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霞
摘 要:水利工程建設,不僅對國民經濟發(fā)展起到了巨大的促進作用,而且為改善人們的工作、生活方式創(chuàng)造了有利條件。同時,水利建設也給生態(tài)環(huán)境和社會環(huán)境帶來了一系列問題,大部分水利建筑均沿河湖而建,給人的印象都是呆板、單調的混凝土形象。隨著社會的進行,大眾審美情趣的提高,水利工程與周邊地形結合而產生的景觀和美學要求,值得探索與嘗試。
關鍵詞:水利工程;景觀;設計
中圖分類號:TV5?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文章編號:1006—7973(2019)07-0119-02
1前言
近年來,我國水利事業(yè)取得了長足進步,但由于以前建設水利工程時只側重于水利技術要素的要求,對河流兩岸的生態(tài)景觀建設重視程度不夠,從而忽略了水利工程周邊的生態(tài)景觀建設。隨著經濟社會的持續(xù)快速發(fā)展,人們對水利工程的其他功能需求在不斷提高,要求河流兩岸能夠給人們提供休閑、娛樂的空間。本文結合攔河閘設計中的景觀設計實踐,對景觀設計在水利工程建設中的研究與應用進行了一些探索。
2項目背景
本報告以一引水渠道攔河閘為例,攔河閘所處位置較為特別,渠道上、下游存在4.43m的高差,因此本項目設計考慮攔河閘所處位置的特殊性,結合實際地形,利用上、下游水頭差,在攔河閘下游兩岸護坡增設景觀噴泉。
工程位置處渠底高程為16.43m,下游渠底調和為12.00m,正常輸水流量80m3/s,上游水位為19.63m,下游水位為15.50m,水面差為4.13m。工程位置處渠道長度40.5m,寬度14.0m,閘下渠道底部為階梯狀,階梯末端以跌水相連,詳見圖1。
3噴泉景觀效果
3.1設計思路
渠道正常過流條件下,閘門完全開啟,考慮在渠道外兩側引出管道,沿縱向形成兩排噴泉,利用上下游水頭差或水泵加壓以增加景觀效果。設計引水管路依照普通U型管道原理,將閘上河水引入管道,管道在不同位置設置垂向噴水管道,噴水管道出口加裝噴嘴,增加水壓,使其產生噴水景觀效果。
兩側設計噴嘴為階梯噴泉形式,上游高,下游低,形成階梯型噴泉管路,設計方案如圖2所示。根據CJJT-222-2015《噴泉水景工程技術規(guī)程》,噴泉管材宜選用不銹鋼管、銅管、熱鍍鋅鋼管等,連接方式采用螺旋連接,而熱鍍鋅鋼管具有抗腐蝕能力強、造價低廉等優(yōu)點,故給水管管材選取鍍鋅鋼管。根據《國標熱鍍鋅鋼管規(guī)格、尺寸理論重量表》,主給水管道選用管徑DN100mm,根據噴頭規(guī)格及技術參數,支輸水管道選用管徑DN20mm,根據噴頭安裝條件及使用注意事項,噴頭前2m的供水管道不能有彎頭(采用軟管)和閥門,必須提供穩(wěn)定的水流,故噴頭前2m附件采用垂直管路設計,同時考慮噴泉出流后水體應流向下游,在不加水泵條件下噴嘴高程應高于下游邊界水位。
3.2計算依據
管路入口處于閘上水面以下,可采用伯努利方程計算各噴嘴處速度水頭。公式為:
其中,,為上下游過流斷面水位;,為上下游過流斷面壓強;,為上下游過流斷面流速;為上下游過流斷面間能量損失。
管道流量連續(xù)公式:
3.3管徑設計
在射流噴嘴處或得的流速越大,水流噴射高度越高。在管徑的選擇中,流速的選擇是個先決條件,在流量不變的前提下,流速選擇越小,則管徑越大,造價越高;反之流速大,則管徑小,管的造價低,水頭損失會增加,使流速減小。為獲得較高的射流效果,管內流速通常選取在0.5m/s~1.0m/s之間為宜。根據市場上常用的噴泉輸水管規(guī)格,選取垂直射流管段輸水管規(guī)格為DN20mm,管道壁厚為3.4mm,主輸水管道管徑為DN100mm。根據規(guī)范,由于是室外噴泉,管材選取不銹鋼管。
3.4計算結果
根據計算結果得出,噴泉1處水柱高度0.282m;噴泉2處水柱高度0.550m;噴泉3處水柱高度0.881m(由上游到下游分別為噴泉1、噴泉2、噴泉3)。初步計算結果見表1。
3.5噴泉參數優(yōu)化計算
為改善噴泉噴高應考慮兩種措施:一是進一步優(yōu)化各部位管道管徑;二是在閘上引水管處增加水泵。兩個措施的目的都是為了提高管道和噴頭位置的水壓。首先考慮進一步優(yōu)化各部位管道管徑,以提高管道和噴頭位置的水壓使主輸水管道管徑呈梯級變化,詳見表2。通過對比可以發(fā)現各噴嘴處水柱高度變化并不明顯。
4結論與建議
4.1結論
在噴泉景觀管道模型研究階段,根據伯努利方程和管道流量連續(xù)性方程進行計算,確定各噴嘴的水流狀態(tài),并得到以下研究成果:
(1)在上游閘門前采用側管引水,并沿渠道布置兩排引水管,依靠上下游水位差或者水泵,形成噴泉景觀的方式可行。
(2)根據管道設計的相關規(guī)范,并應用能量方程和連續(xù)性方程計算出對應噴嘴處的噴高分別為,噴嘴1處水柱高度0.282m;噴嘴2處水柱高度0.550m;噴嘴3處水柱高度0.881m。
4.2建議
為改善噴泉噴高,首先考慮進一步優(yōu)化各部位管道管徑,以提高管道和噴頭位置的水壓使主輸水管道管徑呈梯級變化,得到噴高分別為:噴嘴1處水柱高度0.283m;噴嘴2處水柱高度0.549m;噴嘴3處水柱高度0.861m??梢园l(fā)現,各噴嘴處水柱高度變化并不明顯,為使噴泉效果更加美觀,可添加水泵對管道水流進行調節(jié)。
本文以攔河閘設計中增設噴泉景觀效果為例,對景觀設計在水利工程建設中研究與應用進行分析,通過一定的技術手段可以取得預想效果,因此,在水利建筑上結合周邊地形融合景觀設計是值得深入探索的課題。
參考文獻:
[1]郭永慶,楊洪杰,何文波,張建婕.淺談水利工程中的景觀設計[J].《黑龍江水利科技》,2001,29(3):26-27.
[2]陳冬冬,崔軍,周淮,周風揚.水利建設中的景觀設計探討[J].《中國水利》,2013(11):61-62.
[3]李樹森,張波.淺談水利工程建筑景觀設計藝術[J].《大眾文藝》,2014(22):117.
[4]王彥軍.淺談水利工程與景觀設計的融合[J].《工程技術:引文版》,2016(11):00216-00217.
[5]余敦剛.水利工程設計和建設藝術淺談[J].《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2015(28).
[6]楊莉.生態(tài)、景觀與水利工程融合的河道規(guī)劃設計淺析[J].《黑龍江水利》, 2017,3(5):68-70.