物理思維,鍛煉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是初中物理教學的核心。教師在課后推薦一些有趣的玩具,讓學生通過動手實驗和理論分析,弄清背后的原理,不失為一
物理本該是一門有趣的學科,于玩中求學一直以來都是筆者心目中最理想的物理課堂教學模式。在這個創(chuàng)意無限、信息爆炸的時代,我們所能接觸和了解的新奇的玩具不足其總數(shù)之萬一,這是一個在不斷擴充的龐大的課程資源庫。將趣味玩具作為一種教學資源,應用到初中物理教學中,不僅能拓寬初中物理課堂的廣度,更能不斷挖掘物理課堂的深度,全面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
[? ?參? ?考? ?文? ?獻? ?]
[1]? 王勁存. 趣味玩具在物理課堂教學中的運用:以“飲水鳥”為例[J]. 物理教師,2011(3):35+37.
[2]? 楊紹蘭,夏艷. 小玩具 大智慧:芻議玩具啄木鳥背后的力學原理[J]. 物理教師,2017(5):69-70.
(責任編輯 易志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